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重农思想探微

2011-08-15 00:42许卿彦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集耕作朱熹

许卿彦

(福建师范大学哲学系,福建福州 350007)

朱熹重农思想探微

许卿彦*

(福建师范大学哲学系,福建福州 350007)

朱熹对农业十分关注,他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发展的好坏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民众的生计。所以他不仅以身作则督促人们去耕作,采取优惠条件激发民众的务农积极性,而且还正确分析传统农业的弊病,采用新的农作方法来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朱熹;重农;改革

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物欲横流,冗兵冗官,上层统治者纵情享乐,不思进取,向金俯首称臣,年年纳贡,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匮乏。而且赋税严重,对百姓们的剥削更是日益加深,弄得民众流离失所,怨声载道,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积极入世的思想大儒朱熹为了挽回南宋支离破碎的局面,强调发展农业经济以稳定局势。

一、视农业为“天理”

朱熹指导农业生产,翻新农业技术,对于发展农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在担任地方官时写了多篇劝农文,劝农文是宋朝地方官每年春耕将兴之时发行的一种劝民耕种的榜文,与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农书相比 ,它直接针对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由于它采用文告形式写成,文句简炼篇幅短小,便于到处张贴宣传推广,在有的地方,为了强化它的宣传效果,甚至将其刻成石碑,供当地百姓长期学习[1]。朱熹对这种繁杂的“公文”是甚为重视,我们在这些文章中看到了朱熹农业思想的精华。“窃惟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①可见朱熹把发展农业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认为“以农立国”是“自然之理”,可以说是把发展农业放到了国家大事的头等位置,是根本道理和规律。“当职久处田间,习知穑事。兹忝郡寄,职在劝农。窃见本军,已是地瘠税重,民间又不勤力耕种耘耨……所以土脉疏浅,草盛苗稀,雨泽稍愆,便见荒歉。皆缘长吏劝课不勤,使之至此。”②“契勘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悴皆以劝农为职,每岁二月,载酒出郊,延见父老,喻以课督子弟、竭力耕田之意。”③朱熹不仅自己要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还因为“长吏劝课不勤”导致了“土脉疏浅,草盛苗稀,雨泽稍愆,便见荒歉”,所以要求州县的各个官员都要以劝农为职责,时时督促父老乡亲竭力耕田,“课督子弟、竭力耕田”,把耕种作为自己的本分工作,不然的话民众就不会卖力耕种;让地方官吏来指导百姓们去实践,合理的管理土地。就算是这样,朱熹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兹忝郡寄”(忝,意为羞愧,有愧于。郡寄,意为知军之职)。有愧于担当知军的职务,朱熹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态度可见一斑。

二、采取积极措施鼓励耕作

在看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后,朱熹为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耕作:“当职久在田园,习知农事,到官日久,自睹斯弊,恨以符印有守不得朝夕出入阡陌,与诸父兄率其子弟从事于耘锄耒耜之间,使其妇子合哺鼓腹,无受饥冻流移之患。……近以春初按外郊、道傍之田,犹有未破土者,是父兄子弟犹未体当职之意,而不能勤力以趋时也。念以教训未明,未忍遂行苔笞。”④可以看出,朱熹先从“恤民”的方面来鼓动民众来耕作,他先是自己批评自己“当职久在田园,习知农事,到官日久,自睹斯弊”,但却是“恨以符印有守不得朝夕出入阡陌”而不能与众位百姓“从事于耘锄耒耜之间,使其妇子合哺鼓腹,无受饥冻流移之患”,通过自责来博得民众的好感,从而打下良好的人缘基础,劝说民众去耕作,服从他的管理;然后又是看到了“外郊、道傍之田未破土”是“父兄子弟犹未体当职之意,而不能勤力以趋时也”,但是他没有采用刑罚来惩罚百姓,而是“念以教训未明,未忍遂行苔笞”,通过自己的仁政手段推动百姓心甘情愿耕作。朱熹从同情百姓的方面出发,通过自己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化而鼓励民众去开垦田地,无疑自己先是做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就把民众圈在了土地上,也避免了农民起义。

当然朱熹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明了自己“恤民”的立场,他察访贪官污吏和豪强的劣迹,不遗余力地加以弹纠和严惩,劝戒豪强地主暂缓向农民讨债;在《劝谕趁时请地种麦榜》里朱熹还筹资借给农民无息官钱作为恢复生产的成本,凡无地可耕或有劳力而地少者可以使用空闲官地,免税一年,奏请朝廷放免租税,使农民得以恢复生产和休养生息。[2]一系列的“仁政”无疑使朱熹为他的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本州管内,荒田颇多,盖缘官司有儇寄之扰,象兽有踏食之患,是致人户不敢开垦。今来朝廷推行经界,向去产钱官米各有归著,自无儇寄之扰。本州又已出榜劝谕人户陷杀象兽,约束官司不得追取牙齿蹄角。今更别立赏钱三十贯,如有人户杀得象者,前来请赏,即时支给,庶几去除灾害,民乐耕耘。有欲陈请荒田之人,即前来陈状,切待勘会给付,永为己业,仍依条制与免三年租税。”⑤他推行“经界”使得民众无“儇寄之扰”,发布榜文鼓励人们去猎杀“踏食之患的象兽”,命令官府人员不得私自的“追取牙齿蹄角”,使民众自留,并且对猎杀者赏钱三十贯,而且是“即时支给”,不拖拉赏钱,解决农业发展隐患;对耕作进行大力的宣传,采取极其诱人的政策,吸引人们来耕作,只要有人肯耕作荒田,就把荒田给予申请人以作“永业”,不仅如此,在田地归申请人的情况下还免除三年的租税。如此丰厚优惠的条件,自然给人以极大的吸引力,提高了民众的积极性,使民众“乐于田地耕作之乐”,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而朱熹的劝民养田最终的归宿则是“盖欲吾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以共趋于富庶仁义之域。德至渥,也当职幸。”可以看出,朱熹最终还是想让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之后,遵守封建的伦理道德,安分守己,不要再有骚乱和暴动。

三、改革传统农业

在朱熹采取了有利于百姓的手段去指导百姓发展农业,接下来就应该是让民众知道怎样掌握耕作农田的规律、加强农业基础设置、翻新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进步。

1.农事之本在人。朱熹认识到耕作的最主要缺陷不在于地理环境的好坏,主要在于人们没有良好的耕作意识,没有看到耕作的重要性,导致了人们对耕作的懈怠,使得懈怠耕作的风气散播。“本军田地硗埆土厚,厚处不及三五寸,……而土风习俗大率懒惰耕犁种,时既不及时耘耨培粪,又不尽力陂塘灌溉之利,废而不修桑、柘、麻、苧、之功,忽而不务此。所以营生足食之计大抵踈略,是以田畴愈见瘦瘠,收拾转见稀少。加以官物重大,别无资助之术,一有水旱必至流移,下失祖傅付之业,上亏国家、经常之赋。使民至此,则长民之吏,劝农之官亦安得不任其责。”⑥因为人们的意识不强,对客体的认识不足,所以使得水利灌溉、种植农作物的基本劳务都不能完成,影响到了生计。日积月累,则是田地贫瘠,收成稀少,没有农作物和植被的覆盖,很容易收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一旦遇到水灾和旱灾就亏空赋税,影响国家大计。而“长民之吏,劝农之官”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没有把督促民众耕作当做己任,没有意识到耕作之本在人,没有起到“领带”的作用,使得民众懈怠务农成习。所以,朱熹一定要做到“正风俗”,革除民众懈怠的习惯,发布榜文劝说人们去耕作,让人们意识到耕作的重要性,提供建议,施行优惠政策,提高民众的务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开发土地;任贤使能,选择良材,人尽其职,发挥地方官吏的领导作用,以督促务农为己任,时时要劝课农桑,和百姓们分工协作,共同把田地治理好。

2.利用规律,抓住时机。朱熹认识到生产的季节性规律,主张农业生产要按一定的季节来耕种,什么季节种什么样的作物,不要耽误农作物的种植季节。“今来春气己中,土膏脉起,正是耕农时节,不可迟缓。仰诸父老,教训子弟,递相劝率,浸种下秧,深耕浅种。趋时早者,所得亦早;用力多者,所收亦多,无致因循,自取饥饿。”⑦“雨水调匀,田苗茂盛,仰人户及时耘苗,拔去草根多用土粪如法培。加已帖知佐,月半以后不测下乡点检,田中有草无粪之人量行决罚,的无轻恕。”⑧“秧苗既长,便须及时趁早栽插,莫令迟缓,过却时节。”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土膏脉起,正是耕农时节”,所以朱熹号召全体百姓要及时的播种,耕地,督促亲戚家属一起耕种。一定要趁早把握住种植的季节性,一到秧苗长成就要尽早的去栽插,不要错过时节。这样收成就会越来越多,不仅自给自足,而且可以交上赋税,如果不去遵循季节规律的话,那么将会是“自取饥饿”。而且要善于观察天气,利用最好的天气条件去耕种,“雨水调匀,田苗茂盛”是最好的时机,及时拔草插苗,还得注意有效率的拔草方法。不仅如此,朱熹自己还亲自下乡去检查,通过亲身实践来指引民众,并且颁布法律条文,一旦有违反季节规律不抓住耕种时机者一律要接受行政处罚。“田中有草无粪之人量行决罚,的无轻恕”。

3.合理安排布局,进行多种经营。朱熹主张要合理安排农业布局,进行多种经营,这是他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农业发展手段。“种田固是本业,然粟、豆、麻、麦、菜、蔬、茄、芋之属亦是可食之物。若能种植,青黄未交,得以接济,不为无补。今仰人户,更以余力广行栽种。”⑩“山原陆地,可种粟、麦、麻、豆去处,亦须趁时竭力耕种,务尽地力,庶几青黄未交之际,有以接续饮食,不至饥饿。”(11)朱熹在江西、浙江、福建都当过官,而这些地方都属于南方地区,雨量充足,所以南方都以种水稻为主,所以推出朱熹所说的“本业”应该是种植水稻。[4]朱熹的眼光看的很长远,他认为仅仅是种植水稻的话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够的,他主张多样种植,不要仅仅局限在一种农作物上,所以他大力推荐种植“粟豆麻麦菜蔬茄芋”等物,因为这些植物不但可以增加产量,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在水稻青黄不接时用这些农作物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可以扩充人们对于农业种植的知识,所以他一再强调为生计着想每家每户要利用多余的劳动力广泛种植多种农作物。他认为每块地都要合理的利用起来,所以他提倡因地制宜,不同的地种不同的农作物,水稻自然是种在农田当中,而“粟麦麻豆”这些农作物则可以分开种植,可以在山原陆地上种植这些农作物,要同等的对待这些农作物“竭力耕种,务尽地力”,只要遇到青黄未接的情况,有了这些“后援”,也就不会饿肚子了。

4.重视兴修水利。朱熹认为,“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务农之本在陂塘之利”,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在于水利,只要水利一成,农业自然兴旺。“陂塘水利,农事之本,今仰同用水人,叶力兴修,取令多蓄水泉,准备将来灌溉,如事干众即时闻官,纠率人功借贷钱本,日下修筑,不管误事。”(12)“陂塘之利,农事之本,尤当协力兴修。如有怠惰不趋时工作之人,仰众列状申县,乞行惩戒;如有工力浩瀚去处,私下难以纠集,即仰经县自陈官为修筑。如县司不为措置,即仰经军投陈切待别作行遣。”(13)朱熹强调,兴修水利是当务之急,要官民协同作战,花大力气共同把陂塘兴修完工,大量的储蓄水源,以便及时灌溉,官吏们要尽职尽责“纠率人功借贷钱本,日下修筑,不管误事”。一旦有怠工之人马上申报县府给予处罚,通过法律手段来督促工程的进展。如果人力、物力花费的太严重,民众负担不起,则向县府呈报,政府出资出力。政府管不了的话,就向当地军队求助,不管怎么样,水利一定要兴修到底。

5.保护农业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中国,铁质工具和耕牛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劳动资料。所以朱熹对“活的劳动资料”耕牛的保护上是格外重视。“耘犁之功,全藉牛力。切须照管,及时喂饲,不得辄行宰杀致妨农务。如有违戾,准敕科决,脊杖二十。每头追赏五十贯文锢身监纳的无轻恕,今仰人户递相告戒,母致违犯。”(14)“不得贩卖私盐,不得宰杀耕牛,不得赌博财物,不得传习魔教,保内之人,互相觉察,知而不纠,并行坐罪。”(15)朱熹认为,耕作的主要动力是耕牛,所以耕牛要好生照顾。在上面提到朱熹对那些没有对田地“破土动工”的民众是“念以教训未明,未忍遂行苔笞”还不忍心施加惩罚,而到了耕牛这里明显体现出态度的严肃和执法的无情。他发布法令,只要有人胆敢宰杀耕牛妨碍了农务,要挨二十大板,还要罚款五十贯,定无轻饶,以此为戒,让人不敢违反。而且把宰杀耕牛和贩卖私盐、赌博财物、传习魔教看成是一样的罪,教人们互相监督,如果有胆敢包庇,知而不报的人,则是和杀耕牛的人株连受罚。

6.亲身实践,翻新耕作技术。朱熹还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指导人们耕作来扩大生产,增加收入。“大凡秋间收成之后,须趁冬月以前,便将户下所有田段,一例犁翻,冻令酥脆;至正月以后,更多著遍数,节次犁耙,然后布种,自然田泥深熟,土肉肥厚,种禾易长,盛水难干。”(16)“耕田之后,春间须是拣选肥好田段,多用粪壤,拌和种子,种出秧苗。其造粪壤,亦须秋冬无事之时,预先划取土面草根,晒曝烧灰,旋用大粪拌和入种子在内,然後撒种。”(17)可以看出,朱熹认识到在秋天收割之后,最好的时机是在冬月来临前把所有的田地都犁翻一遍,这样土地就可以“冻令酥脆”,等到正月以后多次犁翻,等泥土深熟之后再撒种,自然养料和水分十足,有利于禾苗生长。选取最好的田段,用草灰和大粪掺和种子播种,使种子最佳的吸收草灰和大粪的养分,促进农作物的发育。

7.传授经验,改进方法。朱熹认为民众不是不会栽桑树,而是方法不对。“而本州从来不宜桑柘,盖缘民间种不得法。今仰人户常于冬月多徃外路买置桑栽。相地之宜,逐根相去一二丈间,深开窠窟,多用粪壤,试行栽种,待其稍长即与削去细碎拳曲枝条。数年之后,必见其利,如未然能更加然,更加多种吉具麻苧,亦可供备衣著,免被寒冻。”(18)“其桑木每遇秋冬即旁生拳曲小枝,尽行斩削务令大枝气脉全盛,自然生叶厚大,餧蚕有力。”(19)所以他吩咐他人从外地引进桑苗,选择合适的地方按每株距一、二丈的方式栽植,多用大粪做肥料,而且“每遇秋冬即旁生拳曲小枝”所以要“稍长即与削去细碎拳曲枝条”,以此来保证“大枝气脉全盛”。这样就能“生叶厚大,餧蚕有力”,可以养很多的蚕来吐丝纺织衣服。

朱熹发展农业经济的做法虽然有利于南宋政府解决财政上的困窘,缓解高额赋税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生活压力,促进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给当时风雨飘摇的南宋政府一剂强心剂。但是,南宋黑暗的政治、统治阶级的腐败、外族的不断入侵、社会风气的恶化给朱熹发展农业经济的做法带来了重重困难。尤其是南宋土地兼并的盛行,使得很多民众失去了土地,没有土地,朱熹怎能施展自己发展农业的抱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朱熹的农业经济思想是很难实现的。但不管怎样,我们不能抹杀朱熹在农业发展上的成就,从他的农业改革中我们看到了朱熹思想的进步性。

注释:

①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②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③ 《朱文公文集》卷一百

④ 同上

⑤ 同上

⑥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⑦ 《朱文公文集》卷一百

⑧ 《朱文公别集》卷九

⑨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⑩ 《朱文公文集》卷一百

(11)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12)《朱文公文集》卷一百

(13)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14)《朱文公文集》卷一百

(15) 同上

(16)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17)同上

(18) 《朱文公文集》卷一百

(19)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

[1]王兴刚.从《劝农文》看宋朝的农业技术推广[J].农业考古,2004,(3).

[2]朱守良.朱熹民本思想及其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王瑞明,张全明.朱熹集[M].四川:巴蜀书社,2001.

[4]张立文.朱熹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A Brief Analysis on Zhu Xi's Physiocmcy

XU Qing-yan

Zhu Xi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griculture and he though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nation,the development of which will affect the nation's stabili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He urged people to not only set a good example of farming,to take on favorable terms to stimulate people's enthusiasm,but also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the introduction of new farming methods to reform,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Zhu Xi;physiocmcy;reform

B244.7

A

1009-5152(2011)04-0045-04

2011-09-25

教育部和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成果“真德秀理学及其对朱子学的普及与发展”(2009B168)。

许卿彦(1986- ),男,福建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助教。

猜你喜欢
文集耕作朱熹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郭汉城文集》简介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朱子深衣”与朱熹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