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中美终身教育发展策略对比
王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我国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美国更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积极推动终身教育实践,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了“从摇篮到就业”的发展策略。对比在终身教育背景下中美两国的教育发展策略,可以看到两国的相似之处,也有益于我国吸取美国终身教育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从而尽快完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教育改革;社会生存;政府职能
作为最具影响力和普及范围最大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中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都以终身教育的特点为依托构建本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并积极推进终身教育实践,把终身教育定为本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我国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教育改革直到现在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阐述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明确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建成学习型社会”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美国更是在终身教育的推动和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终身教育的实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至今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比在终身教育背景下中美两国的教育发展策略,可以看到两国的相似之处,也有益于我国吸取美国终身教育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从而尽快完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其中明确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教改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对改革发展目标的制定可以看出,建立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使教育不受年龄、地点等因素的制约,促使全体国民“活到老,学到老”,让人民“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是我国迈向终身教育大国的关键步骤。
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和”[1],其最大特征就在于它的终身性,在时间方面它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个人一生的学习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即个人发挥主体能动性连续不断学习,从而实现个人从学前期到老年期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在我国,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先秦时期就由孔子倡导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2],孔子用自己学习和修养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人的一生无论在哪个阶段都需要不断学习接受教育,最终实现提升自我完善德行的目标。进入到封建社会后,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把人一生经历的教育过程分为婴幼儿阶段、小学和大学阶段以及社会教化阶段,他被学者评价为 “我国古代第一个把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一个统一过程来关注的人”。而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概念,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即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终身行为,与人生共始终。
终身教育终身性的特点早已经深深植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而现今颁布的《教改规划纲要》不但意识到了终身性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更对于如何在我国社会实现教育的终身性作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的第八章“继续教育”一节中,《教改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这就说明,接受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中老年人仍然可以是教育的对象,年龄不能够成为判定某人能否接受教育的标准。个人在教育方面可以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即其在各个年龄段产生的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应该得到充分满足。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征,表现为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点、时间、内容和形式,也就是说要在教育过程中确立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意识。所谓主体地位,“指的是在任何学习活动中,学习者自身都掌握着学习的发展进程及学习目标实现的主动权”[3]。在教育过程中把学习者拟定为学习的主体,不但可以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加能够帮助他们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4],从而实现学习者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标。
在学习者的主体性方面,《教改规划纲要》认识到了我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的缺陷,明确提出“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可以看出,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在教育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个人选择权利得到尊重,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自主支配学习方法和内容等,从而发挥出自己的个性潜能,是实现“育人为本”目标,形成全民主动学习局面的有效手段。
终身教育的广泛性体现在终身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就说明学校并不是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终身教育并非终身学校教育,而是一种根植于社会民众的、生机勃勃的教育活动”[5],全社会上至国家政府,下到家庭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参与教育,从而确保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
现实的策略是,《教改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我国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学习者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动员所有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6],以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知识结构,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生存生活,凭借自己的意愿使教育过程伴随人生的各阶段,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国家共同体等具有教育作用的教育机构的支持为依托,缺少了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学习者个人根本没有能力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只有作为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在推动终身教育方面显示出权威的作用,个人在实现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主体性和自愿性才能得到可靠保障。
在美国教育中,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受到关注,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建立在是否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是否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标准之上的;而在传统教育中,升学率是用来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教育被异化成了升学的敲门砖。这种差异可以用美国教育的实用性来解释,即讲求实用的美国教育反对把外部环境强加的目标作为衡量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证明。所以,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3月10日对西班牙裔商会有关教育的演讲中呼吁“我们国家的州长和州教育长官们制定出不只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机读卡的标准与评估,而是能考查他们是否掌握了问题解决、批判思维、创业及创新能力等21世纪技能的标准与评估。”可见,培养学习者在社会中生存生活的能力,使学习者终身具备适应社会竞争的知识和技能是美国教育的最终目的。而现代美国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促使成人对于学习的欲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7],这种高要求促使学习者选择教育伴随终身。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积极开展推动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美国提出的很多关于教育改革的立法和政策都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推进密切相关。1976年国会通过的《终身教育法》指出“国家社会有责任为每一位公民提供适当的机会进行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人民的权利”[8],这一举措使终身学习有了法律上的保障;1991年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号召成年人回归学校,把美国变成一个“人人学习之国”,敦促成年人利用各种正统和非正统的途径学会社会生存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让教育伴随人的一生[9];1994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了教育的八大目标,第六大目标就是到2000年实现成人脱盲和终身学习的目标,社会应该为成年人提供足够多的终身学习的机会,使每一位成年人具备全球竞争以及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责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10];小布什总统则是进一步推进由联邦政府资助、由地方、社区、学校和民间组织共同组建的“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这种中心被他定义为“社区居民学习和参与教育的场所,是一种安全、便利和有效的促进继续学习的民主化教育机构”[11];现任总统奥巴马曾经引用甘地的名言“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好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学习”来阐述教育伴随人终身的特点,并指出针对全体美国人的“从摇篮到就业”(from the cradle up through a career)[12]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教育,才能使美国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社区学院的推广成为奥巴马发展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其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再培训成年人[13],保证所有美国人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
由此可见,不论我国或是美国,都充分认识到了终身教育终身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并以这几个特点为原则对本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设计和改革。制定有关终身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将成人教育视为终身教育实践开展的前奏,都可以看作是两国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育策略的相同之处。首先,两国的教育改革把终身学习拟定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树立学习伴随终身的意识;其次,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是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最基本的保证,中美两国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尤其是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纠正传统偏执的教育思想,努力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做到创立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育;再次,两国都注意到了政府在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引导和权威性,没有代表公共权力的政府的支持,教育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两国政府的行政政策都强调了国家政府对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不可或缺。
但由于传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美国的学习者不论是求职的成年人,还是需要消磨时间和排遣孤独的家庭主妇和退休的老人,都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美国社会也通过社区学院、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外学位制和企业内教育的认定等不囿于传统正规学校的形式为公民广泛提供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的机会。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需要加强的正是这两方面,首先应端正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动机,即学习者是为提升自我在社会中的生存生活能力而进行自主学习,而并不是单纯为了升学的需要,自然而然,学习者就会树立教育伴随终身的意识;其次,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的职能性,致力于改变传统正规学校的封闭结构,向社会开放,建立弹性的开放的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为修身而日渐增长的教育需求,构建日臻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1]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0.
[2]论语·为政.
[3]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6.
[4]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7.
[5]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94.
[6]《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百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0.
[7]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3.
[8]杨国德.美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与启示[EB/OL].http://www.lifelongedu.com.cn/html/xsqu/zsjyzz/2003n2q/673 2.html.2010-05-21.
[9]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American 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EB/OL].http://www.eric.ed.gov/PDFS/ ED327009.pdf,2010-11-16.
[10]One hundred third Congress of U.S.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 [EB/OL].http://www2.ed.gov/ legislation/GOALS2000/TheAct/sec102.html,2010-11-16.
[11]张民选.OECD重塑成人教育[EB/OL].http:// www.cvae.com.cn/www/yj/gjzj/09 -10 -23/3772.html. 2009-10-23.
[12]Obama,Barack.President Obama’s Remarks to the Hispanic Chamber of Commerce[EB/OL].http://www. nytimes.com/2009/03/10/us/politics/10text-obama.html?_r= 1&pagewanted=2,2009-03-10.
[13]Prince,Donielle.Lifelong Learning Promoted by President Obama’s American Graduation Initiative[EB/OL]. http://www.examiner.com/k-12-education-in-sanfrancisco/lifelong-learning-promoted-by-president-obamas-american-graduation-initiative,2009-07-15.
G40-011.8
A
1008—3340(2011)01—0016—03
2010-12-27
王静(1979-),女,山东省黄县人,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与文化,澳大利亚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