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

2011-08-15 00:49:04卢成会
关键词:社会保障危机调节

卢成会

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

卢成会

阐述了社会保障的互助功能和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的调节作用,分析了现代社会个人危机与社会风险、公共危机的关系。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可以化解社会风险,减少公共危机。

社会保障;功能;社会风险;公共危机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各国都选择并建立的一种基本社会制度,在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以及解决公共危机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需要动力机制和稳定机制,市场机制即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首选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则充当着首选的稳定机制[1]249。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各种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如失业、疾病、工伤、自然灾害等,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可能演化为公共危机,社会秩序因而遭到破坏。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和战争,都与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矛盾被激化直接相关。工业化国家因经济衰退导致大规模失业,不能妥善解决失业问题,就会引起大罢工等公共危机。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可以从法律、经济上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个人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帮助那些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就可避免陷入生存危机的人们挺而走险。其次,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们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能够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可程度,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可见,完善的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影响下仍然能够安居乐业,能够防范和消化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下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与反叛行为,从而有效地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动荡和失控的潜在风险,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社会保障在预防公共危机、化解社会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精巧的社会稳定器”或“减震器”。

二、社会保障的社会调节功能

通过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调节功能,把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时期,从而降低公共危机发生的几率。

社会保障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利和力量较量的结果,同时它的产生和存在也是调整不同阶层、群体、不同利益集团或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1]250。社会保障在政治领域的调节和介入,在不同制度的国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除具有一般的调节功能外,还能够促进社会成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建立可强化国民对现存制度的认可,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冲突,促进社会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在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政治作用。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措施,可以增强国民对政府统治的满意度和认同度,避免人民因生存等危机进行的反政府行为,预防和避免公共危机的发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第一,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调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从国际范围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水平越高、规模越大,意味着国家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强制力越强;反之,社会保障越是残缺不全、水平越低、规模越小,则意味着国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强制力越弱。社会保障对公平和效率的合理调节,是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第二,社会保障直接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通过税收征费或“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保证,进而分配给受保护者或有需要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这种调节功能更加显著,它通过社会资金的收入与分配,在不同的受保障成员之间横向调节着收入分配,同时在代际之间实现纵向调节。第三,社会保障还直接调整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格局。一方面,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储蓄与分配,直接调节着国民储蓄与投资,并随着基金的融通而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如:一些国家将储蓄的社会保障基金投向国家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刺激这些领域的发展;一些国家利用社会保障基金或公积金向社会成员融资,促进了住房等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周期与周期之间的蓄水池。当经济增长时,失业率下降,社会保障收入增加而支出减少,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随之扩大,减少了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最终对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起到重要作用;当经济衰退时,失业率提高,由于失业者不再交纳社会保险费而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减少,而失业者及经济衰退带来收入下降的低收入阶层对社会保障待遇要求随之增大,又使社会保障基金支出规模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唤起有效需求、提高国民购买能力的功能,最终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能有效调节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社会保障调节着社会成员中高收入与低收入阶层、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业者与失业者、健康者与疾病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社会保障的调节,使得这些不同利益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缓和,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节,从而增加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可程度,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保障的互助功能

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包括税收、缴费、捐款等多个渠道,然后支付给受保障者和有需要者,这种分配机制其实是一种风险分散或共担机制。风险共担是一种以互助为基石并在互助中使风险得到化解的机制。构成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几乎均以社区为基础,以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劳务为主要的表现形态,实质上体现了互惠互助以及在互惠互助中的帮助与自助。资金的互助、物资的互助和劳务的互助,表明社会保障不仅是一种稳定机制,而且是一种社会互助机制。在当代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使完全形态的自助成为不可能,而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人类的私欲,又使完全形态的他助成为不可能。因此,希望社会保障完全自助化或完全他助化都是不现实的,是无法实践的。强调以互惠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自助与他助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真实面目,也更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进而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预防和避免公共危机的发生,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问题。

四、社会保障与社会风险

历史上,自然灾害或战乱往往导致大范围的饥荒,使许多人因为生存问题而群起反抗,从而打乱社会发展原有的秩序,甚至导致改朝换代。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为社会成员的个人风险转变为社会风险提供了条件。劳动协作化、交往社会化以及信息传播网络化等,均是促使个人风险向社会风险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不仅自然灾害和战争可能导致社会公共危机,曾经在传统社会属于个人问题的生、老、病、死等事件,也有可能通过群体的方式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

据世界劳工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各种工伤事故5000万起,造成10多万人丧生、150多万人致残。中国工伤事故发生率较发达国家更高,即使剔除职业病及其行业事故伤亡人数,仅工矿伤亡率就在0.2%以上[2]。工业化国家失业率长期高达10%左右,这意味着10%左右的劳动者将丧失收入来源,并必然影响到其家庭生活水平[1]185。可见,现代社会成员在现代生活中可能遇到许多个人风险,而这些风险在一定社会境况下也是社会风险,容易酿成社会公共危机。个人风险转变为社会风险、个人危机转变成为社会公共危机之后,将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有了保障,就可以化解社会风险,避免社会公共危机或有效克服公共危机的消极影响。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收入来源,医疗保险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总之,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类生存权利的同时,还可以控制社会风险,减少公共危机,为社会成员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249.

[2]郑功成.中国灾情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302.

D913.7

A

1673-1999(2011)03-0049-02

卢成会(1983-),男,山东菏泽人,硕士,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32)文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险理论及实务。

2010-11-19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危机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停电“危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15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