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琴
(新疆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中学物理教学的导入研究
吴建琴
(新疆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导”乃“引导,疏导”之意。导入技能是在上课之始或者课堂中开展某项新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能紧扣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目标、精神饱满地进入新的学习项目,那么以后的教学就容易取得成效,否则,一开始就平平淡淡,后面再扭转乾坤就难了,有经验的教师就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1.引起注意。要让学生迅速进入新的学习活动,首先要引起学生对新的学习的注意,如强烈的刺激、有趣的活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等,并抑制学生与此无关的活动或情绪。成功的导入往往让学生顿时静寂、举目凝视或全场轰动,这就是有效集中注意力的表现。
2.激发动机。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中学生主要是直觉兴趣、操作兴趣、追索因果关系的兴趣。一般用具体的事例、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创设悬念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新旧联系。利用学生原有的旧知识,为新学内容铺路搭桥,降低学习新内容的台阶,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等。
4.沟通情感。师生情感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有效的导入的功能是以情激情,开通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即导入时教师要有激情,能感染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5.创设情境。导入的核心功能是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操作时应把握好时间、情感和控制干扰。
1.直接导入法。即直接进入主题。
2.温故知新导入法。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导入新的知识,并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用的较多。
3.逻辑推理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导入推理是人们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判断,经思维的分析综合,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它是根据已有的概括性认识和有关材料或事实,对过去进行推断或对未来进行预测。
4.实验导入法。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小的演示实验或实验练习,和一两位学生一起完成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用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本节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这种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并能帮助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
5.设疑导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进行导入。
6.事例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的事例进行导入。
7.直观导入法。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设计尽可能是复杂问题简单化,一般尽量采用直观导入法教学。这种导入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脚手架”,使枯燥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顺利完成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因此,利用直观的物理教具来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十分重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针对抽象的问题,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许多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创设一些直观的教具,并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如归纳、演绎等,使学生逐步完成由具体向抽象的过渡。
8.经验导入法。在我们日常的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人们往往能感觉它但却不能理解它,一旦在教学中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立刻会引起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入许多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实际问题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的课题。这些具体现象的引入,使学生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实用感,很快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9.故事导入。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活跃起来。物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材料,从与教材有关的有趣的事情出发导入,能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0.类比导入。将以前学过的概念或规律迁移到新的概念或规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1.实验导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用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架桥铺路,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导入方法。
案例一:初中物理《大气的压强》一节的引入。教师可以先做个模拟“马得堡半球”的演示实验,即先让两名学生对拉,然后再增加两名学生拉,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无济于事,此时教师稍开气阀,吹一口气,双手轻拉,球就被拉开了。学生们发出惊讶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早在17世纪,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科学家格里克曾经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用的是直径约20厘米的黄铜半球,抽气之后两边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曾经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此时提出问题,教师为什么后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思考,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大气确实存在压强。这时,教师再用语言点拨,很容易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全神贯注地学习新课。紧接着,再做个覆杯实验,拿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当然这个硬纸片要提前试好,先问学生:假如将这个杯倒置过来,并放开压在纸片的手,水会不会洒出来呢?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呢?然后教师开始演示,此时水没有洒出来,纸片也没有掉下来。这两个演示实验都会让学生感到很惊奇,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铺设了有利的条件。
2.事例导入。例举大量生活中的较熟悉的实例,听到熟悉的例子,大部分学生会对这个现象有亲切感,容易唤起学生对相关感性材料的回忆,促使学生积极地、争先恐后地思考,使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所学的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二:《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课的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在秋天的晚上,当你脱掉身上的化纤或尼龙衣裤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有的甚至会出现火花;当女同学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有时你用手去碰别人时会有“啪啪”的响声等。这究竟是什么现象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你知道么?
3.类比导入。教师讲述一些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应用来自学生生活中简浅易懂的事物作对比,使学生能从抽象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或规律,使学生记忆犹新、易学不忘。
案例三:教师在讲《电压》概念时,先提出一个日常生活中易见又易懂的事例,水为什么从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并在黑板上画图:两个水箱,一个A水箱,一个B水箱,中间加一根管道C,打开C管道开关,水从A水箱流向B水箱。这是因为A、B两水箱中间存在着一定的水位差——水压,有了水压就会使水分子作定向移动形成水流。根据类比推理,电源正极聚集较多的正电荷,电势高,负极聚集较多的负电荷,电势较低,那么电源正负极之间就形成电势差,即有了电压,电压使得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得出电压这个物理概念,导入《电压》。另外像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电场和磁场、电场线和磁感线、电生磁和磁生电等,都可采用类比导入。
4.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在文理科导课时都常用到,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学生即使背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也不一定能记得牢,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只需听一遍就可以较完整地复述给别人。因此,通过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为课程的学习开好头。
案例四: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曾经为了完成国王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浴缸的水被溢出,猛然想到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应该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我们从这里能得到什么启发?——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1.导入的目的要明确,要自然引入课题。案例三、四和五中,从生活引入自然,使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且教学目的明确。
2.导入内容与新知识要联系紧密,要引起学生兴趣。在物理学史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典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引起学生兴趣,收到寓教于乐之效,如案例六、七。
3.导入时要感情充沛、语言清晰,要掌握得当、紧凑。以上各例中,教师应充满激情,注意节奏,时间把握得当,顺利完成导入任务。
4.导入要面向全体学生,案例一、二中用实验法导入,请同学演示时,应注意照顾到全体学生,切忌冷场。
总之,教师运用合适的方法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新课学习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整节的成功教学奠定基础。
[1]李继宏,杜正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2]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4]闫金铎,王志军,余国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姚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