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格结构理论的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分析

2011-08-15 00:49覃承华姚本标
关键词:人格结构圣地亚哥老人与海

覃承华,汤 可,姚本标

基于人格结构理论的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分析

覃承华,汤 可,姚本标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就《老人与海》一书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作出分析,有利于准确地窥见圣地亚哥老人频繁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有利于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

人格结构理论;圣地亚哥;心理活动;分析

一、引言

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精神分析学说旨在探求人的精神的深层结构[1]。由于文学即“人学”,其主要探讨的一个领域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因此,随着弗洛伊德及其弟子荣格的理论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文学界对文学和心理学关系的研究也就成了热潮[2]。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文学批评的影响,著名精神分析批评家诺曼霍楠认为,“精神分析方法除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家及其作品外,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读者……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尽管不是真实的,有时甚至刻画得不那么真实,但看起来却像真人一样。”[3]笔者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就《老人与海》一书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作出分析,以准确地窥见圣地亚哥老人频繁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

二、人格结构理论与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用“冰山原则”创作出的一部优秀作品。全书讲述了由一个老人、一条船、一个孩子、一条大鱼和一群鲨鱼组成的故事。作品按照圣地亚哥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的顺序展开。因此,关于圣地亚哥心理活动的分析亦可按照这一序链进行。根据人格结构理论,与这一序链对应的,依次为“本我”-“自我”-“超我”。

(一)捕鱼前:“本我”

《老人与海》开篇的第一句是:“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这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描绘了老人在整部作品中的生存状态、职业特点以及他所处的特殊背景。而且,他已连续八十四天空手而归。在这种情况下,老者内心极度苦闷却又无计可施、无处诉说。于是,他梦见了狮子。

“他脱了长裤,摸黑上了床。他把长裤卷起来当枕头,用毯子裹住了身子,在弹簧垫上铺着的旧报纸上睡下了。不多久,他就进入了梦乡……他如今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在暮色中像小猫一样嬉耍着……圣地亚哥在弹簧垫上铺着的旧报纸上睡下了,然后进入了梦乡……生活就像一张旧报纸。他睡在旧报纸上,睡在一些往事中,他梦见风暴,梦见妇女们,梦见伟大的事件,梦见大鱼,梦见打架,梦见角力,梦见他的妻子……最后,他梦见了狮子……喔,他梦见沙滩了,那一片金黄的海滩,还有小猫一样嬉耍着的狮子! ”[4]

从释梦的角度来说,“梦中人物和物品是我们自身的投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投射。 ”[5]76“梦是一种特殊的象征,它往往具有预言作用。”[6]519佛洛伊德认为,在梦里出现的动物象征着人的本性。圣地亚哥梦见了狮子,这意味着什么呢?狮子象征着庄严、实力和勇气,像小猫一样嬉耍着的狮子则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象征着童年的圣地亚哥和他的玩伴。他一次又一次地梦见狮子,一次又一次地梦回童年。童年,是他魂牵梦绕的快乐老家。现实是残酷的,梦里却是温馨的,现实不容他放弃,而在梦中他“可以回到村子里”,在梦里他做一回真实的自我,放弃背负的艰辛,安静地“躺在床上”。在梦里,他无意识地回避了眼前的困难和一以贯之“不能被打败”的信心,但这仅是他心理的表层。梦是伸向快乐的一种体验。自我是一个罪恶的魔头,你的快乐被它抑制了,你的能量被它抑制了,你觉得难受,你要寻找一条出路,你要重新回到快乐中去。当圣地亚哥睡下之后,他的自我也被放下了。他躺在那里,一身轻松。于是,他的能量得到了释放,他开始用某种象征的方式,展开了对快乐的搜寻。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团混沌,云集了各种沸腾的兴奋”,其功能是尽快发泄由于内部活动、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兴奋。“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寻欢作乐和躲避痛苦是其最重要的功能[7]。显而易见,圣地亚哥的自我出了问题,他在竭力寻找“本我”的快乐。

(二)捕鱼中、捕鱼后:“自我(超我)”、“超我”

虽然圣地亚哥内心极度苦闷以至于渴望回归到天真无邪快乐的童年中去,但他却不愿意就此罢休。相反,他仍然坚持认为,“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有更大的鱼……”,于是,他决定要“去得远远地”捕鱼[4]。果然如他所料,他终于如愿以偿捕到一条大鱼。但是这条马林鱼实在太大,以至和他在海上周旋了3天才被杀死。但正值他筋疲力尽之际,在归程中他又意外地遭到一群沙丁鱼的袭击。经过又一次的殊死搏击,圣地亚哥最后回到港口时只剩下一条大鱼的骨架。

这里,海明威关于捕鱼中、捕鱼后的描写实际上很好地诠释了圣地亚哥的心路历程和他的人格发展过程。弗洛伊德在1895年就已提出“自我”的概念,但直到1923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自我”主要是外部世界的代表,是现实世界的代表”。“自我”的作用就是调节“真实的东西和心里的东西之间、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的这种对立”[8]。自我主管人们维持正常而守法的生活。

圣地亚哥之所以能在80余天一无所获的情况下毫不灰心丧气,仍能坚定执着地出海捕鱼,就是因为其自我在告诉他坚持不懈(因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渔夫,捕鱼是他的职业),而且只能靠自己(此时他身困大海,孤立无援,无人来助他一臂之力)去拼命完成这场殊死搏斗(和鱼鏖战)。待他发现这这场鏖战的艰巨(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该庞然大物,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时,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誓死杀死它)。事后,他又不得不转向新的挑战(闻到大鱼的血腥味,沙丁鱼群起而攻之)。虽然他竭力抗击,但都无济于事(沙丁鱼来势凶猛、势不可当),最后回港时只剩下一副大鱼骨架。

由上可知,圣地亚哥的本我在捕鱼中、捕鱼后得到了升华,直至成为完整的自我。这是因为:首先,圣地亚哥在未捕到鱼时内心苦闷,以至于向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但现实又迫使他不得放弃(因为当渔夫是他一生的活计),这是一组对立。其次,圣地亚哥在捕鱼的过程中,内心渴望是一条完整的大鱼,但他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这是另一组对立。而且,圣地亚哥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这实际上就是自我的“唯实原则”。

在圣地亚哥的“本我”成功升华为“自我”的同时,其“超我”也悄然而生。 “本我”、“自我”与“超我”并非彼此绝缘、相互分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混成一体。“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现,是理想的东西。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超我”是人类理想的源泉,一切完美的追求都产生于此。从表面看,圣地亚哥一败涂地,他出海80余天,好不容易才捕到一条大鱼但却被沙丁鱼吃掉,最终只剩下一副鱼骨架。回到家中,他只好在梦中幻想雄狮那种胜利者的姿态。然而,圣地亚哥的确是个胜利者、一个“无所获”的胜利者。因为在作者看来,真正的胜利者不在于物质上的所得或者仅仅获得一个空名,而在于在险恶形势前毫不气馁且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正如作者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致辞中所说,在这部作品中,他“讴歌了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因此,圣地亚哥是“胜者无所获”。圣地亚哥在捕鱼中的自言自语——“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是失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是海明威自己的人生信条。可以说,圣地亚哥的这种精神是海明威在众多作家中卓尔不群的秘诀。在这种精神的鞭笞之下,海明威在文学精英辈出的20世纪不断地写出经久不衰的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因此,表面上一败涂地的圣地亚哥实际上成功地超越了自我,他在重压之下所体现出来的优雅风度极大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虽然最终成为一个一无所获的“胜利者”,但他已不遗余力,问心无愧,虽败犹荣,因而达到了理想,实现了人格的提升。

三、结论

海明威把《老人与海》比作他一生打到的最大的、最美的狮子,这其实也表明了他对这部作品的偏爱和得意,说明了他在这部书及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了其一生都在寻求表现的东西[9]。与海明威塑造的其他“硬汉式”人物相比,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具有更卓越的人格,终于有了新的突破。海明威在强调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人即使在失败中,也要保持尊严、保持风度。但是,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作者多年来精神求索的结晶[10]。由于该书高度的象征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圣地亚哥频繁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

[1]朱刚.20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布拉德·伯里.当代批评[M].伦敦:阿诺德出版公司,1970.

[4]E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M].Yilin Press,2001.

[5]戴维·方坦纳.梦境世界的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6]冯川.荣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7]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M].吉林:长春出版社,1998:157.

[9]杨大亮,邵玲.海明威作品研究—冰山的优美[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0]李华田等.海明威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I106

A

1673-1999(2011)14-0125-02

覃承华(1979-),男,陕西紫阳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学习策略与英语教学;汤可(1984-),女,黑龙江绥化人,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生;姚本标(1968-)男,广西百色人,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1-03-31

2010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的海明威及其主要作品研究”(项目编号:2010106030502M09)。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圣地亚哥老人与海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基于文学翻译的《老人与海》分层阅读赏析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