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探讨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

2011-08-15 00:45涂文婷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生态

涂文婷

(江西省直工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77)

循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探讨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

涂文婷

(江西省直工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77)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环境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就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面临着艰巨的发展任务,单纯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不能使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可能出现“贫困—牺牲环境的发展—贫困”的恶性循环。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积极应对发展重任的正确决策。

循环经济;环境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一、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近年来水污染恶性事件频发,沱江水污染事件、湘江镉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秦皇岛洋河水库“水华”、“罗源湾污染”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不断发生。我国环境污染呈不断加剧的态势,体现出几大特点。首先,自然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空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其次,不良的环境影响居民健康和导致居民死亡。一些项目建设选址不当,化工、石化、冶炼等高危行业建在饮用水源地、江河两岸,其排放的污染物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健康。最后,高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政府对环境公害不作为,引发社会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可见,我国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在进一步加剧,同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库兹涅茨曲线,并通过对42个国家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得到验证,发现部分环境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也呈现倒U形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我国正在曲线的上升阶段,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加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资源要素价格低,“资源高耗换GDP”。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受国家管制,严重偏低。我国要素价格低,直接导致外商把污染性行业转移到中国。(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油的比重过大,天然气、核能、水电的比例过低,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必然对交通、生态和地理环境形成极大的压力,并直接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煤燃烧后产生大量SO2和NOx,导致酸雨产生,同时CO2排放量大,温室效应加重。(3)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经济结构,长期处于重工业比例过重,农业和第三产业比例过轻的不合理状态。我国重化工业的能耗水平最大,但其对GDP能耗水平下降的贡献最低(除去农业),并制约了我国整体能耗水平的下降。(4)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以GDP增长为主要导向,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味地追求GDP增长过程中,环境的保护自然也就被忽视了。

那为什么我国也未摆脱先污染的命运,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环境呢?原因在于人的本能。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将人类的需求分为基本生存需要(饱暖)、生活需要、发展需要等,从低到高,只能有先有后、逐步解决。基本生存需要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活下去这一基本需要压倒一切。因此,在“初级阶段”动用一切资源、不惜一切代价解决一点基本需要是难免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国家状况,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工业化的任务历史地摆在新中国的面前,同时老百姓的生活还比较贫困,极需要改善。于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了大炼钢运动,全国人民用尽一切办法提高钢产量。就当时的生产条件来说,即使是国有企业也很难达到很高的炼钢水平,只能用土洋并举的方法,这对环境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了发展还提出过“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开矿政策。邓小平同志也曾为了发展提出“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此有些人做了片面理解,这也导致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忽视。我国长期的这样发展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还遗留下来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GDP的粗放式发展习惯。国家面对解决温饱需求时别无选择,只能牺牲了环境。

三、经济发展新方式——循环经济

我们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负担,我国的资源再也支撑不了传统方式的增长了,另外,民众的维权意识增强,恶性的污染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种种原因“倒逼”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而我们所要做的不能再是单纯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而是要改变粗放式扩张的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把污染降到最低。同时,国家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原始积累基本完成,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条件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发展观念也正在转变,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之一。可见,我国的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的新路。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条)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二)循环经济实践的路径探索

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企业园区(或工业园)和社会。第一层次是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即企业根据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将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这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面上的体现,也是最基础的部分。第二层次是企业之间的产业园区中循环,即工业园区按照生态产业链的要求,将一系列保持相连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和杜绝废弃物的排放。第三层次是社会层面的区域大循环,在整个城市和社会层面培育生态产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的模式探索

产业循环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保障体系结合形成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将这一发展路径结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特点,我们试图寻求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循环经济之路。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面临着艰巨的发展任务,单纯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不能使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可能出现“贫困—牺牲环境的发展—贫困”的恶性循环。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积极应对发展重任的正确决策。

1.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办好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结合江西省是农业大省,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如果没有生态农业的发展,循环经济就不能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至多只能实现工业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和行业内部的中循环。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相互促进和利用的关系。比如作为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的发源地,江西省赣州给全国提供了发展小型能源生态农业,特别是庭院式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的思路。[1]

2.重点发展生态工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江西不能走西方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应当把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结合起来,在对传统工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同时,加快发展以循环利用、综合利用资源为特征的生态工业。江西省已有成功案例,正体现了对能源的循环利用。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大中型企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用科学方法将上游企业的下脚料变成下游企业的原材料,通过副产品、能源、废弃物和原材料的相互交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系统。这种企业间产品的循环利用,将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使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实现双赢。

3.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为循环经济运转提供有力保证。生态服务业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清洁交通运输业、绿色科技教育服务、绿色商业服务、绿色公共管理服务、信息服务业、生态物流业、生态旅游业等。其中生态旅游业方面,我省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建设生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基础上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

(二)江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1.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主要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亟需发展,观念相对落后。江西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宣传、实施、监督和考核,还必须积极转变观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一是切实更新发展观。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增长和人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增长的观念,树立绿色GDP的发展理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地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二是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社会民众的环保参与意识,让他们了解到产品不但在生产过程中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在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来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既能减少产品的环境影响,又能引导厂商生产和设计环境友好型的产品。[2]

2.制度安排的缺位,使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撑。相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对相关政策机制的需要,江西省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上相对落后,为此要加快研究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体制机制基础上,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造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廉价或无偿的资源使用制度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企业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资源带来的成本不大,所以不会尽力节省廉价的资源和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只有推进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才能逐步提高资源与环境使用效率,扭转环境污染私人成本社会化、内部成本外部化等问题,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者获得利益,也使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者付出代价,从而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局面。

3.江西省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工业园区过于分散,难以满足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规模经济支撑。规模经济是发展生态业的重要条件。江西省可以通过产业集群来实现规模经济,为区域经济循环提供条件。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某些特别领域,存在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以及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3]同时我省的政策也要从单一的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平台,形成科技创新网络;加强区域循环经济创新体系要素互动,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诱发区域循环经济创新体系建设的内生力量。产业集群是区域循环经济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循环经济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

[1]刘刚.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2]童辉.我国产业生态化的问题及路径选择[D].天津商业大学,2008.

[3]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贺春健]

F205

B

1671-6531(2011)04-0045-02

2011-03-12

涂文婷,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省直工委党校讲师助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与经济。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