郭海成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南岸400065)
“四位一体”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郭海成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南岸400065)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取得实效,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采用师生讨论互动、案例教学、运用教学“游戏”、“音视听”立交教学结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一种较为完备、有效的教学法,“四位一体”教学法值得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位一体教学法;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欠佳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便是近几年开设的、较受学生欢迎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依然存在前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从改进教学方法着手。而融师生讨论互动、案例教学、教学“游戏”、“音视听”教学于一身的四位一体教学法,正是从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检验并已得到实践认可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教”、“学”分离,老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学生在教室里“自学(专业课、外语课)自休(息)”,课堂气氛沉闷枯燥。这种环境,何谈教学效果,更遑论实现中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初衷。
究其根源,在于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尚停留在“老师认真读讲义,学生努力记笔记”的阶段,不能做到应时顺势,与时俱进。须知今天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与之前的“70后”、“80后”大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崇尚个性、渴望认同、主动参与是“9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质。而且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很多内容,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有所涉及。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言,内中涉及的近代中国历史事件或人物,大多数学生或在进入大学前的历史课堂上,或从影视节目、书报杂志上,都已了解不少;对于大的历史线索,学生亦能归纳整理。因此,再在《纲要》课堂上给他们讲述早已熟知的“陈旧”史实就显得枯燥乏味。况且《纲要》课的本来目的在于从已经发生、不可更改的庞杂史实中提炼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并从中找寻挖掘对现实生活有指导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有鉴于此,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关注学生感受,在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1]。这样不仅可以令“90后”大学生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能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知行合一理念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一直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被广为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且效果良好。但令人惋惜的是,案例教学法恰恰在最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最需要提升教学效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被弃之一隅。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采选内容鲜活的案例,往往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作用[2]。如笔者在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于西方的认知时,改变以往一句“国人对西方蒙昧不知”笼而统之的说法,代之以介绍其时开明官员、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实态,重点给学生们介绍大家固有印象中“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对中英现状及冲突的认识。当学生们听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就连林则徐也认为断绝大黄与茶叶的供应就可使英国人消化不良而死时,无不惊诧错愕。然就在此思绪激荡的过程中,鸦片战争时期国人的愚昧、对世界大势的无知也被学生深刻记忆。又如在讲解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时,选取大军阀韩复榘治鲁作为案例,从韩复榘的“三不知”即不知道枪有多少、不知道钱有多少、不知道太太有多少讲起,又论及韩复榘不问案由、肆行“杀”、“放”的“荒唐断案法”,复向学生介绍韩复榘在齐鲁大学笑料百出的视察演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时而低沉、时而兴奋,表情时而严肃、时而紧张、时而捧腹大笑,完全被韩复榘戏剧性的荒诞人生所吸引。这时,笔者适时导入正题,指出如此素养之“封疆大吏”完全不能够胜任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的重任。至此,学生们对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有了生动且深刻的认知,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据北京大学的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学生最想了解的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历史规律的总结。而且学生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近现代史上主要军政人物的评价,如曾国藩、孙中山、毛泽东等;(2)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3)对社会上有争议、敏感问题的定性、评价,如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毛泽东与刘少奇、彭德怀在建国后产生分歧的真实背景、反腐败等问题;(4)与时政热点紧密相关的问题,如“C形包围”、钓鱼岛归属权争议、南海岛屿争端等[3]。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将有关内容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真正实现“讲述真情、传播真史、澄清真相”的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评价历史,总结历史规律。
课堂氛围沉闷,教师感到索然无味,学生自觉昏昏欲睡,是目前相当部分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切实感受。克服瞌睡甚至成了部分大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道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形式单一,不够活泼。为改变此种现象,可考虑引入教学游戏,增强课堂趣味,进而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们在听讲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所谓教学游戏,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的、以完成一定教学内容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实践证明,教师运用教学游戏能克服课堂教学的弱点,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为趣味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在游戏这一特殊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4]。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而言,该课内容庞杂,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事件,学生对于这些人物、事件也有一定了解,这就为教学游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教学游戏可以“猜谜语”、“抢答”的方式进行。游戏规则是教师依次说出三四个词,学生根据这一组词互相之间的关联梳理出答案。出题顺序,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如教师先出题,列举如下词组:西安事变、二次国共合作、民族功臣。答案是张学良。再出题:北洋三杰、三造共和、“六不”总理。答案为段祺瑞。该游戏借鉴中央电视台广受推崇的“幸运52”节目的运作模式,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兼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学生抢答踊跃,课堂气氛高涨。同时,游戏中首先答中者得分,分数可以计入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上有所体现。这样不但可以提升游戏的竞争性,也可从制度设计上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爆炸为代表的网络社会、信息社会。这样的现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与以往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要求。在网络社会、信息社会里,集体性的知识传递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字面传布或口口相传,而代之以视频、音乐、语声相结合的立体传递方式。这种立体传递方式的好处在于它能在相对固定的时段内,集中提供大量的音视听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场”,使受众完全陶醉于预先设定的情境之中,最终被感动、感染、感化,达成既定传播目的。以音乐而言,其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历来备受重视。据《晋书·乐志》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由此可见,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进而塑造一个人的教养与品德。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难以振拔的苦难。可见,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再以视频而言,其直接超常的传播模式,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片刻间便在受众头脑或心里建立起全息影像。如在讲述侵华日军对我军民的大屠杀时,若仅仅列举数字,学生不易感知日军之残暴与我国民众之苦难,就很难达到效果。倘辅之以大量触目惊心的骇人照片与视频,配上悲壮低沉的音乐,复加以教师适时、简练、精准的短评,学生往往在几分钟内就被打动,进而对日军在华残暴行为有了深刻认识。至于如何实现“音视听”的结合,可考虑通过对PPT课件的优化来实现。目前,PPT课件教学已是被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PPT课件的优化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教师的PPT课件,基本是以前板书的电子化,PPT加载音乐、视频等很多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教师应抽出专门时间熟悉PPT的功能应用,杂糅文字、音乐、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做到教学信息的立体传递,最大程度上提高传递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欲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如能将师生讨论互动、案例教学、运用教学“游戏”、“音视听”立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四位一体、多面协作,必将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得到大幅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教”无成法、“学”无定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教”与“学”两者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完善必然永远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只有顺势应时不断变革,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变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1]白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9,(2).
[2]宋建设.“两课”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2).
[3]王久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探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4]佟守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新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2).
G642
A
1001-7836(2011)03-0071-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3.029
2010-08-30
郭海成(1979-),男,陕西凤翔人,讲师,博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