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胜军
构建四大工作体系 高效推进环保创模
□ 王胜军
一个地区环境保护的能力体现了其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公平机制,也是实现“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而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正是考量这一工作的重要标准,是对一个地区环境保护能力的综合提升。
重庆市江北区从2008年开始启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以“突出重点、全面提速、整体推进”为宗旨,针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的5大类26项指标,结合江北区的实际,我们确立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纲,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强化公众参与为支撑的三大创模工作主线,围绕三大工作主线,全面构建完善环保创模的四大工作体系,即组织体系、工程体系、执法体系和宣教体系,四大工作体系的践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0年,江北区成功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区,并力争2011年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江北区自开展创模工作以来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高效的创模组织体系,使创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各相关单位的职能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落实更加到位,为创模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创模制度,成立了由何贵区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区长等9位区级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创模攻坚指挥部,每季度定期召开创模领导小组会议,每月召开创模调度会,部署创模工作,研究和审议重大工程、重要决策、重要文件等,及时研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将创模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实行部门负责制和行政问责制。每年年初向各街镇、各部门下达目标分解任务,并与各街镇、各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区监察局、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考核,严格按照 《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办法》的要求,将考核结果纳入环保“一票否决”之中,全面促进了江北区环保创模工作的推进。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编制了《江北区创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规划》、《江北区创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实施方案》、《重庆市江北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攻坚方案》及 《重庆市江北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推进机制》,实施了水质达标、工业达标、污水设施达标、环保能力达标和公众满意度达标共五大攻坚工程,以及噪声整治、蓝天提升、环境安全、城市卫生和技术报告共五大保障工程,组建了综合协调、工程推进、专项执法、工业污染达标、技术资料和宣传教育共六个攻坚小组进行攻坚达标。三是建立健全环保长效机制,出台了四项环保长效监管机制,分别为《次级河流河道环保长效监督机制》、《扬尘控制片区环保长效监督机制》、《餐饮油烟街道环保长效监督机制》和《生活噪声社区环保长效监督机制》。以环保工作“重心下移、资源整合、立体监控”为方针,采用“区级领导督促、属地街镇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群众代表监督”的思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和年终考核制度等五项保障措施,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环境监管网络体系,使全区环境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集成化。由区政府督查室、区环保局监督“四长制”的落实情况,每两个月对各“责任长”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区通报,对污染问题解决不力的进行挂牌督办和考核扣分。
创模期间,江北区强力实施环保工程措施,切实根治各类污染问题,在项目的确定、资金的落实和工程推进上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河流治理、工业企业达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目标治理任务能够提前完成,为创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科学制定工程项目。对照创模指标的要求,区创模办每年认真梳理差距,经反复论证后确定工程治理项目和计划,落实工程实施主体,倒排工期,监督进度。每年确定的创模工程达上百项,每年工程直接投资3亿元以上。经过工程治理,全区的水质、噪声、空气质量的水平逐年大幅提升,绝大部分指标目前已经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二是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区政府对创模工程高度重视,每年年初,都将创模资金优先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和区环保局作为创模工程推进的核心单位,定期研究落实资金问题,充分保障各项创模工程的顺利完工。三是建立创模绿色通道。创模工程大多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按期完成,区创模办建立了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区发改、环保、规划、建委、消防等相关部门对创模工程一律实行专项快速审批,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例如港城污水处理厂项目,从立项到建成只用了一年时间,如果没有此项制度的保证,是无法完成的。
环保执法体系是保障民生,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有效提升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的重要抓手,也是助推创模成功的重要手段。
一是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创模期间,江北区健全了部门联动机制和案件移送机制,每年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创模专项执法行动,针对目前江北区存在的餐饮油烟、汽修噪声、畜禽养殖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由环保、工商、农业、文广、交巡警等部门联动配合,集中开展了五大专项执法行动,分别是蓝天专项执法行动、畜禽养殖专项执法行动、工业企业稳定达标专项执法行动、城市噪声专项执法行动和餐饮油烟专项执法行动。每年专项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上万名,整治各类污染源200余家。2010年,畜禽养殖专项执法行动取缔禁养区养殖户130家,搬迁生猪2多万头。通过专项执法,有力提升江北区空气质量、次级河流水质、城市宜居水平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二是创新环保监管模式。为更加有效的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建立大环保监管模式,区环保局创新推行“四维矩阵式”环保监管模式,由横向四维和纵向四格组成,横向四维由区环保局对江北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街镇负责属地环保监管,企业负责内部环保管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巡视环保工作,督导环保执法;群众和新闻媒体监督、揭发环保违法行为,参与执法过程。纵向四级以区为一级网格,由区环保局统一监督管理;9街3镇区域为二级网格,实施属地监管;按次级河流河道长制、扬尘控制片区长制、餐饮油烟街道长制、生活噪声社区长制等四项机制,划分了124个三级网格,由各网格责任长牵头开展网格内的环保执法;辖区所有排污单位分别为一个独立的四级网格,负责加强单位内部的环保管理。“四维矩阵式”环保监管模式实现了环保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极大的提升了环保监管的效能。三是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一方面,投资建成了两大环保在线监控平台,对辖区所有重点工地和排污单位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了对工地和企业的实时监控,大大提升了环保监管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环保部门实现全域网上办公和移动执法指挥系统,有效提升了环保执法监管的效能和应急水平。
实现全民参与是环境保护工作强有力的支撑,更是创模工作的坚强后盾。必须鼓励更多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官员等各界力量参与环境保护。通过“重心下移”的思路,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创模教育、畅通参与渠道,加强互动沟通”的工作方式,鼓励更多的人了解创模、熟悉环保,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公众对环境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构建高效的创模宣教体系是保障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江北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区委宣传部、区环保局、各街镇和相关媒体组成的“四方联动”机制,有效推进了宣教工作。近两年,江北区公众对环保的满意度逐年攀升,今年,要力争达到80%以上。
一是做深新闻宣传。近两年,江北区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报、网站等五大类平台开设了创模专栏,认真做到“六个一”:即都市媒体每月1个创模专版、江北新闻信息中心每天1则创模公益广告、江北报每期1条新闻、街道有1个创模宣传阵地、社区有1幅创模宣传橱窗、每户有1本创模宣传册。同时,在相关媒体开设曝光台、回音壁等,跟踪报道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解决和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定期召开新闻发布(通报)会,组织新闻媒体对创模重点、难点工作、重大活动等进行报道。二是做亮社会宣传。持续深入的推进创模宣传“十三进”活动(即进街镇、进社区、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商场、进宾馆、进工地、进窗口、进景区、进家庭、进医院),确保做到创模宣传全覆盖。联合义工组织每周开展各类创模宣传活动,尤其是在观音桥商圈、鸿恩寺公园等人流集中的区域,开展了大密度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极大提升了公众对创模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三是做强全民环境教育。积极推行环保“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开设每学期不少于12学时的环保课程,并组织围绕创模主题开展环保征文、环保绘画等一系列创模宣教活动。同时,江北区专门出台文件,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常规培训和创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处级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四是做好公众参与。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视察或参观创模重大工程,全区聘请了175名环保义务监督员参与污染调查和环保执法,共同处理污染问题,保障了市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民生十条”的重要内容。非常之事须非常手段,江北区探索践行的“四大工作体系”,对全区的创模工作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也对全市的创模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一步,江北区还将继续深化各项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不仅要巩固创模的各项成果,还要不断提升环保的水平,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公众,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要求。
作者:重庆市江北区环保局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