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万德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 汪万德
重庆市委、市政府在两翼地区启动实施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两翼地区农户增收1万元,大大缩小圈翼农村收入差距,振兴两翼发展。石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资金、技术、市场、改革等多方面着手,扎实推进万元增收工程,初步形成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综合体系和长效机制。
2010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统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整体推进,取得了明显实效,2010年全县农村经济总量261774万元,增长17.5%。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715万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5元,人均增收767元,比2009年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增幅在两翼地区17个区县分别排在第7位、第5位,4.38万农户提前两年实现了万元增收目标,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4.93%,万元增收开局之年成果丰硕。
2011年上半年,我县农民家庭经营总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26.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80元,同比增长29.5%,绝对值、增加额、增幅均排在两翼地区17个区县第5位。
(一)狠抓良繁体系,种苗供应到户。一是抓好三批共7个市级良种场建设。前两批(双坝、大坝)长毛兔良种场、南宾“山寨土鸡”良种场、中益中蜂良种场、绿家源肉兔原种场等5个良种场顺利建成并经市级验收达标,目前已正常供种。绿家源肉兔良种场存栏祖代种兔1727只,提供父母代种兔17000只;长毛兔良种场存栏1200只,供种1000只以上;山寨土鸡良种场存栏种鸡2万套,已向农户供应鸡苗8000羽;中蜂良种场已向农户提供种蜂500群。第三批绿家源肉兔良种场和魔芋良种场建设进度排在两翼地区17个区县第1位。二是抓好种苗基地建设。建成何首乌种苗繁育基地200亩、辣椒种苗大棚120亩、烤烟种苗大棚近1000个、三奈茴香苗圃35亩、三奈、山苍子等香料基地5000亩。
(二)狠抓基地建设,产业覆盖到户。围绕市上规划制定的28种主要增收产业,明确了以“菜、药、畜、林”以及马铃薯、烤烟“4+2”特色产业为主的6大类、21种增收模式。去年,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辣椒、黄连、兔毛、莼菜等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大幅增长,给农户万元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全县种植辣椒30万亩,预计产值6亿元以上。上半年种植蔬菜23.9万亩,总产量12.5万吨。种植莼菜1.3万亩,产量8000吨,产值4800万元。新栽中药材5.17万亩,中药材在地面积达到30万亩,预计产值2.8亿元。上半年已经完成森林工程建设11.71万亩,占市下达计划任务16.361万亩的71.5%。春季完成全民义民植树850万株7.6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30万亩,预计产值近4亿元。种植烤烟4万亩,预计收购烟叶10万担,产值8000万元。畜牧产业发展提速,上半年实现肉兔存栏163.5万只,出栏210.8万只,同比增长249.2%和131.1%;土鸡存栏193.8万只,出栏238.9万只,同比增长73.6%和142.4%,全县10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巩固形成。
(三)狠抓发动帮扶,政策宣传到户。每年编印《石柱县农户万元增收政策宣讲手册》下发各乡镇,组织宣讲队,利用“三进三同”、“三项制度”、“结对帮扶”等活动,通过“唱读讲答”、扭秧歌、传唱土家“啰儿调”等形式,进村入户巡回宣讲农户万元增收政策知识。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结穷亲”活动,全县8765名干部职工与3760个建卡贫困户和增收难度大的5060个一般农户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了支持、指导和服务。
(四)狠抓示范工程,引导带动到户。按照“示范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2010年全县启动了5个市级示范镇、8个市级示范村、15个县级示范村、100个市级示范户、1000个县级示范户、10000个乡级示范户的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全县10万余农户万元增收,呈现出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千带万”的发展格局;2011年,全县以“千万亿”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在建产业覆盖面达60%以上的“千吨村”61个、“万只户”445个、“亿元镇”10个,综合建设8个市级示范村和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带动成效明显。
(五)狠抓财政投入,资金扶持到户。县委、县政府、县级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1+7+3”配套文件。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农户万元增收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下经济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助、农户种苗补贴以及农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60%的资金直补到户,为广大农户发展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资金保障。
(六)狠抓技术服务,信息保障到户。依托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市中药研究院等开展县校(院)合作,建立了辣椒研究中心、长毛兔专家大院、黄连研发中心等6个科技平台,加快良繁体系建设,推广实施良种良法,建成市级良种场7个;扎实开展春耕春防促增收百日行动,17个农户万元增收首席专家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坚持深入田间地头、畜禽院舍开展种养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加强与中国移动合作,搭建移动短信互助平台,为广大农户免费提供农技信息服务。
(七)狠抓产品营销,市场连接到户。一是完成了13个乡镇农贸市场改扩建和6个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启动了渝东综合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建设。二是把重客隆、永辉超市等商家请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对接,共签订各类产销对接协议100多个,签约销售额近10亿元。三是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参加了渝洽会、广州国际食品饮料展、两翼地区农产品直销会、武汉食博会、西部农交会等市内外大型展会,共签订各类农产品销售合同近5亿元。四是强推“福吉利”牌莼菜出口日本、韩国,创汇20万美元;“石柱红”牌辣椒调味品出口欧洲、东南亚,创汇10万美元,“宏达牌”猪鬃产品出口欧洲,创汇145.48万美元,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较大突破。
(八)狠抓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到户。一是按照市政府部署,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二是在全市创新开展“三权”抵押贷款工作,着力破解农村产业发展资金瓶颈。三是狠抓户籍制度改革。全力抓好农村承包土地的退出和利用,减少农户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水平。四是创新开展辣椒及其系列产品辣度分级和辣度标识。今年4月率先在全国开展辣椒及其系列产品辣度分级和辣度标识,石柱辣椒辣度标定成果将作为统一技术规范在全市推广应用,助推了辣椒产业发展。
——举旗产业覆盖面广,农户增收有来源。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的农业产业取得了黄连、莼菜、长毛兔三个全国第一和辣椒川渝鄂地区第一的傲人成绩,初步形成了100万亩产业基地和“菜、药、畜、林”+“马铃薯、烤烟”的“4+2”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在产业规划布局中,做到一乡或几乡一业,一村或多村一品,一户至少有一个或多个增收致富项目,真正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据统计,全县共有5.3万农户种植中药材,9.16万农户从事畜禽养殖,8.24万农户从事林业及林下发展,8.2万农户种植马铃薯,仅辣椒一项就覆盖了近8万个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3,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保证了农户增收有产业支撑和收入来源。
——改革创新力度增大,农村发展有活力。在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的过程中,我县大胆创新,敢于破冰,在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方面狠下功夫,率先在全市乃至全国探索试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通过采取制定管理办法、加大政策宣传、强化贷款服务、出台扶持政策、定期专题研究、现场办公推进以及严格考核督查等措施,有效推进了“三权”抵押贷款发放。截至8月8日,全县累计发放到位“三权”抵押贷款53366万元,切实把农民的“死资产”变为“活资产”,拓宽了农户增收融资渠道,实现了农村第二次释放生产力的改革。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农民日报、西部时报、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华龙网等10多家媒体对我县“三权”抵押贷款方面进行深入报道。国家银监会、农业部等有关负责人,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市长黄奇帆、副市长马正其、刘学普、市委组织部长陈存根、市政协副主席于学信等市领导莅临石考察调研了“三权”抵押贷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九龙坡、渝北、江津、梁平等10多个兄弟区县先后到石柱考察学习取经,在市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科技扶农方式增多,农户增收有信心。一是深化县校(院)合作机制,采取“一院校+一产业+一部门+一乡镇”的合作方式,由学院派遣专家联系一个产业,负责技术,县里明确一个部门牵头一个产业,负责沟通。通过把专家大院建在田坎边,专家教授带着课题和技术跑田坎,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民实用技术,有力地提升了农业单产和质量。二是与中国移动重庆分公司签订了城乡统筹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从辣椒和肉兔产业开始试点,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向农户发送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打造传递到户的农户万元增收信息服务平台。全年共发送技术、市场信息165.9万条、服务农户4.16万户。三是建立了农户万元增收产业发展首席专家制度。聘请了17个农户万元增收技术指导首席专家及成员,派出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地、深入农户,开展培训,解决技术难题;四是强化技术培训。县增收办、农委、畜牧、林业、扶贫、辣椒办、烟办等县级部门培训农户各类技术10.6万人次,提高了种养技术水平。
——龙头企业扩量提质,产品营销有保障。围绕辣椒、黄连、肉兔、林业四大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一是引进重庆小天鹅、贵州百花药业等企业,建设年加工辣椒13万吨、产值5.1亿元的以火锅底料、辣豆瓣为主的调味品项目和以辣椒碱、辣红素为原料生产止痛、麻醉药品的制药项目。二是引进山东康大集团等企业,建设年加工肉兔1000万只、产值4亿元的肉兔出口项目;引进山东金兰纺织等企业,建设年加工兔毛500吨、产值1亿元的混纺纱项目。三是引进山西兄弟集团等企业,建设年生产中密度板材35万立方米、产值8亿元的林板一体化项目。四是引进北京国港公司等企业,建设年加工黄连300吨、产值12亿元的以黄连为原料生产治疗糖尿病、高血脂新药的制药项目。2011年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总数达到50家,全县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增长35.2%,带动7.5万户农户增收。同时,发展专业合作社98家,总数达到256家,入社农户4.9万户,带动8.8万农户。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了一个产业均有1个以上的龙头企业、多个专业合作社带动,有一大批农民从事种养生产,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框架体系。
作者:重庆市石柱县农委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