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杨倞注的名词释义方法研究

2011-08-15 00:49王红罗晨
关键词:荀子庄子

王红,罗晨

《荀子》杨倞注的名词释义方法研究

王红,罗晨

唐代中期杨倞的《荀子注》是随文释义的注释书,其注文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杨倞的注文在解释各种名词时,主要采用了同义相训、增字足意、表明义界和描述比况等注疏方法。

《荀子》;杨倞注;名词;注疏方法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重要典籍,唐代中期杨倞为其作注。杨倞的《荀子注》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在释词、训句、注音、校勘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本文主要探讨杨注名词的释义特点。

名词是表示人和一切事物(包括时间、处所)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地名词[1]。杨倞的《荀子注》在解释名词时讲究注疏方式,训释手段经过了认真的选择[2]113-118。

一、解释普通名词

普通名词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荀子》中此类名词较多。杨倞解释普通名词时所采用的注疏方式,有同义相训、增字足意、表明义界和描述比况四种:

在随文释义的注释当中,以同义词互释比较多见。例如:《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杨注:“崖,岸。”[3]

《说文·屵部》:“崖,高崖也。”本义为“山或高地的边缘”。《说文·屵部》:“岸,水厓而高者。”如《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字音同,古多通用。“崖”、“岸”均含“边缘”义。

增字足意,即解释词中含有被释词,并增加一个或几个相近、相关的词来满足对词义的训释。例如《修身》:“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杨注:“众,众人。”

表明义界,就是以下定义的方式表述被释词的内容、特点等。例如《荣辱》:“俄而粲然有秉刍豢稻粱而至者,则瞲然视之曰:此何怪也?”杨注:“牛羊曰刍,犬豕曰豢。”

描述比况,就是通过描写对被释词所表示的事物加以解释,或以类似事物加以比拟。例如《非相》:“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杨注:“腐儒,如朽腐之物,无所用也。引《易》以喻不谈说者。”以“无所用”的“腐朽之物”对“腐儒”加以比拟,使读者认识到被释词的内涵。

二、解释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即表示抽象概念的名称。杨注在随文释义中,以具体释抽象,或以同义词相训释,或增字足意。

同义相训的情况如《非相》:“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杨注:“端,首。”

《说文·耑部》:“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段注:“古发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耑废,乃多用耑为专矣。”《玉篇·耑部》:“耑,今为端。”《周礼·考工记》:“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陆德明释文:“耑,本或作‘端’。 ”“端”为“耑”之今字。 《汉书·艺文志》:“言感物造耑,材知深美。”颜师古注:“耑,古端字也。因物动志,则造辞义之端绪。”“端”为开头、开端义。 《尔雅·释诂》:“首,始也。 ”《老子》第一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公羊传·隐公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 ”何休注:“首,始也。 ”“端”、“首”都为“开始”、“开端”义。

杨注在原有抽象名词基础上增字为训,便于对被释词的理解。例如《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杨注:“术,道术也。”

表明义界的情况如 《非相》:“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杨注:“仁,谓忠爱之道。”《性恶》:“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杨注:“肤,谓皮肤文理也。”

解释抽象名词时,杨倞还采用了以狭义释广义的方式,即“用概念外延较小的词语来解释概念外延较大的词语,或者用意义比较具体的词语来解释意义比较抽象的词语。 ”[2]115例如《君子》:“由其道则人得其所好焉,不由其道则必遇其所恶焉。”杨注:“道,谓政令。”这里,被释词“道”,其概念的外延比较大,意义较为抽象,杨倞以外延较小、意义相对具体的“政令”加以阐释。

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注释普通名词和抽象名词,在杨注也很常见。例如《非相》:“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杨注:“类,种类,谓若牛马也。”他先增字训释“类”为“种类”,后以“谓若牛马也”来对表抽象意义的训释词加以比拟。又如《正论》:“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杨注:“韅,马服之革,盖象蛟形。徐广曰‘以蛟鱼皮为之’。”杨注先表明义界,释“韅”为“马服之革”,后以“蛟龙之形”相比拟。

三、解释专有名词

杨倞解释人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时,较多沿用了古注,有时也引介文献典籍。

(一)释人名

杨注在对人名进行说解时较多承袭古注。这又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引介已有之说。例如《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杨注:“杜元凯云:期思,楚邑名,今弋阳期思县。”

二是引介文献记述。例如《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杨注:“它嚣,未详何代人。《世本》楚平王孙有田公它成,岂同族乎?《韩诗外传》作‘范魏牟’。牟,魏公子,封于中山。《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公子牟四篇。班固曰:‘先庄子,庄子称之。’今《庄子》有公子牟称庄子之言以折公孙龙,据即与庄子同时也。又,《列子》称公子牟解公孙龙之言。公孙龙,平原君之客,而张湛以为文侯子,据年代,非也。《说苑》曰:‘公子牟东行,穰侯送之。’未知何者为定也。”杨注引用《韩诗外传》《汉书·艺文志》《庄子》《列子》《说苑》,对人物进行介绍。

有时兼引两者,语料可靠。例如《不苟》:“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杨注:“惠施,梁相,与庄子同时,其书五车,其道舛驳。邓析,郑大夫。刘向云:‘邓析好刑名,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数难子产为政,子产执而戮之。’案《左氏传》:‘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而云‘子产戮之’,恐误也。”杨注介绍惠施、邓析时,引了刘向、《左氏传》说法,并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二)释地名、国名

《儒效》:“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杨注:“《左氏传》成鱄对魏献子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与此数略同,言四十人,盖举成数。又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审周室。 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余国名,浅学难尽详究。”

《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杨注:“干、越,犹言吴、越。《吕氏春秋》:‘荆有次非得宝剑于干、越’,高诱曰‘吴邑也’。”

(三)释花草、鸟虫名

《劝学》:“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杨注:“《诗·曹风·尸鸠》之篇。毛云:‘尸,鴶鞠也。尸鸠之养七子,旦从上而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善人君子,其执义亦当如尸鸠之一。执义一则用心坚固。’故曰‘心如结’也。”杨注训释“尸鸠”,引介毛亨之解。

《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杨注:“蒙鸠,鹪鹩也。苕,苇之秀也,今巧妇鸟之巢至精密,多系于苇竹之上是也。蒙当为蔑。《方言》云:‘鹪鹩,自关而西谓之桑飞,或谓之蔑雀。’或曰:一名蒙鸠,亦以其愚也。言人不知学问,其所置身亦犹系苇之危也。《说苑》:客谓孟尝君曰:‘鹪鹩巢于苇苕,箸之以发,可谓完坚矣,大风至则苕折卵破者何也?所托者然也。’”引介《方言》《说苑》的记述。

训释花草、鸟虫等名,杨注有时也兼采两说。例如《正论》:“衣被,则服五采,杂间色,重文绣,加饰之以珠玉;食饮,则重大牢而备珍怪,期臭味,曼而馈,代睪而食,《雍》而彻乎五祀,执荐者百人侍西房。”杨注:“睪,未详,盖香草也。或曰:睪,读为藁,即所谓兰茝本也。或曰:当为‘泽’。泽,兰也。《既夕礼》:‘茵着用荼,实缓泽焉。 ’俗书‘泽’字并‘水’旁‘睪’,传写误也,遗其‘水’耳。”杨氏对“未详”之义,表示存疑,引介他人说法的同时,采用《仪礼》说法。

四、结语

人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经常要参考古书注释以求深解原文。专书注释的目的是减少文字理解障碍,因此多以通俗之语来诠释原书,以今言释古语,以俗语释雅言,为后人研习前代著作提供助益。我国两汉时代已经出现较为系统的注释条例,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注释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释领域、注释内容都更加全面。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在经、史及其它方面多处于整理、集中和统一状态,继承了汉代的注释的优良传统”[4]。 “杨倞整理《荀子》,贡献不仅仅在于其筚路蓝缕之功。其注之所以流传千余载而未泯,亦缘于其注文确实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5]

杨倞的《荀子注》是随文释义的注释书,他“以今释古”、“以俗释雅”。在解释《荀子》中的普通名词和抽象名词时,他运用多种训释手段,以具体释抽象,并注重对古注的沿用。杨倞的《荀子注》反映了唐代时期的语言词汇面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荀子》提供了语言材料。

[1]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86.

[2]白兆麟.新著训诂学引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3][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汪耀楠.注释学纲要[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325.

[5]霍生玉.《荀子》杨倞注训诂说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1.

B222.6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03-0119-02

王红(1985-),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91)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罗晨(1986-),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0-11-07

猜你喜欢
荀子庄子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和谐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