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霞,吴南中
(1.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重庆 400052;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005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师生自主性的再认识
彭飞霞1,吴南中2*
(1.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重庆 400052;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0052)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已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迫切需要,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关注教师的自主性,具体体现在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学习建构的主体在于学习者自身,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自主性。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师生自主性的任一方面来施加影响都是不够的,需要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与有效交互。
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自主性;学生自主性;有效交互
台湾学者邹景平在《自主学习是幸福还是灾难》一文中提到,“自主学习究竟是幸福还是灾难,全看当事人是否有能力自己当家作主,是否有充分的自觉与自律功夫而定,外在科技环境虽成熟,若学习者的心灵不够成熟,自主学习依然会演变成灾难一场。因为你没有教他如何游泳,就把他推入水中!”[1]这让笔者在思考和研究电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时,总是保持着十分的谨慎,具体涉及到对三个问题的考虑:学生是否有能力自己当家作主?如果没有,他们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需要?如果有这样的需要,该如何最大努力的去满足?
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回答自主学习对电大学生是幸福还是灾难的问题。就当前的形势看,可以坦言,电大学生整体来讲,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强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集体授课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特征,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接受程度奠定了他们迈入上一级教育门槛的高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主动学习、会学习的学生往往都是符合传统教育评价标准的佼佼者,他们拥有接受传统高校教育的资格,而一些自主学习能力低、不善学习的学生就进了电大。按邹景平的观点,自主学习对大部分电大学生俨然是“一场灾难”。这督促着笔者急切进入第二个问题的思索。
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有着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义务和责任,这意味着,我们要努力去帮助学生走出这场灾难,“让这些原本不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在电大的学习,逐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似乎应该是电大办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目标,是电大为学生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是电大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2]。不过,我们不能忘记,不管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教育中的主体始终是我们的学生。要努力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者站在教育责任上看到的“教学必须”,并不一定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庆幸的是,在笔者与多数电大学生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非正式谈话中,绝大部分的学生明确表示希望教学者能提供一些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引导,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增强学习内容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期待,因为这能让他们“更想主动去学习点相关的东西”,甚至还提出了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建立网络化的“个人图书馆”、“个人学习室”等。这些都让笔者真真切切感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电大学生的需要。我们经常说,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他还应该是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监督者。然而,面对自主学习,有些教育者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自主学习就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不干涉,不参与,一切交给学生。显然,这是错误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学生表达的这些需要就是对教育者教学的号召。这就进入了笔者考虑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该如何以最大程度的努力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低有文化、体制、不同个体的不同生活环境、学习者自身因素、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研究者们也提出了诸多的建议,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个性化学习服务环境、提高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元认知策略,等等。很明显,这些对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其最终实施要回归到我们的教育者。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从环境的创设、知识的择取、教学方式的改变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不过,在教师对学生施加这些影响的时候,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强自主性的人,“学习者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主”[3]。教师的自主性通过两个层面表现,一个是观念层面的,另一个是实践层面的。
观念层面的教师自主性表现在教师要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懂得将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生。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随着学习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学生的自我认识、对学习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认识都会有一定的改变,传统教学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放到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中来就不一定有效,如果教师自身总是抱着旧方法不放,不思改革,看不到学生的需要,听不到学生的要求,要达到想要的学习效果也就困难重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以配角角色出现,以学生学习伙伴的方式出现,放弃一些传统教学中被赋予的权威意识;要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困难,随时准备为其提供帮助和引导的意识;要有主动去适应学生需要,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自己需要的意识。但是,教师亦要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教师权利的下移或放弃,在自主学习中,教师驾驭和调控教学全过程的主导作用依然不能忽视,只不过因为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更多向学生的“学”转移,这种作用以更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学校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科目,学习的时间长度,甚至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安排,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对知识内容做不同程度的把握,但是在科目选择、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等方面教师需要承担起监督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力争保证好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的主导依然会贯穿学生自主的全过程。
实践层面的教师自主性重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继续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并懂得以适时的、适当的方式传授知识。上面提到,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权利的下移或放弃,如果教师放弃自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完全把学习交给学生,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会有所提高的。简单来说,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或者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毫无联系,又或者学生如无头苍蝇般不知道自己从何学起,那他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肯定大大下降。如果连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没有,又何来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呢?所以,要让学生自主,教师首先要自主,把传授必要的知识作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与传统教学比起来,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要更加重视适时和适当。适时表现在三个方面:适时激发、适时激活与适时激励。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在知识传授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具体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提供真实的知识运用情境,让学生看到通过获取的知识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利用多种媒体呈现信息,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知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适当进行教学延伸,积极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并通过组内活动、组间竞争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激起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此外,学会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善于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可遵循“激疑-质疑-解疑”的程序,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共同探索中发展思维。具体可以实验法、提问法、实物展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启学生的自主探究,并通过科学猜想、自我质疑、自主探究、实验探索、合作尝试、变式训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逆向和创造等思维训练。“自主学习会受到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主学习”,[4]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适时激励。除了要在教学中多表扬、少批评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采取分层教学指导的方法,对自主性较强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和自主学习机会,对自主性稍弱的学生有意识地为他们多创设一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教师对知识的适当传授表现在除了继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外,还要特别注意将学习指导灵活贯穿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比如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好采用一般性的指导,如举办专题讲座,重点是介绍一些一般的技能和策略。对一些学生的个别问题,则最好采用个别指导,不简单评判学生“对”还是“错”,也不局限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今后怎样做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此外,教师教的方法要立足于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个体学习方法的独特性,教着重体现为指导、帮助和促进。第二,尊重课程的统一性,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控制权和决策权。有研究者指出,“教师经常是没有权利放弃他在课堂教学中的支配地位,大纲、教学目标、教材、评估方式、学校机构形态以及一切潜课程要素以话语权力的方式不断向师生双方暗示某种以支配为特点的知识传递方式。”[5]显而易见,这样的暗示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出现这样的结果,根源在于人们对课程的片面理解。按学者孙宏安的理解,课程应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一方面是做为一种“做”的课程——操作性课程或具体课程,即“内容”,另一方面是做为一种“在”的课程——目标性课程或抽象课程,即“经验”。[6]现行的教育体制毫无疑问是过于重视“做”的课程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的课程,表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就是学生更多的被动学习和接受教学大纲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学习的控制权和决策权更多的被教师所掌控,学生难以体验到对知识内容的自主选择和作出自主判断。因此,教师需要尊重课程的这种统一性,在关注“做”的课程时尤为要重视“在”的课程,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可以规定学生在知识、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但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和兴趣、潜能,自定发展目标,自定发展速度。
第三,能与学生经常进行彼此相倚型的互动,并积极接纳新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琼斯与西鲍特在对成人世界的两人之间互动进行研究时,曾经根据互动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各自持有的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对彼此行为的期待,将人际互动的形态区分为四种:假相倚型的互动、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互动、反应性相倚型的互动以及彼此相倚型的互动。彼此相倚型的互动是指互动双方既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同时又可以对另一方的行为采取行动,彼此都是互动的控制者。[7]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中,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师生互动形式。将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生,意味着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以往教师权威的面具被摘下,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互动,表面上看,师生双方都是互动的主体,实质上互动的发起与结束却都是由居于权威地位的教师一手操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交往和交流中重视多边多向的互动,营造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宽容、友善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习惯、经历,接纳学生的差异甚至错误,给予学生充分质问、提问的机会,保证师生能共享经验、知识、智慧、意义和价值。
从有关教师自主性的探讨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教师自主性的提高。那么,这里我们反过来思考,教师自主性的提高是不是必然会带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学习者(学生)自身的自主性。教师的任务只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想法设法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不紊、高质高效的开展,而学习建构的主体从来都是学习者自身。有研究者对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因素进行了归纳,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因素(主要是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心理情感因素(主要是焦虑、动机、归因、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等)、社会文化行为因素(如整个社会文化意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四个方面。[8]这个概括是比较全面的。首先,学生掌握并在学习中实践一些认知策略,如背诵、划重点、列提纲、画示意图,和一些元认知策略,如设置目标、制定计划、自我监控和调节,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自我检查、明确努力方向,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其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高自律性及主动性,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坚持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学习中采取主动角色,懂得通过查阅参考书、工具书、请教教师或同学等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这个过程通常是艰难的,学生通常无法做到总是持续的自律和主动,也无法保证学习的进程总是一帆风顺,这个时候,学生发挥好主动性,进行积极的行为归因并积极进行自我鼓舞,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就至关重要。再次,学生积极认识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关系,巧妙利用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互补的关系,学会利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外的第二重要他人——同伴,通过与同伴的讨论交流、请教协助也将有效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自身自主性的参与,重点是要关注和利用好学生的五个“自我”: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计划、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一是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讨论等方式让他们了解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可以通过心理测验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动机、需求和情感、智能倾向等。学生的自我选择可以通过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媒体和手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灵活运用学习材料等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计划包括目标设置、学习策略的选择、时间的规划等,在进行自我选择后,学生通常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自我计划。计划的落实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自我监控,包括根据需要不断修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克服学习过程中遇见的种种困难、排除外界干扰、不断的激励鼓舞自己等。当一段时间的学习目标达成后,学生需要作出一定的自我评价。评价与反思是息息相关的,有自我评价就会有学生的自我反思,而这种自我反思与自我反馈是学生对学习情况积极作出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保障学习目标达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学生这五个自我的唤醒与发挥可能自始至终都贯穿有教师的引导或激励,但不可否认,如果忽视学生这个有主观能动性的施动主体,那么教师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有多大收益。
结合上述内容的探讨,笔者认为,当具体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操作层面时,无论是从教师自主性,还是学生自主性之任一因素来施加影响都是不够的。教师的自主仰仗学生自主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同样仰仗教师自主的存在,所以,只有把教师的自主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进行有效交互,才能真正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那如何让两者有效交互呢,笔者提倡,首先教师要重“引”,学生要重“导”,进而走向“引导”。也就是说,要让“引导”既分又合。
首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要善于做到“引导”的分离:教师自主性的发挥要重在“引”,包括引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引学生了解学习策略、正确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引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引学生自主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摆脱对自己的依赖;引学生与自己建立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等。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要重在“导”,学会将知识“导于己”、“导于心”。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作为有独立意识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教学方法、双方的互动不是机械的被动接受,不是简单的复制同化,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一种合理建构。要学会将知识“导于己”,关键在于学生要具有反思意识、反思性学习能力。“反思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9]具有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学生往往能从自己的学习时间出发,以追求自身合理性发展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地对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等在内的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究,而这也正是自主学习对学生能力的期待。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要善于做到“引导”相结合,把“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师行为与“带着知识走向教师”的学生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自主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困难,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困难有针对性的施教,在完成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目标的同时,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自主学习技能。简单来说,即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而学生带着自己的自主意识、独立意志和自立行为,在学习中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施教,而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自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规定学习进程,克服学习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向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育目标靠近。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自己的教学自主,而学生顺利的达成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是幸福,还是灾难[EB/OL].http://www.qiexing.com/post/158.html.
[2]刘莉.七嘴八舌:远程教育中的自主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5):41 -48.
[3]Little D.Learning as Dialogue:The Dependence of Leam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System,1995,23(2):175-182.
[4]景怡光,程培杰.论自主学习实质的准确把握[J].教育评论,2007,(2):73 -75.
[5]吴宗杰.抑制课程自主性的控制符号:教师发展的话语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0 -34.
[6]孙宏安.课程概念的一个阐释[J].教育研究,2000,(3):44-47.
[7]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吴卫平.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因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17 -118.
[9]李海云.培养反思性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26 -127.
Reacquaintance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utonomy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PENG Fei-xia,WU Nan-zhong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urgent need of most of the students,and this process requires teachers'active participation.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utonomy depends largely on teacher autonomy,which has the priority in cultivating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ir concept and practice dimensions.The student autonomy should be cared for in the proces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ultivation becaus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construction is the learners themselves.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relies on the combination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eacher autonomy;student autonomy;effective interaction
G728
A
1009-5152(2011)04-0005-05
2011-10-20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网络环境下电大成人学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优化研究”(112114)。
彭飞霞(1985- ),女,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教师;吴南中(1984- ),男,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