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南,薛 辉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之关系
陈亚南,薛 辉*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毛泽东诗词是诗歌艺术上卓越的艺术高峰,它在艺术风格上与湖湘文化有着许多极其相似的地方。文章从分析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入手,主要分析了湖湘文化是如何影响毛泽东及其诗歌创作,以及毛泽东诗词怎样体现湖湘文化之精神。
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湖湘文化
令人敬仰的毛泽东诗词给后世留下了一座难以超越的艺术丰碑,当我们细细品读其中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时,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诗词中随处都体现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泽东的同时也造就出无与伦比、精美绝伦的毛泽东诗词。
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气磅礴、激情满怀,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乐观自信、豁达昂扬,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倔强不屈,再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到“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的铁血柔情、壮怀激烈,一句句意蕴深刻、意会深长的诗句凝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丽诗篇,也铸就出中国诗歌史上一朵永久绽放的艺术奇葩——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创作的独具特色的旧体诗词作品,它既遵循了旧体诗词的创作规范,做到了格律严格、语言优美、内容简练,又丰富和发展了旧体诗词,以“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为旧体诗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及创造力。毛泽东诗词是留给后世传诵不衰、家喻户晓的经典巨擘,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艺术珍品。它既结束了新体诗与旧体诗在转型时期的对立局面,又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气象。毛泽东诗词能在中华诗词史上独领风骚,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性格、个性气质、学识修养固然分不开,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对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湖湘文化的思想精髓在毛泽东诗词中处处都有所体现,而毛泽东诗词中的思想内涵也无不与湖湘文化息息相关。我们要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源流,就必须先理清湖湘文化对毛泽东个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湖湘文化是指长期以来在今湖南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融合了该地的民俗风情、人文思想、政治经济及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湖湘文化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是湖南各族人民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科学文化等的总和。关于湖湘文化的源流,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并未完全统一,但是基本可以确定湖湘文化源于楚文化,尤其是先秦、两汉时期的楚文化对建构两宋以后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大致而言,湖湘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百折不挠、实事求是、兼容并蓄。湖湘文化的这些特征反映在湖湘人士身上则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在政治上,湖湘人士具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在思想上,湖湘人士具有上下求索、敢为人先的开拓和创新意识;再次在行动上,湖湘人士具有刻苦耐劳、经世务实的实干精神;最后在行为准则上,湖湘人士具有刚正不阿、正义凛然的君子气节。湖湘文化以其兼容并包、百川纳海的博大胸怀和气度,汇聚吸收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涓涓细流,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湖湘文化的璀璨夺目,也成就了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千古绝唱。
湖湘文化对湖湘文学影响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在文学领域的加深、浪漫主义情调丰富诗歌创作的灵感、革故鼎新的历史观拓宽文学的思想内涵、经世务实的认真态度锻造出无数优秀的作品。湖湘文学正是在湖湘文化的影响下才呈现出新的发展景象,也正是在湖湘文化的深刻影响下,才有毛泽东诗词的独树一帜、引领群芳。
湖湘文化是由无数湖湘人士在历史的锤炼和打造中沉淀出来的,这种悠久的历史积累也加深了湖湘文化的文化底蕴和厚重感。湖湘文化能在近现代社会熠熠生辉、独占鳌头这与它的源远流长、兼容并蓄是分不开的,这种源远流长既体现出湖湘文化在文明传承上的开拓创新,又体现出湖湘文化在历史激流中的声名远扬。湖湘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塑造出近代群星闪耀的湖南,毛泽东则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人物。湖湘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塑造毛泽东的性格和思想。
湖湘文化在思想上所追求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毛泽东成长的时光里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使毛泽东树立起“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高远的理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使抒发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是使毛泽东领悟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坚韧不屈。这些都是湖湘文化对毛泽东思想上的熏陶,也是毛泽东诗词中体现湖湘文化对其深刻影响的最直接表现。此外,湖湘文化中的豪迈自信、乐观激昂、兼容并包的思想也使毛泽东本人形成了大气豪放、自信乐观、心怀广博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在毛泽东的诗歌创作中则表现出一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自信豁达的艺术风格。
湖湘文化在行动上讲究的是“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对行为方面的认同使毛泽东从小就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在践行的过程中体会湖湘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将湖湘文化的精髓内化成自己性格和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年时代的志存高远,青年时代的苦苦思索及革命道路上的艰苦奋斗都无一不体现出毛泽东在行动上的敢作敢为、实事求是及百折不挠的特点,这些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充分的体现。湖湘文化一方面通过思想上的熏陶来影响毛泽东,另一方面则通过行为上的内化来影响毛泽东,这种思想与实践的统一加深了毛泽东对湖湘文化的理解,也使湖湘文化的精神更加深入骨髓地注入到毛泽东的灵魂之中。在湖湘文化的不断熏陶和对湖湘精神的具体践行中毛泽东对湖湘文化有了最彻底的吸收和内化,从而形成他对湖湘文化的独到见解,这种见解在毛泽东诗词中也有所展示。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的存在是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闭塞地形培养了湖南人独立思考,不随大流的精神;冬寒夏暑、春秋无常的气候变幻培育了湖南人认同天道、倔强不屈的性格;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的生存环境锻炼了湖南人坚强勇毅、自强不息的品德。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出激越冲突型的湖湘文化,湖南地域上的神秘特色对塑造湖湘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湖湘文化是在湖湘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孕育而生的,它的产生既是湖南地域特色的反映,又是湖南人精神风貌的写照。作为一种文化,它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湖湘地区的发展,浓厚的文化气息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人湖南人,正是在这种文化环境的感染和陶冶下,才培养出无数具有远见卓识的湖南人,毛泽东便是其最杰出的“创造”之一。湖湘文化对毛泽东的熏染与打磨练就出毛泽东坚毅顽强、勇于承担、积极独立、乐观自信等品格,当我们回到毛泽东诗词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诗词与湖湘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毛泽东从小就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辉煌一生的革命历程及其思想演变,都深深刻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湖湘文化所提倡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及所鼓吹的治国安邦、济世安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毛泽东的思想个性塑造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而湖湘文化中所强调的各种学说兼容并包、重视哲理思维和诗人才情的特点对毛泽东诗词创造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毛泽东诗词中,湖湘文化的这些特点都有着生动鲜明的体现。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诗人毛泽东从小就在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岳飞等爱国主义诗人的诗歌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并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爱国主义情怀。毛泽东诗词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民族命运而舍身忘我的牺牲精神比比皆是,从“同学少年”的“激扬文字”到“峥嵘岁月”的“横刀立马”,从“谁主沉浮?”的惊天诘问到“还看今朝”的深远回响,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豪迈气概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美好愿望,毛泽东将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深深蕴藏于诗词的字字句句之中,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使得毛泽东诗词意境悠远令人敬佩。
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除了表达心忧天下的壮志凌云外,还体现在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灿烂秋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冬景;“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汹涌大江;“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巍峨大山;“波涌连天雪”的洞庭湖;“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绚丽彩练……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壮丽山河在诗人笔下恰似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动人画卷。毛泽东诗词中的这种心忧天下、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正是湖湘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写照,湖湘文化所强调的“心系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毛泽东诗词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浪漫主义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新颖的构思及大胆夸张的想象来抒发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屈原的“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此后的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都以不同的题材或风格或形式丰富和发展了诗词创作中浪漫主义。其中屈原和李白则是群山涌起中两座难以超越的高峰,而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不朽的作品不仅为中国诗歌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锋,也成为湖湘文化最初的精神力量之一,为后世的湖湘文化奠定了文学上的格调基础。毛泽东在这种深受浪漫主义传统影响的湖湘文化陶冶下,既继承了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传统,又结合了古代诗人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从而创造出一种大气磅礴、雄浑奔放、壮美崇高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超拔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豪气的语言来抒情言志,并将他的精神气质、革命胸襟及文化修养展现在诗词的浪漫主义色调里。如“极目楚天舒”、“寥廓江天万里霜”的高远壮阔;“可上九天揽明月,可下五洋捉鳖”、“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的豪万丈情;“寂寞嫦娥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雄浑奔放;“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弹洞前村壁……今朝更好看”的激越昂扬。这种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热情奔放的浪漫主义情感一方面是毛泽东积极进取、热情乐观、不断追求完美人生态度的自然凸现,另一方面也是湖湘文化中乐观向上、敢作敢为、勇于追求的精神体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毛泽东诗词中被呈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几千年中,它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语言格律、艺术手法等各个方面不停的积累和发展。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使诗歌情采烂漫、神思飞扬,而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却是诗歌的脊梁和命脉。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既吸收借鉴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又继承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注重在写实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希望。
毛泽东少年时期就志存高远、胸怀大志、有抱负有追求,他勇于打破现实社会的黑暗,敢于承担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担,他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壮志情怀都付诸实践。在他十七岁时写的《呈父亲》一诗中,就表达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无青山?”的人生理想。此后,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也表达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凌云壮志。到了革命年代,毛泽东更是将这种崇高的革命理想现实主义化,用乐观豁达的态度来寄予自己对未来深切的期盼,如他在《念奴娇·昆仑》中写道:“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诗人以雄伟的气势、豪迈的胸怀表达出让世界实现大同,实现全人类和平幸福的共产主义理想。
毛泽东诗词中所蕴含的这种乐观豁达的现实主义情怀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对于鼓舞士气、团结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七律·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力。”表明即使在二万五千里艰险的长征途中,即使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过高山、越大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却仍需“更喜”、“尽开颜”,因为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何等的乐观情怀,又是何等的豪迈气魄!此外,《如梦令·元旦》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与《清平乐·会昌》中“风景这边独好”都突出体现了诗人在革命现实面前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豁达的现实主义情怀。
毛泽东诗词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固然凸显出他博大的胸怀和乐观的心态,但也反映出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思想内涵,毛泽东诗词中这种乐观的现实主义情怀正映衬出湖湘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
毛泽东诗词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情调以及乐观豁达的现实主义情怀的特点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意蕴,也正是湖湘文化的精深广博才造就出伟人毛泽东及其精美无比的诗词。毛泽东诗词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风貌,也极为深刻地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为近代湖湘文学及湖湘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诗词也成为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毛泽东.毛泽东诗词全集[M].四川:成都出版社,1995.
[2]臧克家.毛泽东诗词鉴赏[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3]蔡清福.毛泽东诗词名家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3.
[4]吴功正.毛泽东诗词鉴赏[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
[5]文选德.湖湘文化古今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蔡栋.湖湘文化百家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7]张云英,罗建英.论湖湘文化对毛泽东个性特征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6,(3).
[8]杨布生,彭定国.湖湘学派源流与经世致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 - dong's Poetry and Huxiang Culture
CHEN Ya-nan,XUE Hui
Mao Ze - dong's poetry is the peak of poetry art and it has lots of similarities with the Huxiang culture in the artistic style.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ir relationship,this paper explores how Huxiang culture impacted Mao Ze-dong and his poem creation,and how Chairman Mao's poetry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Huxiang culture.
Mao Ze - dong;Mao Ze - dong's Poetry;Huxiang Culture
I207.22
A
1009-5152(2011)04-0041-04
2011-11-28
陈亚南(1987- ),女,广西师范大学2010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薛辉(1986- ),男,广西师范大学2009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