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中的虚假与真实*

2011-08-15 00:54葛宇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基督徒拜占庭欧洲人

葛宇鹏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十字军东征中的虚假与真实*

葛宇鹏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历史中的虚假遮蔽了真实,但往往却成为了历史的直接推动者。宗教正义对暴力的粉饰,谎言对于真实目的的遮掩,偏见对于正确形象的干扰,这些虚假都在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中得以体现。本文试图阐释这些虚假是如何遮蔽真实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与真实的关系。

虚假;真实;十字军东征

遮羞布下的血腥荣耀

普遍认为十字军东征是一场打着宗教旗号的暴力战争,但是在提到宗教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去强调,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在什么不可调和的冲突,却很少去讨论为什么这种冲突最终会靠暴力的战争来解决。因为冲突不必然导致战争,基督教这个本质上解救人的宗教是如何说服自己去解决人,去杀人?这是我们逻辑上漏掉的一环。每一场战争都伴随着道德与暴力的纠结,主动发起攻击的一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服自己,消除道德与暴力的纠结,以一定的名义将自己的暴力定义为正义的、道德的。个人的厮打可能存在一时冲动,但如此规模的战争必须要有一块暴力的遮羞布。正义战争的判定要求在现实世界中是很难达到的,但是通过“圣战”的名义就可以降低正义战争的门槛,并且在一贯的思想中,战争必须有一个神圣的理由。而圣战与基督教对于和平的观点是没有抵触的。

在如何粉饰暴力,也就是如何将它变成“圣战”这个问题上教皇起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我们要列举出历史上最成功的几次宣传,乌尔班二世1095年在克莱蒙的演讲绝对能够名列前茅。他是一个懂得循序善诱的演讲者,并且很好的解决了基督教道德与暴力的纠结。

首先他强调了信徒对于上帝的责任,他说“信上帝的人们都是“牧羊人”(shepherds),应该总是把杖拿在手中,不要睡觉,如果因为你的疏忽溜进一只狼,那么你一定会失去上帝对你的奖励,并且在地狱中忍受巨大的压抑。你们是世界上的盐,但如果不能完成好你的责任,又怎么能成为盐呢?”也就是说基督徒必须首先要完成好你自己的使命,不然后果会很严重。随后他又强调,除了做好你们自己还“应该用你们智慧(salt of wisdom)去纠正那些愚蠢的人,以免当上帝和他们说话时,发现他们因为你的不管不顾已经腐烂在罪恶之中,上帝会把他们丢入污秽的深渊,并且谴责你的粗心大意,不再关爱你。”这就是说基督教徒的两部分责任,一是做好自己,二是纠正那些“愚蠢”的人,否则,上帝会惩罚你。在确立了这种关系之后,他仍然没有直接提与伊斯兰教的冲突问题,而是先谈了当时的人们深有体会的犯罪问题,“现在犯罪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而你们在他们面前显得那么弱小,而不能控制他们,白天和晚上都不敢出门。所以,必须要重新制定休战协定(the truce)了,就像圣父很早以前就宣扬的那样,那些破坏秩序的人必须被开除教籍(或诅咒)。”这段演讲很得人心,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都表示愿意遵守上帝的律法,并完成自己的义务。接下来,乌尔班二世顺势将话题引入了东方穆斯林与基督徒的关系上。“东方发生的事情比之前所说的更糟,因为那些兄弟正在受到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攻击,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土地,摧毁教堂和国家,如果你们继续允许他们这样做,上帝的信仰就会被进一步破坏。我恳请你们……同时也是基督命令你们……去帮助那些基督教朋友。”言下之意这些东方人的所作所为比前面提到的那些强盗还要恶劣,如果你们同意将前面那些人开除教籍(或诅咒),你们就更应该去纠正穆斯林这种破坏和平的行为,否则你们就没有完成上帝赋予的责任。这已经将所有的基督徒拉上了战争的贼船,对于当时的人无疑是十分具有威慑力的。另一方面乌尔班二世也使用了利诱的手段双管齐下。他承诺,“那些死在路上、陆地上、海洋上、战场上的人都可以免除罪恶,得到救赎。”“在这边是痛苦与贫穷,在那一边就是富裕,在这一边你是主的敌人,那一边你是他的朋友。那些身无长物、灵魂空虚的人可以得到双重的荣誉。”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有十五万欧洲人远征到东方,他们带着荣耀的遮羞布,干的却都是抢劫、掠夺与屠杀,在叙利亚,他们打到哪里,就在那里留下一片荒凉和废墟 。虚假的荣耀就这样遮蔽了真实的血腥。而正是在这种“虚假”的遮蔽下,暴力的战争才成为了可能。

谎言下的阴谋

11世纪塞尔柱人开始进入地中海东部地区,1071年在塞尔柱突厥人和拜占庭人在Manzikert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战争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后拜占庭丧失了小亚的大量的领土,包括Antioch和Edessa两个关键城市。拜占庭人一直想要收复失地,但是以当时拜占庭的实力,这只能是一个梦想。1081年Alexius I登基为拜占庭皇帝,他深知自己如果不寻求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帮助,就不可能阻止塞尔柱人的向东扩张,更不用说将他们赶出小亚,于是他开始大量的雇佣法国的骑士来扩充他的军队,并且给西方的领主和贵族写信寻求帮助。丰富的政治经验告诉他,如果以为帮助他夺回小亚的领土为名寻求支持,必定不会得到同情,于是他决定利用宗教感情博取西方的同情。他大肆的描述穆斯林对于东方基督徒的迫害。在给弗兰德尔的罗伯特公爵的信中,他说道,“基督徒每天都在被迫害……基督徒的血在无声的流淌……(穆斯林)强迫他们行割礼,拒绝的人就会被折磨和杀死……妇女和他们的女儿被(穆斯林)像动物一样虐待。”他宣称圣地留在异教徒的手中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夸大了穆斯林对于基督教朝圣者的抵制,后来证明他的大部分言论都是夸张的、错误的。在1095年二月的皮亚琴察宗教会议上,他派代表直接向教皇寻求帮助,教皇深受感动,并开始计划帮助Alexius。这些谎言的背后遮掩的是拜占庭希望恢复旧土的企图,但正是在这些谎言的帮助下,他才成功的从西方拉到了援兵。

但是,欧洲人出兵帮助拜占庭人,绝对不是因为被欺骗,西方人有非常理性的思考。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西方人十分担心如果拜占庭帝国在穆斯林的冲击下跨了,那么西方就丧失了这块重要的缓冲地带,唇寒齿亡。另外一点,西方的政教首领都不希望看到拜占庭这个基督教国家(尽管是东正教)落入穆斯林之手,早在1074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就有重新统一东西教会的想法,但仅仅停留在计划层面。那么这些谎言又有什么作用呢?它博取了西方人的同情,同时给了西方人提供了一个进军的正当理由。

之所以要提出Alexius I的谎言问题,是因为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人心目中的“圣城”耶路撒冷早在公元638年就落入“异教徒”的手中,而并不是到了塞尔柱人发起进攻之后才使西欧人蒙羞,并且塞尔柱人对于宗教是宽容的,没有一点宗教迫害的痕迹。所以宗教原因是不能解释战争为什么爆发的,宗教只是旗帜,真正的推动力是各种世俗因素。世俗动因是应该得到承认的,但不能建立在否定宗教因素的前提下。虽然塞尔柱人可能确实实行了宽容的宗教政策,但是宗教的冲突在拜占庭皇帝的宣传和谎言之下已经成为了“真实”。虽然它是虚假的,我们要拨开云雾见青天,但在这里,反而是这些虚假的东西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更直接的作用。因为如果AlexiusI没有夸大宗教迫害,西方的骑士们不可能去援助他,乌尔班二世也无法在跟教民解释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战争根本没法爆发。如果过于重视背后的“真实”而忽视表面的“虚假”则显得有过度解释之嫌。

偏见下的交流

东西方是存在偏见的,欧洲人在阿拉伯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印象。中世纪时,从阿拉伯人的地理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西欧完全没有兴趣,他们认为西欧只是一个外围的野蛮而黑暗的世界,伊斯兰的阳光普照的世界对它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更没有什么好学习的。马素迪更是留下过这样的文字:“北方的民族远离天顶上的太阳……寒冽与潮湿漫步着那些地区,雪与冰相随更替,不会停止。他们缺乏温暖的幽默感;他们的身躯笨大,他们的本性粗鲁,他们的举止莽撞,他们的理解力迟钝,他们的舌头厚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够坚定……最偏北的人最愚蠢、最粗鲁、也最残酷。”11世纪的一位穆斯林法官在一部著作中,将欧洲人轻蔑的视为北方的蛮夷,并且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挺着肚皮,他们肤色苍白,他们的毛发长而细。他们缺乏敏锐的理解力与清晰的智性,并且被无知与愚蠢、盲目与愚昧所征服。”(这种态度甚至在14世纪仍然存在)

阿拉伯人在欧洲人的眼中也好不到哪去,基督教徒到圣地来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认为自己比本地的人民优越得多,他们认为本地人都是把穆罕默德当上帝崇拜的多神教徒。

但当他们真正接触之后,欧洲人发现东方人远没有教皇所说的那么残暴,相反他们的文明程度远比自己高。欧洲人开始学习东方人,他们抛弃了欧洲的服装,穿上了更舒适、更合适的本地服装。在食品方面,他们养成了新的嗜好,他们特别喜欢用大量的糖和香料制成的各式各样的食品。他们认为东方的住宅比西方优越,有宽敞的院落,还把流水引到家里来。这样,法兰克人被本地的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逐渐同化了,虽然同化了多少是难以估计的。但这些改变对于欧洲无疑都有很重大的影响。

相反,伊斯兰人对于欧洲人的看法似乎并没有像欧洲人对他们那样经历了近乎180度的转弯。在与欧洲人接触之后,伊斯兰人吴萨麦作过描绘,他说,“他们只是一群骁勇善战的畜生,如此而已,岂有他哉!”尽管这其中包含着先进文明败在落后文明手下的不服气,但是希提也有这样的结论:“(文化上的接触)对于东方人不像对于西方人那样重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伊斯兰文明确实比当时的欧洲文明进步很多。当然对于伊斯兰人对于欧洲人的看法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还需要有更多的材料来论证。但可以确定的是,伊斯兰人仍然十分看不起欧洲人,因为甚至到了14世纪,伊本·卡尔敦(14世纪著名历史学家)还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最近听说法兰克人的领土里,也就是罗马的国家与它们在地中海北岸的属地,哲学研究颇为兴盛……他们的学生也很多。可是上帝才最清楚那些地区是在干些什么。”

总之,东西方人的大规模接触后,双方对对方的看法都产生了变化,但是欧洲人显得比伊斯兰人更吃惊。那些以往虚假的偏见终于被暴露出来,让他们看到了真实。这彻底改变了双方对对方的印象,尤其对于欧洲人来说意义是相当重大的,他们开始向东方人学习先进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后来西欧历史的发展;而阿拉伯人仍然带着自己的优越感,直到14世纪仍然对西方采取傲慢的态度,而在这其中,实力的置换也在悄然发生。

结语

粉饰、谎言、偏见,这些虚假在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遮蔽了真实,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历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揭示真相和背后的根本原因固然重要,但要警惕陷入过度解释的泥潭,关注这些虚假是如何遮蔽真实,如何推动历史发展,仍然是十分有趣并且有意义的事情。

K561.3

A

1006-5342(2011)08-0035-02

2011-05-27

猜你喜欢
基督徒拜占庭欧洲人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补充——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谈起
圣诞的中国往事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拜占庭之光
女性基督徒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