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长春 陈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 江西南昌 330029)
头孢类药物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随着临床医生及患者的广泛应用,双硫仑样反应常有发生。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63岁,其中 21~30岁 6例,31~40岁 3例,41~60岁 1例,61岁以上1例。追问病史都有应用抗生素期间饮酒史,饮酒量20~500 mL,其中饮白酒5例,啤酒2例,白啤混合2例,红葡萄酒2例,多是饮酒后10~45 min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所有病例均除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他疾病,有明确饮酒史及应用头孢类药物史。主要表现皮肤潮红、心悸、呼吸急促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及多汗、胸闷、气短、晕厥等,伴低血压者甚至休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无改变,心肌酶、电解质正常。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患者入科后取平卧位及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动态指脉氧、血压监测。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生理盐水加维生素C 3.0 g静滴,重者静注地塞米松5~10 mg,静脉补液促排,低血压及休克者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并扩容,静注纳洛酮等,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积极治疗以缩短低血压期。治疗起效快、疗程短,4~12 h症状逐渐缓解,均取得满意疗效。
双硫仑样反应属药源性急症,又称戒酒硫样或双硫醒反应,是由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和乙醇相互作用产生。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交活动的增广,许多患者静滴头孢类期间饮酒,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应用头孢类药物期间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因病机为:乙醇进入人体后,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其余90%在肝脏内代谢。首先在肝脏经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橼酸循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双硫仑进入人体后,通过抑制两种重要的酶而发生作用。双硫仑可与人体内的神经细胞、肝细胞、肠黏膜、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乙醛脱氢酶(ALDH)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之失去酶的活性。其主要的作用发生在肝脏内,它抑制ALDH的活性后,使乙醛转化为乙酸的反应受阻,体内乙醛蓄积,血中乙醛浓度升高5~10倍,从而引起一系列乙醛中毒的症状与体征,称为乙醇-双硫仑反应(乙醛蓄积综合征)。此表现在大多数人身上呈自限性,无需处理。双硫仑的另一作用是通过其代谢产物抑制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使体内多巴胺浓度增高。两种重要的酶被抑制从而引起一系列血管运动性和神经精神症状[1]。乙醛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静脉扩张,引起相对性低血容量及颅内压升高;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严重时可抑制呼吸,使肝和心肌脂肪变性。
头孢类药物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与双硫仑相同的硫甲基四氮唑基团[2],可抑制肝脏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当用药过程中少量饮酒或含乙醇饮料后,可使患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该药物抑制了乙醛脱氢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导致乙醇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体内多巴胺代谢受阻浓度升高,致使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并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神经末稍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出现一系列血管运动性和神经精神性症状。患者可出现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面部发热、皮肤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样皮疹、出汗、口干、心悸、胸闷、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直立性虚脱、视觉模糊、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癫痫样发作,严重的病例可导致神志不清、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惊厥、高血压危象、脑出血、心肌和肝肾损害、蛋白尿等。这些症状一般在饮酒后5~10 min内出现,最快的2 min,最慢的7 d,持续反应时间为0.5 h至数小时,反应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儿童、老年人及过敏体质者更严重,如抢救不及时,也可引起死亡。这些药物抑制酶的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在停药后14~20 d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因而不但在用药期间不能饮酒,停药后20 d之内也不要饮酒,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患者更应特别警惕。白种人、黑种人和亚洲人的ALDH中含同工酶的比例不同,这影响到乙醛的代谢效率,约50%的亚洲人的ALDH没有活性[3],因此他们饮酒后会出现上述反应。
对双硫仑样反应治疗的体会是:因其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均有紧张、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向其说明病因,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作好心理疏导工作。轻症病例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症病例注意以下事项:(1)双硫仑样反应主要缘于相对性低血容量,所以最重要的治疗就是补液。特别是低血压或休克者,快速静滴等渗盐水250 mL,若血压回升,还可继续使用1~2次,血压升至正常范围后,改为持续静滴,液体中可加入维生素C、抗组胺药,必要时用多巴胺。多数病人经快速、大量补液,症状均能短时缓解。若还有头痛,建议使用降颅压药物。有ST-T改变者,不主张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因其可进一步扩张静脉、加重低血容量和颅内高压。(2)常规吸氧,3~6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3)抗心律失常。(4)中枢抑制者用纳洛酮。(5)保护心、肝、肾功能。(6)治疗中注意有无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7)对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常规做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检查,以排除多种疾病共存而延误治疗。
[1]张宪安.实用药源病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108
[2]吕杰,申淑,孙晓英.头孢噻肟钠治疗停药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7(3):1
[3]虞宁娜,吴笑春,辛华雯.警惕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