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职英语分组学习

2011-08-15 00:52齐敬席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组员建构主义

齐敬席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职英语分组学习

齐敬席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建构主义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认为学生自身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分组学习。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分组学习的益处,接着探讨了建构主义关于分组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强调包含相互协作的分组学习。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分组学习包含四个环节:划分学习分组,分组学习准备、分组学习讨论和分组学习评价等。这些环节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建构主义;高职英语教学;分组学习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大学的大量扩招和生源数量的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变得比过去更加严重。高职生英语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和自主发展。教师过去所采用的以单词→语言、语法→课文为特征的授课方法,以传授-强化-记忆为过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形势。这种教学只能满足基础一般的学生,优秀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与的教学方式,以便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分组学习人数少,船小好调头,组员间相互熟悉,能尽可能多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经验去学习,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教学环境中都包含需要分组学习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发生在由学习者参加、个人和集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群体中的活动。建构主义学习观注重交互式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而主动建构知识,提倡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范琳,张其云,2003)

建构主义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 “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建立起学习小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来实现。在这样的学习小组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学习新知识,进行协商和辩论,这些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小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中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小组成员可以交换各自的看法,对可能的观点提出质疑或帮助发展可能的观点。因此,英语教师应当努力创设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中去。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意义建构过程。

(二)分组学习理论

下列专家研究和实践表明,分组学习对于语言学习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还有很多的优势。维果斯基(Vygotsky)认为语言是社会性的,语言的内在化取决于小组中的交流活动,它是通过个体参与具体活动,提倡以言语互动为中介。(维果斯基,1978)

朗(Long)和波特(Porter)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分组学习用于语言课堂还有以下两个主要优势:

1.分组学习能使学生增加语言使用机会,降低使用语言的焦虑感。传统的英语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使用目的语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在分组学习中营造了一种轻松自如的气氛,学生能够和熟悉的同学面对面交谈,不用担心在全班很多同学面前出错,从而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说出连贯又自然的话,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2.分组学习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者在性格、动机、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传统集中授课不能照顾每个学生的需要。分组学习规模小,学生间很熟悉,可以很好的照顾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另外,分组学习中保证了每个学生有较充足的语言练习时间,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说话,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Long and Porter,1985)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尊重其个体差异,采用小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保证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感到轻松自由,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交际意识,力求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联系其现实生活,准备课堂学习并组织小组讨论,从而提供更多的交流观点和问题结果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机和责任感,使英语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由学生自己从中构建英语知识和能力。

三、分组学习方法和措施

根据上述理论,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小组活动设计应当包含以下四个环节:划分学习分组,分组学习准备、分组学习讨论和分组学习评价等。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地学习,寻求最佳的形式来组织分组学习活动。

(一)划分学习小组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划分学习小组,需要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在分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学习者在性格、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互补作用。根据同宿舍同学朝夕相处、相互熟悉的特点,新生可以暂时按照宿舍分组。以后最好打破界限,全班内部自由组合。但同时一定要保证学习成绩前几名和后几名的同学每个组都有,形成合理的梯队,相互促进,通过优化组合促进整体提高。如何选好组长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选举成绩较好,责任心强,能够带动其他组员学习的同学担任。

(二)分组学习准备

1.确立阶段框架

运用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分组学习的预习: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各小组学生当前的水平,在教师的帮助下各小组确立一个便于提升知识能力的阶段框架。然后在每个框架下,将小组成员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让组员独立学习,并且进行小组内部的协商、讨论等后续的小组活动。这样可确立阶段框架恰如其分地满足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实际需要,能够让学生们做好小组活动前的各项准备,明确各阶段的内容,更加有的放矢的参与到分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中。

以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The ABCs of the U.S.A:America Seen with European Eyes为例,学习小组根据实际水平和学习的需要确立阶段框架。例如,第一阶段框架是美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教育,重点是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框架是美国的文化,重点是美国梦;第三阶段框架是美国的政治等等。

2.确立最近目标

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分组学习规模小,因人而异,能更容易找到最近发展区,能更方便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小组内部每个成员有必要互相帮助,根据学习内容确立自己的最近学习目标。

以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The ABCs of the U.S.A:America Seen with European Eyes为例,小组内部每个成员都要找出有适合自己的最近目标:比如,几个组员分别确立用英文写出一篇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短文的最近目标,但是字数可以因人而异,分别为80、100、120个单词;几个组员就美国文化的某一方面用英语发表口头的意见,小组内自由交谈,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实现自己的最近目标,如有效发言3次、5次、10次等。同时规定,组员相互督促,记录有效的发言次数,确保每人都实现最近目标。

(三)分组学习讨论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分组学习讨论、互相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整个分组学习讨论过程可以交给小组自行组织,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做好引导和监督评价等配套工作。讨论的问题一般应由小组长提出,或者组员轮流提出,其他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也可作为讨论的内容。分组学习讨论的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能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何克抗,1997)

以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The ABCs of the U.S.A:America Seen with European Eyes为例来开展小组讨论进行中美文化差异的学习。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找出中美文化的差异部分供讨论。教师首先为各组提出初始问题:Do you think the USA is a threat to our country?来引起小组讨论。然后提出后续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Americans?Do you agree with the American attitudes and habits?结合美国和中国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讨论,也可就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深层文化。

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当的评价,并且还要注意适当穿插语言点的学习。在小组讨论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增强学习效果,既要注意语言的结构形式,也要注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避免那种机械的、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无意义的训练方式。

(四)分组学习评价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分组学习还需要及时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小组对组员的个人评价、组员个人的自我评价及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学习的目的要求。评价还应尽量不给学生制造过度的压力、让组员乐意去进行评价,同时又要客观地、准确地反映出小组和每个组员的学习效果。评价后还需要设计强化练习等后续环节来巩固分组学习效果。根据小组及个人的评价结果,应为各组员设计出几套有一定针对性的并可供自主选择的强化练习和补充材料。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挑细选,又能因人而异,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何克抗,1997)

再以The ABCs of the U.S.A为例,笔者设计出学习效果评价表: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找出了多少条中美文化差异的信息;我在小组讨论中发言的有效次数,提出了几条好建议;分组学习后是否对中美文化差异有了较详细地了解,关于中美文化差异能否独立写出不少于100词的短文和就美国文化的某一方面用流利的口语发表意见。学习效果评价后再设计出强化练习。比如中美文化差异100问,你到美国后应该注意的事项。给即将去美国的朋友写一封建议信等。以此来学以致用,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四、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分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协作学习,适应了高职教学实际。虽然学习者是分组学习的中心,但教师作为分组学习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也应提高对学生学习更高层次的驾驭能力。总之,分组学习符合了建构主义的要求,结合高职实际,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1]Vygotsky,L 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12-80.

[2]Long,M.H.AndPorter,P.A.Groupwork,interlanguage,tal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TESOL Quarterly,1985(2):207-228.

[3]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7-32.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1997,(5):74-81.

G623.31

A

1008—3340(2011)01—0028—03

2010-11-19

齐敬席(1982-),男,山东平邑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组员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小组落幕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还是不错的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