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2011-08-15 00:51戴潇燕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政治

戴潇燕 饶 俊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不足

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而辅导员队伍人数的增幅不大。过低的师生比使得辅导员整天超负荷工作,没有时间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规律,难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在事业上没有成就感。

2.专业要求不高

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只有少部分辅导员来自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很多辅导员也没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不具备一定的教育和管理能力。担任辅导员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就会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3.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除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外,许多非本职工作压到了他们肩上,而真正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上的精力不多。随着高校扩招和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几乎学校所有的行政机构、教务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都不直接对学生服务,各类琐碎事务都压在辅导员身上,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抓去管,辅导员对其工作难以定位,承担着多重角色的任务,客观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和盲目工作。

4.受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校,辅导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既没有教学人员受重视,又没有行政人员受人尊敬和升职快的政治前途,被戏称为“三等公民”。许多学校的领导、普通教师甚至辅导员本身,在潜意识里都有这样一种观念:只有那些不能胜任教师岗位或未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而被提拔到行政管理岗位的,才会在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5.培训不及时

目前辅导员相当一部分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应届生,工作时间短、阅历浅、实践经验欠缺、业务素质不高、所学专业满足不了工作需要。面对高校改革给学生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急需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辅导员队伍。然而大多数学校和院系都把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用于学术骨干和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上,对辅导员的业务研究、业务培训和理论水平提高重视不够,再加上辅导员每人带有上百甚至几百名学生,平时事务缠身难以离开,因而辅导员得到专业培训或外出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

6.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合理

对于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国家没有统一要求,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名义上都由各院(系)领导和管理,但实际上系党团总支、学生处团委、组织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一些职能部门都向辅导员安排任务,使辅导员队伍处于多人用、少人管的状态。辅导员工作繁杂,在德育指导、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职业咨询等各方面的工作难以量化,其劳动成果具有潜在性和持久性,而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就使得辅导员的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导致考评不科学。在考核结果上,部分学校在考核上还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大锅饭”的思想比较严重,“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的错误评价严重地挫伤了辅导员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

7.保障体制不完善

在技术职务评定方面,辅导员是依附专任教师系列,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而专业教师系列的考评标准是根据专业教师的职业特点来制定的,考评标准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是同一范畴。又由于辅导员长期从事事务性的管理工作,没有精力开展进行科研,发表的论文数量少,在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都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课时量也少,所以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方面远不如专业教师有优势。在行政职务晋升方面,高校辅导员大都是按照辅导员、系院党总支副书记、系院党总支书记的模式进行,但是排在上面的职位毕竟有限,而且有时一二十年才能有一个空缺,特别优秀的才能晋升,所以行政职务晋升也并非容易之事。

从辅导员的经济收入来看,高校辅导员的经济收入明显低于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专业教师不坐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还可以从事第二职业,能获得从国家分配、单位分配和市场分配三方面的收入。可是辅导员工作繁忙,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只能从国家和单位两方面获得收入。另外辅导员职称也低于同期毕业的专业教师,工作和岗位津贴少,他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像任课教师那样通过课时费来回报。在住房等其他福利方面,由于职称的影响,待遇也低于专业教师。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快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成一支高水平队伍

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还明确指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具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大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辅导员上岗前,学院要组织专业人员或资深辅导员对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学习,让他们了解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同时,每周各系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总结一周工作情况,部署下周工作,并让辅导员更多地了解现行政策及管理条例,更好地了解学生工作的管理规定。学校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或者讲座的形式开展培训,确定以学生管理工作为主题,让与会的座谈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模式。另外还通过讲座形式,邀请其他学校优秀辅导员来学校或学院进行讲座与交流,加强辅导员对心理知识和学生管理经验的了解和学习。通过参观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学院组织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到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参观学习,进行经验交流座谈、互相学习,通过院校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比较好,很多高校也先后制定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但是少数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不准确,职责和要求不明晰、不具体;对辅导员的职称、待遇、出路等问题,有的领导班子思想不统一、意见不一致,有的持观望、等待态度。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一是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队伍,是主阵地上的基层指挥员。二是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三是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比青年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容易与青年学生沟通。

其次,解决辅导员的职称问题。各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明确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根据辅导员承担的工作或教学任务,参加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即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要为辅导员单独设定评聘比例,单独确定评审条件,单独进行评审。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注重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绩和能力,防止和克服只重论文、外语而轻视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现象。各高校要根据各自具有的评审权和有关政策规定,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评审工作。

最后,注重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一要加大培训力度。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考察学习,支持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校外挂职锻炼,为他们增加阅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创造条件。二要完善发展机制。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的发展拓展职业空间,鼓励他们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确保辅导员骨干的相对稳定,并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辅导员的经历。还可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转岗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同时,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总结、宣传、推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突出成果。

2.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加强对辅导员的要求。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多,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可见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应结合实际,制定本校辅导员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切实规范队伍建设。要强化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坚持严格的选聘原则。对辅导员的选聘要坚持一定的标准,吸取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因为选好辅导员是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选聘辅导员包括下面几方面内容: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研究生数量较大的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要坚持优化结构、保证数量、提高质量,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注意改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注重提高辅导员的素质。要严格选聘,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应届毕业生党员、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新聘专职辅导员,本科高校原则上应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职高专原则上应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要从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生或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选聘。兼职辅导员必须具备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辅导员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主,也可以从其他专业选聘优秀毕业生加入到这支队伍,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局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第三,通过考核管理辅导员。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辅导员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工作考核。对辅导员的考核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要定性与定量结合,力求科学公正。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应调离工作岗位。

3.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一,学校统一领导管理。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和行政要统一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对分布在各院(系)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辅导员队伍,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第二,认真贯彻落实政策。贯彻执行各项重要政策,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当前,最重要的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建设、学习提高、职称职务、发展前途等方面的政策。要创造条件鼓励和要求辅导员讲授形势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等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第三,抓好制度和各项工作落实。为更好的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激发辅导员的创造性。各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了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制约队伍建设和辅导员自身发展问题。建立一套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扬各自的好传统和优势,不断探索、完善辅导员的选聘、管理、培养及发展机制,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促进辅导员工作的高效创新。

[1] 温成涛.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2] 周立新.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3).

[3] 陶丽.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7(7).

[4] 王中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5] 邓利民.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