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 王飞 张怡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方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内科临床理论内容为主,课程结束后再进行集中临床见习,这样容易使教学与实践脱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针对性地列举典型病例,并对其病因病机、证治方药进行点评,收到了较好效果。
病案教学首先是病案的选择,病案既要以教材为中心,与所讲病证中相关的证型相符,又要能较好地体现中医药的辩证思维过程,通过一个完整病案辩证处方用药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医药确切的临床疗效,激发其学习热情,为完成教学任务发挥作用。例如,在淋证教学中,我们选择岳美中老中医治疗石淋的典型病案,其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与教材石淋的有关内容相差不大,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对所学内容印象深、记得牢,还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和思考来掌握临床推理的步骤,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病案的选择,应由难到易,由简到繁;同中有异,生动易记,循序渐进。
1.讲授新课前应用
通常是在讲授新课前。首先针对所讲病证,选择典型病案分析讲解,再逐渐引导至新课的讲授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一病证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专心听课之目的。
2.讲授内容中应用
把病案穿插在授课过程中。中医内科课程理论内容大的内容重复较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讲授中插入一些病案,使之与所讲内容有机组合起来,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讲授理论后应用
一般在课堂结束前讲授。学生往往容易在一堂课结束前出现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等情形,这时通过病案来结束一堂课,不仅可以重新提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也可以通过病案来巩固所讲知识,起到提纲挈领之效果,同时通过学生对病案的反应,可对课堂教师的讲授效果作一评价,为下一节课的讲授奠定基础。
1.病案教学的意义
中医内科教学中,病案本身是对教材的补充,而病案教学更具有鲜明的真实性、直接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专业的趣味性,由原来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自主分析判断,因此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病案分析能将学生所学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真正使中医内科学成为一门临床实用的学科。病案教学具有故事性、现实性,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可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中医临床学科有别于其他自然学科。名老中医医案是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但体现了他们的学术观点,而且他们的临床经验又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因此病案教学中精选一些名老中医医案让学生分析,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感受前辈诊病的风范,为今后阅读古医案打下一定基础。有研究证实病案教学法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是十分有益的,经过2-3个月短期系统培训,对于比较简单的病例,80%的学生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诊疗思维基本清晰,处方用药等比较规范[1]。因此,病案教学法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病案教学既可用于理论教学,也用于临床教学。它应该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体系而存在。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由于课时所限,故这种病案教学法也只能在一个比较浅显的水平上进行,难于进一步深入下去。由于练习过少,学生对中医特有的辨证思维模式可以有所领悟,但尚不能形成独立而稳定的中医思维体系,不利于顺利进入临床实习见习。
另外,病案的选择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比较困难的。图书馆各种临床案例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适合于初学者使用的尚属缺乏,而对于病案教学的质量控制又是十分必要的[2],另外,我们也从自己亲身临床实例中选择。因此,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学生而言,选择什么难度的病例是一个棘手问题。如果所选病案太简单,令人乏味,没有吸引力,就没有讨论的价值。反之,如果病案太复杂、难度太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落实在常见病和多发病上。因此如何建立有相应难度,又与教材相配套的病案系列书籍,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丛丽.案例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4):372-373.
[2] 李变兰,等.案例教学法德支持系统——案例库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5(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