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成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310018)
本土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许国成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310018)
职业生涯教育能较好地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个人的生涯与未来的发展。本研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大学前生涯教育缺失等现状,提出了建立纵横交错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即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科学测评、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竞赛平台、专家报告、实践提升为辅助的横向体系,以 “认知强化——知识技能提升——评估反馈”为轴的纵向教育体系。
本土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教育部学生司陈瑞武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需求拉动,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模式,将为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但由于历史文化、教育背景等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教育模式,因此,构建本土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因推行职业生涯教育而很大程度解决了社会职业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脱节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职业生涯教育是由曾任美国教育署长的马兰博士于1971年所提出的一种新构想,旨在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个人的生涯与未来的发展。到1974年,美国国会已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全国重点项目。1989年,美国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定了《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1994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另外,美国于1975年通过了《生涯辅导与咨询法》,1977年通过了《生涯教育激励法》,并建立了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组织,如国家生涯发展协会。美国把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并驾齐驱,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围绕着职业生涯教育问题,文部省1999年12月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并推动着这一变革深入发展。2004年,日本召开“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调查研究合作会议”,对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责任、内容进行了明确。
台湾、香港地区的职业生涯教育受来自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可以看到本土化的进程。从诠释“Career”到实践操作的理念,台湾在生涯辅导的转向上已经渗透了中华文化的语意。从生涯辅导与咨询的模式来说,金树人先生对本土化的指向很具有代表性。生涯咨询的历程由佛学的“四谛”——苦、集、减、道四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通过“觉”的四个层次(开、示、悟、入),即打开、指示、领悟、进入来完成。这个完整的模式就是预先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结合,而且是以苦、集、减、道为经,以开、示、悟、入为纬,其特点表现为:强调系统性的调整;历程的架构、脉络清晰;内容详实;于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工作坊等均宜。可以把这一模式称为金树人式。由此折射出生涯辅导台湾化的一种样态。台湾努力实现咨商工具的本土化,测评工具方面,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就曾先后开发了《兴趣量表》和《专业探索量表》,并建立了符合台湾人的常模。具体教育模式以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工作坊为主。香港学生生涯辅导在1997年回归前大体上是英国模式,之后实施了本土化的方略。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基本上走过了家长式、服务式、发展式的路径。香港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注意全程性和发展性,高中生根据人职匹配测验的结果并参照高校的科系分配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进入大学之初,学校就对新生进行生涯发展辅导,包含如何谋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个方面。香港学校对“辅导”二字的诠释可谓独特而深刻:“辅之以诚,导向以真”。“真”字体现了辅导的目标,这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同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极为不同,反映了中国式的教育价值取向。“辅导”也是香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载体。
内地职业生涯教育刚刚起步,尚处于就业指导的阶段。近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择业难与就业后暴露出来的信心不足、职业能力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的种种就业困惑引起了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早在1996年,教育部就正式发文要求各个高校应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但从十余年来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其内容主要集中在毕业生思想教育、形势政策介绍、就业程序和法律咨询、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供需双方见面等方面,即只实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部分功能。应该说,我国当前所处的就业指导阶段与世界职业指导工作最初的雏形是相吻合的,甚至稍显滞后,特别是在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方面,我国仍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这一切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有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应该看到,大学生在择业期间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仅仅用现行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很难得到解决的,有实效的就业指导应渗透在教育和社会化的过程中,并且需要相关的理论背景支持。更重要的是,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乎人的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如果将国外的先进理论直接生搬硬套,缺乏深刻的理解,有可能给我们工作带来一些误导。因此,有必要开展更多本土化的职业生涯指导的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但是对具体如何推进本土化研究、本土化研究的内容等层面尚未展开足够的研究。从近10年发表的相关论文的内容上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论最多,阐述存在问题、对策及介绍国外经验的论文相对多些,而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和实证的研究很少,这说明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刘献文等对完善我国大学生生涯教育提出了高校应构建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职业生涯辅导模式、高校应投资建立专门化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培养专业化的辅导教师、政府应重视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研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自身应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很好的认知等五点建议,是在实践层面比较系统的研究。测量工具上有一些以中国人为常模的量表出现,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北森测评开发的相关量表和系统。但是,纵观当前相关本土化研究,涉及核心问题层面诸如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等甚为少见。如果生涯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不涉及到核心理念层面,将不是真正的“本土化”。
在内地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须充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大学前生涯教育缺失等现状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子承父业”、“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以及多种影响职业观的重要社会态度,如“天下为公”的高度责任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中国式偏见,这些社会意识和社会态度依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念,生涯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同时,中国古代对于智能测量的方法、对于德育考评的方法,在今天的生涯教育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与此同时,马克思还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个人应在择业时积极从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份既适合自身发展又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职业。在当代,也有“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用一两年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等志愿者奉献精神的传承。
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发展慢,任务艰巨。由于传统教育中缺乏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培养的基本要求,大学前生涯教育缺失现象明显,许多青少年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往往经历很长的不适应期。
建立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科学测评、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竞赛平台、专家报告、实践提升为辅助的横向体系。其中科学测评作为个体辅导的依据;通过对学生的团体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生涯规划比赛,比赛优胜者又作为低年级学生生涯教育的团体辅导担纲者。同时建立以“认知强化——知识技能提升——评估反馈”为轴的纵向教育体系。在认知强化阶段,主要通过课程实施和专家报告为主;在知识技能提升阶段,主要通过课程实施、测评、实践提升、专家报告、竞赛来实现;在评估反馈阶段,主要通过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和成效研究来进行。
建立并完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设计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基于我国教育体系中,学生上大学以前生涯教育缺失的现实,可安排“生涯发展理论认知”、“生涯觉察”、“自我探索”、“专业—职业—个体匹配认知”、“生涯决策与生涯成熟”等内容。同时,可组织学生探索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情况,并深入了解这些岗位的性质、特点。每次课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进行互动,加强学生对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增强“我自己确实需要做生涯规划”的意识。
在授课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软件进行测评,较科学地来看待自己的职业能力、性格、兴趣和价值观,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测评报告送班主任老师或辅导员审阅,并与同学进行沟通,分析测评结果与自身认识的异同,达到测评结果为我所用的效果。
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生涯规划中“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践任务。假期结束上交访谈记录、访谈报告、制作PPT,组织“生涯人物访谈”成果评比,给予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组织优秀作品展示。
班主任、辅导员根据作业情况、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专题生涯辅导。各个专业举办两场校友交流会,邀请校友回校与在校学生沟通职场心得。
一是对参加省、校生涯规划比赛的选手进行团体辅导;二是通过竞赛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对一年级同学进行生涯教育团体辅导。
通过劳动模范、行业典型、知名校友、生涯教育老师等专题报告进行辅导。
充分利用教育部举办大学生生涯规划比赛的契机,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中的普及,组织好学生参加各级比赛。
[1]林清文.生涯发展与探索手册[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3]韩学芹.群集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模式与学生生涯探索价值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4]施国春.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J].中国教育导刊,2005,(17).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0
B
1671-6531(2011)04-0072-02
2011-03-17
许国成,男,浙江嘉兴人,浙江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