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的深层象征寓意
——兼谈《我有一个梦》的文体结构分析

2011-08-15 00:52:14庄小华
关键词:暗喻种族隔离路德

庄小华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我有一个梦》的深层象征寓意
——兼谈《我有一个梦》的文体结构分析

庄小华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1968)于1963年8月28日,在有着25万群众集会的华盛顿广场前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这篇演说词是世界文坛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他的演说词中的深层象征寓意和文学修辞手法。

演说词;现实意义;修辞手法

1.序言:作者其人及演讲相关信息

马丁·路德·金于1929年1月15日出生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1955年获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1955~1956年他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带领公交司机罢工。作为南方基督徒领导联盟的首领,他在许多城市开始倡导民权游行。1963年3月,他带领人们向华盛顿进军,期间共有20多万人参与。他以非暴力民权运动的组建者身份于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他40岁生日前不久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被暗杀。从那时起,他已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1983年11月2日,里根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即从1986年1月开始,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纪念马丁·路德·金的国定假日。

亚伯拉罕·林肯于1863年就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然而100年后,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制度中。1963年8月28日,25万美国各族公民聚集到华盛顿来表示他们对要求自由和公正的待遇的美国人、特别是对黑人的支持。在那次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着名演说。他向全世界宣布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上帝所有的孩子”都将平等自由,他说他想要每一个人都能够“携手共进,唱歌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

2.《我有一个梦》的深层寓意及现实意义

这是一篇以说服、鼓动广大群众争取自由为目的的演说,其言辞雄辩,气势磅礴,充满着时代的精神,给人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马丁·路德·金冒着生命危险作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之一。它使那次华盛顿和平大会成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关键转折点和重要里程碑,而且时至今日,它还对全世界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以及黑人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斗争,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0年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踏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和发扬了马丁·路德·金那种不朽的黑奴抗争精神,成为美国竞选的第一任黑人总统,这充分体现了马丁·路德·金这一梦想的延续和实现。

马丁·路德·金是最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本人的远见卓识和勇气,还在于他的后人有勇气和谋略为实现这一梦想而不屈不饶地奋斗着。大家是否知道,在美国的所有节假日里,只有马丁·路德·金的生日是这个白人国度里唯一以个人生日作为国家假日的人。如果说马丁·路德·金当时的梦想没有这种只是一个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和邻居(白人)孩子一起上学、玩耍和就业的人类最低等的梦想而已,那么40年后的今天,散布在美国各地的黑人又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活呢?

3.《我有一个梦》的文学修辞手法

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演说词运用了大量的文学修辞手法,它不仅是语言文学上的难得财富,更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光辉典范。在这篇演讲稿中,作者用写来体现了说的艺术。全篇多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使文章更生动,演讲起来娓娓动人,还能打动听众,达到预期的目的。他把美国政府比做“期票”的签字者,把每个美国公民比成“期票”的合法继承人,并就“期票”的性质、“期票”的作用以及“签字人”如何拒签这张“期票”、“继承人”应该如何兑现这张“期票”,娓娓道出,淋漓酣畅,具有极强的修辞功底和感染力量,使听众极易接受。文章中也显露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他一方面辛辣地抨击了美国政府对黑人的种种不平待遇;另一方面,又述说了黑人在这个白人的社会里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歧视。然后他又说:“坚信总有一天,这一切不合理的现实,会彻底改变,所以,我们不必陷入绝望的深渊。”以此坚定了大家的信心。最后,用一连串“我有一个梦……”式的排比道出自己的希望。一字一句,无不流露出作者对黑人同胞深切的感情和殷切的期盼。如此的爱憎分明,引起了与听众心灵的交流和共鸣,并散发出一股强烈的感染力量,从而最终达到鼓动和宣传的目的。今天听来,这篇演说仍能令人激情昂扬,相信每一位听众都会深受鼓舞。

马丁·路德·金的这篇讲演先后用了比喻、对照、排比和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3.1 比喻

有明喻和暗喻两种。像第1段的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和as a joyous daybreak,作者把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比作希望之光的灯塔和欢愉快乐的黎明,还有第14段中的like water和like a might streams以及第23段中的 as sisters and brothers等都是明喻;而第1段中的the flame of withering injustice(摧毁生命的不公之火)、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束缚黑奴的漫漫长夜)和第4段中的the bank of justice(正义银行)以及a bad check(空头支票)、第7段中的the palace of justice(正义宫殿)、第20段中的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等10多处,都采用了暗喻的笔调。作者是想借用如此多的比喻,以达到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使演讲更具艺术感染力。

3.2 对照

作者在这篇演说词中更多地使用了对照手法。他灵活借用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和两个完全相反的事物来加以对照,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和感召。比如第5段中的the dark and desolate valley of segregation(种族隔离的荒暗深谷)和the sunlit path of racial justice(种族公平的阳光大道)、第6段中的the whirl winds of revolt(叛乱的旋风)及the bright day of justice(美好公正的日子)、第7段中的physical force(身体力行)与soul force(精神力量)、第9段中的march head(朝前挺进)及turn back(往后倒退)、第26行的the mountain of despair(绝望之山)和a stone of hope(希望之石)等都形成了特有而鲜明的对照,有的还兼有排比,使两种修辞手法既融为一体,又相映成辉。另外,第2段中的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与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以及第 5段中的 the quick sands of racial injustice(种族不公的流沙)与the solid rock of brotherhood(手足之情的磐石),这些短语对仗工整,既对照,也排比,还兼有暗喻,比如poverty和prosperity都是暗喻,前者指黑人贫民窟,生活贫困;后者为白人居所,生活奢侈。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好些,作者通过这些对照,把美与善、丑与恶的本质鲜明而全盘地展现出来。

3.3 排比:

该演说词排比句可谓比比皆是,有词、短语、句式、甚至还有段首的排比,如第6段中的not an end but a beginning和第7段中的 dignity and discipline;第 4段中的 the riches of freedom and the security of justice和第 27段中的 to work together,to struggle together,and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第21段中的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以及第 32段中的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第5段中的四个句子Now is the time to…、第25段中三对句子的排比句以及第10~13段中的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开头所形成的三个排比;第15~25段中也有I have a dream开头所形成七个排比。这些排比气势恢宏,犹如汹涌波涛,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宏伟气概和胆识过人。

3.4 反复

反复如同排比,用以得当可将讲演不断推向高潮,在第2段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one hundred years later,以反复强调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解放黑奴宣言》虽然已签署100年了,但黑人仍然没有得到自由,他们仍在穷困中挣扎,仍在受着种族的歧视,并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枷锁下备受欺凌;第5段中也四次出现了Now is the time to…,强调现在已刻不容缓,美国该要实践自己的诺言了:即真正废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给黑人以平等及自由;第26和27段的with this faith也出现了四次,号召民众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决不动摇;而后面的I have a dream和let freedom ring则是反复修辞手法的高潮部分,分别在本文中出现了九次和十二次,详细阐述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后,整个美国都将到处是一派祥和、欢愉和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观。

这些反复有两个特点:(1)种类齐全,有直接和间接反复,有词、语与句子反复,还有句首及层进反复等;(2)反复频率高、涉及面之广,不仅使听众或读者能得到心灵上的启迪,印象深刻,加强记忆,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语言节奏感,让人有一种享受不尽、欣赏不绝的感受。

4.结论

综上所述,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演说词不仅言辞雄辩,哲理诲人,且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不仅修辞叠嶂,句式整洁,且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篇演说词还是政坛中的众之效仿的杰作和文坛上的瑰宝。

[1]王寿元.英语文体学要素[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7.

[2]潘少章.英语修辞和写作[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2.

[3]汪群.马丁·路德·金传[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4.

[4]G.N.Leech(利奇).“This bread I break”Language and interpretation [M].In D.C.Freeman Ltd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Style New York: Holt,Rinhart&Winston,1986.3.

[5]Widdowson(威多森),H.G.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M].Longman,1975.7.

猜你喜欢
暗喻种族隔离路德
南非种族隔离时期城市黑人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其成因
冰与火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Bao:2019 Oscar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浅析导演斯派克?李的纪录手法
今传媒(2017年10期)2017-11-04 17:43:46
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马丁·路德
什么是暗喻
快乐语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6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
外语学刊(2011年2期)2011-01-22 03: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