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翠娥 冷亚妃
(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 修水332400)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的日益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作为一项新的、微创性诊疗技术,可用于治疗胆囊病变,并在直视下取材或切除,大大提高了对胆囊病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均择期手术,ASAⅠ~III级,年龄50~79岁,随机分为氟马西尼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和操作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凡严重心肺疾病、2周前用过BDZs或经常使用BDZs、精神系统疾病、有听觉视觉障碍者均不在本研究之列。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不用任何镇静镇痛药物。入室后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4 μg/kg、普鲁泊福1.5 mg/kg、琥珀酰胆碱2 mg/kg。经口气管内插管,行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 mmHg。吸入l~2 MAC异氟烷(呼出浓度),维持0.8~1.3 MAC,术中酌情追加芬太尼2 g/kg、维库溴铵0.04 mg/kg。术毕减浅异氟烷浓度至0.4 MAC。待4个成串刺激已出现2个以上肌颤反应后,停用异氟烷。供8 L/min纯氧,常规用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1 mg/kg拮抗肌松。4个成串刺激已出现4个肌颤反应后拔除气管导管。氟马西尼组静脉推注氟马西尼5 mg,安慰剂组给等容量生理盐水,送麻醉恢复室观察l20 min。
1.3 观察项目 监测患者ECG、血压、心率、SPO2、PETCO2、呼气末异氟烷;记录从术毕至试验用药的时间、从停止吸入异氟烷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苏醒时间。术前1 d(T0)测定认知功能基础值,给予试验用药后 30 min(T1)、1 h(T2)、2 h(T3)、24 h(T4)测定认知功能,所有测验均由同一试验者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氟马西尼组清醒时间(10±5)min,显著短于安慰剂组(14±6)min(P <0.05)。术前两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氟马西尼组T1、T2时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5)。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手术日渐增多。老年人常存在某些神经功能方面的不全,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较高[1]。认知功能是大脑特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学习、记忆、智力、注意力、定向力等。麻醉药物主要影响短时记忆,为全面考察短时记忆力和工作记忆,记忆测验包括语文、数字和图形记忆三方面内容。异氟烷临床上广泛应用,低浓度时起细胞保护作用,高浓度时可增强β淀粉样蛋白(Aβ)的寡聚化反应和细胞毒性,使细胞凋亡。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子[2]。BDZs拮抗剂和部分激动剂能促进吸入麻醉后动物的苏醒,氟马西尼对吸入麻醉患者也有催醒作用[3]。氟马西尼作用于GABA受体,在行为学上能部分或全部逆转BDZs所致的遗忘作用和精神运动损害,改善BDZs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3]。因BDZs消除显性记忆,影响工作记忆及回忆的过程,所以未予术前用药。本研究发现,异氟烷麻醉后,所有患者答题速度明显减慢,正确数减少,患者的注意力降低,空间能力、单词的工作记忆、计算能力、大脑的整合能力下降,表明认知功能和精神运动功能明显降低。本研究两组患者都采用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但氟马西尼组患者清醒更快,表明氟马西尼能促进异氟烷麻醉后的苏醒。T1、T2时,氟马西尼组各项认知功能均优于安慰剂组,表明氟马西尼能逆转异氟烷造成的认知功能的降低。但认知功能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说明这种逆转作用并不完全。造成这种不完全逆转作用的原因可能是氟马西尼的剂量相对过低或异氟烷通过其他作用途径 (离子通道或神经递质)降低认知功能[4]。
总之,异氟烷麻醉可降低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以术后1 h明显,24 h后能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氟马西尼能部分逆转异氟烷所造成的认知功能的降低,但作用时间有限,给予氟马西尼后1 h内其作用明显,有较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1]Rawal N.The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technique[J].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2003,17(3):347-364
[2]岳云,冯春生.全身麻醉药物影响记忆机制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39
[3]Neave N,Reidc,Scholey AB,et al.The dependent effects of flumazend on cognition,mood,and cardical respiratory physiology in healthy volunteers[J].Br Dent J,2000,189:668-674
[4]谭刚,郭向阳,罗爱伦.评价手术后病人神经心理改变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6):47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