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2011-08-15 00:52李博
关键词:工业机制结构

李博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工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李博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各国工业结构的演变都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从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出发,试图探索影响工业结构演变的各种动因,并重点分析工业结构演变的机制。本文将工业结构演变机制分为“排序”和“选择”两类,从需求收入弹性、结构红利假说和结构负利假说三个方面阐释了“排序机制”,并从拓展需求的投资和溢出效应两方面阐明了“选择机制”。

工业结构;排序机制;选择机制;结构红利;结构负利

工业化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变化无论在产业之间还是在产业内部都会呈现一定的规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试图把握这些结构变化的规律,并探索规律背后的动因和作用机制,进而制定适合本国或地区特点的发展战略。

一、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在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工业部门的结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和规律性。一般是从轻工业起步,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开始向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即进入以原材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为重心的发展阶段。然后在基础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无论在轻工业还是在重工业中都同样发生,这意味着工业加工程度不断深化、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即进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阶段。

与工业产值结构演变同步进行的工业投入要素结构的变动,也是有序发生的。在工业化初期,整个工业发展以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一时期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在工业投入要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随着重工业化的进展,由于原材料和燃料动力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投入大量资本,因而资本因素又跃居于突出地位。随着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转变,技术又取代了资本的地位,在要素投入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因此,从要素结构变动来看,工业化过程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

二、工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引起工业结构变动的因素较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是生态环境、劳动力资源、技术进步、需求结构、对外经济和经济政策。

(一)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或生物集团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共同构成的生物-环境复合体的总和。生态环境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条件和对象,也是工业结构演变的必要条件。一国自然资源禀赋如何,如土地、森林、草原、淡水、空气、矿藏等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分布状态、可利用的经济价值等的差异,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经济增长和工业结构的变动。同时,它又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业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因此,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层次的含义。劳动力数量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时点上劳动力的总量,劳动力质量指的是在既定的总量中不同的构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是工业结构变动的必要条件。工业结构与劳动力质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资本量既定的条件下,劳动力会因其素质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边际资本-产出比。由于熟练劳动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边际资本-产出比可能较高。同量的资本可能会产出比原来预期更高的产量,产量的提高导致供给结构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又会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

(三)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工业结构的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技术进步影响需求结构,从而导致工业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技术进步使产品成本下降,市场扩大,需求随之变化;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弹性下降,使可替代资源增加,改变了生产需求结构;技术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改变了消费需求结构。2.技术进步影响供给结构,从而直接导致工业结构变化。具体表现为:技术进步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产业分工的加深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改变国际竞争格局,从而影响到一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四)需求结构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求的结构变化影响产出的结构变化。这里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因而它受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制约,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德国社会统计学家恩格尔指出,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其总支出中用在食品项目的支出比例就越来越小。也就是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消费的增加变落后于对其它产品(如工业品)消费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则从需求方面影响工业结构的演变。

(五)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两个方面,即国际间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这是外部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工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化,会引起各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工业结构的变动。各国的比较优势往往是建立在该国生产要素的丰裕优势基础上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这种经济交往活动给该国的工业结构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六)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决定着工业结构的形态和演变趋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政府制定的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政策手段进行调控,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可见,经济政策是直接和间接引起工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工业结构演变的机制

结构演变和总量增长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出于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一宏观目标的迫切追求,我们对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在探讨工业化进程中结构演变的机制时,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结构演变与总量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试图通过这种尝试将宏观(总量增长)和中观(结构演变)层面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

结构主义学派一般认为部门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增长率的差异是推动工业结构变迁的两架引擎。以Schumpeterian思想为核心的另一类研究则认为结构变迁是由创新和模仿所导致的企业不断进入和退出的过程。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指出结构变迁的模式始终围绕着新行业的产生和技术进步。革命性创新导致开始阶段的高增长和潜在的进入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机会都逐渐消失。行业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并逐渐走向衰落(Peneder,2003)。

近期的研究证明了行业结构变迁和不平衡增长是相互关联的(如Montobbio,2000;Peneder,2003)。这些研究明确了将行业间和行业内的结构变化相连接的两种机制,即 “排序”(sorting)和“选择”(selection)。排序是由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增长率的差异引起的;“选择”则反映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价格竞争。能够生产和提供最为物有所值的商品的公司或部门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选票”,从而获得更快的增长速度。

(一)排序(sorting)机制

1.需求收入弹性

总量增长过程中,行业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导致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部门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差异,在总量不断增长并带动人均收入逐渐提升的过程中,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增速出现差异化,因而导致各行业在总消费中所占份额也会逐步发生变化。例如,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将最终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Peneder等(2003)通过对不同国家投入产出数据的分解,证明了需求拉动机制在工业结构演变中的重要性。①

2.结构红利假说

总量增长对结构演变的第二种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目前很流行的一种观点,即“结构红利假说”②。该假说认为总量增长与结构演变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促进的积极联系。与需求变动引发的工业结构演变的机制不同,该假说直接涉及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再配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较快的扩张速度。其原因在于:单位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能够提供更高的工资水平,从而可以从其它部门吸引到高技能的劳动者 (高技能劳动者相对较容易在部门之间流动)。

3.结构负利假说

“结构负利假说”所描述的结构演变机制与“结构红利假说”恰好相反,该假说指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演变也存在某种负效应。结构演变对总量增长的这种负向影响来源于产业非平衡增长。在需求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各产业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的机会和能力存在本质区别。行业间本质属性的区别,决定了有些行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率,将成为主导行业,而另一些行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较低,将成为停滞行业。行业生产率上升率的这种差异导致越来越多的劳动份额离开主导产业而进入劳动吸纳能力更高的停滞行业。从长期看,由于停滞行业就业份额的增长所带来的结构负担(structural burden)将降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③

在上述3种结构演变机制中,结构演变被描述成一个分类排序的过程,这意味着行业之间增长的差异仅仅由外生变量所导致(Montobbio,2000)。例如:根据第一个机制,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的行业无可避免的在结构变迁过程中逐步扩张其结构比例;而根据第三个机制,具有较低生产率增长潜力的停滞行业的劳动力份额将机械的趋于上升。

(二)选择(selection)机制

除了排序机制以外,选择机制也同样会导致工业结构变迁。在选择机制的探讨中,非常重视不同行业的企业产出之间存在的替代性。Aiginger(2001)举例说明了这一过程: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对物质投入和自然资源的需求,而基础性和资源类相关产品(如钢铁和其它金属、木材、纸浆和纸等)使用效率的提高,预示着这些行业在总产出中的份额将逐渐下降。虽然不同行业受这一机制影响程度的高低与它们各自的行业属性息息相关,但是这一(选择)过程也部分地内生于创新企业的反应 (如质量升级、探索新工艺等),而且企业对新机会的发现和把握在“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1.拓展需求的投资

不同行业对实施拓展需求的内生性投资的态度和倾向是不同的。这里所谓的“拓展需求的投资”是指企业为了开拓新市场以及刺激消费者购买现有产品 (服务)而进行的投资行为。市场竞争将激励企业相互竞争,力求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样一种市场环境我们称之为“选择环境”。“选择环境”会引致企业实施拓展需求的投资(如R&D支出、广告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在“选择环境”中,只要存在技术进步的机会且消费者善于接受新的供给(产品)组合,内生化的企业行为就必将导致行业非平衡增长——工业结构变动。在产业体系中,拓展需求的投资倾向较高的企业集中于哪些行业,哪些行业就具备更强的能力扩大产出份额。

2.溢出效应

特定行业(如:通用技术的生产部门)对整个经济的正外部性也是影响工业结构演变的机制之一。上述“拓展需求的投资”中描述的是导致产业非平衡增长的演化机制。而此处的讨论则与传统内生稳态增长理论 (endogenous steady-state growth theories)基本保持一致。

不同行业所产生的外部效应的大小具有明显差异。大型研究部门以及其他技术密集型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既是生产者也是溢出者,由于空间集聚和共同的体制框架,一些易于传播的生产知识会从这些行业中逐步扩散到相同或相似领域的生产行业中去。除此之外,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的使用也是溢出效应起作用的一个渠道。在这种情况下,蕴含在中间产品中的知识的经济价值高于购买价格,创新和技术进步好处从原创行业外溢至其它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体系。影响工业结构演变的溢出效应机制会降低不同行业之间技术进步和产出增长的差异化程度,促进行业平衡增长,提高产业关联程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注 释:

① 同时证明了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而国际贸易的影响很小。

②关于这一假说的详细讨论可参见Timmer和Szirmai(2000)。

③Baumol(1967),Baumol et al.(1985)对非平衡增长所导致的“成本病”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在生产率上升率较高的主导行业工资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其它行业的工资水平不得不随之提高。但由于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总是有限的,因此,例如大多数私人部门、社会部门、文化部门以及公共服务部门这样的行业来说,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不足以补偿工资水平的上升,其结果就是生产成本无可避免的提高,同时还伴随着行业劳动投入份额和名义产出份额的提升。

[1]Aiginger,K.Speed of change and growth of manufacturing[J].In: Peneder,M.,Aiginger,K.,Hutschenreiter,G.,Marterbauer,M.(Eds.),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WIFO,Vienna,2001.53-86.

[2]Montobbio,F.An evolutionary model of industrial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J].CRIC Discussion Pap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2000.34.

[3]Peneder,M.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3,(14):427-448.

[4]Peneder,M.,Kaniovski,S.,Dachs,B.What Follows Tertiarisation?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Role of Knowledge-based Service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in press,2003.

[5]Timmer,M.P.,Szirmai,A.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 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0,(11):371-392.

猜你喜欢
工业机制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工业人
论《日出》的结构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