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楷,孙姗姗
(1.湖北经济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论现阶段如何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花 楷1,孙姗姗2
(1.湖北经济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校园每个角落都有自己的影响。人们在校园中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是在接受和传播体育文化。它的存在与发展对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对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发挥重要作用。本人从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着手,进而分析校园体育文化结构的构成,最后提出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议,旨在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提供建议。
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结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呈现的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全校师生在体育教学、运动健身、运动竞赛及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发展并具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整个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同时又与竞技运动文化、大众体育文化组成了广义上的体育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自身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它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在社会大环境下成长,但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功能。
(一)分析当前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结构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空间内,由学校全体师生在体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发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由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构成:1.体育物质文化层,包括了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等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物质实体;2.体育行为制度文化层,由体育规章制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几个部分组成;3.体育精神文化层,即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有精神层面有关的内容。三个层面内容构成为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校园体育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校园文化形成发展的物质土壤,行为制度文化是主体是具体内容,即所有校园体育文化都要落到师生的行为中来体现,同时精神文化又主导着人们的物质、行为和制度层面的一切活动。
(二)分析各层面的现状及问题
1.最主要,同时也是最亟待解决的是校园体育精神的普遍匮乏。首先需建立准确的校园精神。其次在此基础上对校园体育精神做出详细的阐述和提炼。这样有利于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播,激励意志,鼓舞斗志,最终为培养人这个终极目的服务。现阶段很多校园体育观念和意识只是停留在了第二个层面,缺少提炼和升华,导致体育总是被等同于健身、娱乐,其文化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2.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存在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僵化,有不少约束。体育更多是一年级、二年级的选修课。在很多高校,体育即是一年级、二年级的选修课,即课外活动。只要运动,身体健康就可以。虽然一再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至今在高校未能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向严重倾斜,导致体育永远是“最后考虑的那一个”。同时考评标准和方法形式陈旧,基本上只是体育课课程的考评。还是仅仅将校园体育文化标准定位于举办几次体育比赛,同时过分的看重成绩,“锦标主义”还在影响着我们,而对体育活动的普及性、参与度积极性不怎么关注。同时第二课堂的体育活动也缺乏良好的组织和引导,整个学校体育只是体育教师体育课上解决。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需要持续的积累,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整个社会处于加速转型的历史时期,除了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多元化和扩招后的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等外部因素高度相关,还与整个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管理制度、校园环境、以及教师、学生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以校园体育精神为核心,努力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品位
思想指导行为,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将校园体育精神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一是我们需要坚持的方向。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应实现知识性、方向性、专业性、娱乐性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发展,校园体育精神应充分体现学校的育人的根本主旨、文化主体强烈鲜明的时代精神面貌,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凝聚学校力量,规范文化主体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动力。在学校教学、体育锻炼和学习生话中注重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刺激学生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奋勇向上的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集体荣誉感,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说加强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稳定学校正常教学和生话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作用。同时在此基础上努力拓宽思路,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在培养人的作用。
(二)完善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体育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规定只是公共体育科部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能仅仅只约束体育教师。而是针对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如:学工部、校团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医院、后勤部门等。首先要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做出总体发展设计和规划,据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分别指导和落实。同时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制度的建设的制定要注意教育性、持续性、自主性、创造性原则,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与培养一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够科学的、连续的、与时俱进的推进,实实在在为整个学校、为每一个人服务。最后规章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要求所有制度的制定都应从教育人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提升体育文化品位,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体育活动中体会成功的感觉。
(三)改变单一依靠体育教师的局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毫无疑问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也一定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是一支专业的、稳定的校园体育主体。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来教授学生,是体育文化最主要的传播者。同时学工战线,团学组织等也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第二课堂做出合理规划,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地安排课余体育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的休闲娱乐体育话动向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方向发展。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团学干部协同体育教师对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给子积极的支持和指导,组织专题讲座,举办各种俱乐部、培训班,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体育设施,重视体育电视录像欣赏、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艺术组织体育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生话既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又可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技能和对健康个性心理的培养,充实了课余生活。
综上所述,要将创新教育、合作教育、主体教育、和谐教育的理念融入校园体育文化中去。争取建设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使之有利于课堂文化的自然拓展和延伸,有利于课堂体育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协调配合,并将社会文化与体育文化两者之间用更多的方式进行融合、渗透,以便形成有利于学校内部群体,特别是学生自身实现全面的发展的,把个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和需求统一起来,把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本体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培养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丰富人性,获得个人独创的自身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2001.
[2]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3.
[3]万明钢.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张春兴.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李建华.现代系统科学与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