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生就业不良心理表现及调适

2011-08-15 00:44:50谢广明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挫折

谢广明

(徐州医学院 华方学院,江苏徐州221006)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学历需求层次的提高,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医学生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面对全新的就业体制、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角色转换,部分同学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种种不良心理表现,给他们将来的工作单位选择和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医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表现,寻求调适医学生就业不良心理的策略,旨在通过正确的指导,使医学生能正确认识就业现状,改善其就业心理,指引医学生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一、医学生就业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现

1.焦虑心理

绝大多数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轻重不一地产生各种焦虑心理。由于对医生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加之学医耗时长、成本高、家庭和社会对医学生又有很高的期望,导致医学生在就业时陷入忧虑、焦急不安、恐慌和烦躁中,担心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否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特别是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同学为不想回本地区而焦虑。这些焦虑,使医学生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种矛盾,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甚至影响再次就业。

2.挫折心理

挫折是指个体由于自身和外界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某些想法得不到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而医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一旦在择业过程中,遇到自己满意的单位,而这个单位却没有看中自己时,自己会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导致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或不思进取、消极等待,或怨天尤人、顾影自怜。医学生如果处理不好这种消极心理,对其健康人格的塑造将会构成直接的威胁。

3.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医学专业的限制,学生的出口面较窄,其就业相对于别的院校更为困难。大学生都属于初次就业,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没有“靠山”,没有社会关系,与用人单位洽谈时缺乏应有的自信;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成绩一般,不好意思向用人单位介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相貌平平,没有突出的特长,不会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等等。这种消极的自卑心理,对部分学生的就业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使那些本来可以顺利实现就业的学生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4.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个体长期受人呵护、支配形成的一种习惯于依靠别人、安于被支配的心理状态。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医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自荐、应聘,而是过分依赖学校的推荐、单位招聘、尤其是靠父母和亲朋好友托关系找门子,甚至个别人有严重的依附心理,“等、靠、要”思想,认为“皇帝女儿不愁嫁”、“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大学生本身缺乏独立意识有关,也与学校培养注重知识忽视能力,以及家长的过分关心有关,最终会使自己就业处于劣势而失去良好的机会。

5.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表现为在就业时缺乏独立决策的能力、无主见、随大流、人云亦云、盲目跟着感觉走,忽视自己的个性、特长。表现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他们往往忽略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到大医院和大城市就业,一味追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不愿从事基层工作,没有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国家需要去考虑,形成了“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人没有工作做”的结构性失业状态。

二、医学生就业不良心理的调适对策

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上述各种不良心理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也有医学生个体的内在因素。所以针对医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良心理表现,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医学生的求职择业加强管理和指导,采取有效的心理调适措施,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调节心理情绪,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促使他们顺利就业。

1.加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合理的择业期望值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要求医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因此,学校要帮助医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运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报刊宣传、专题讲座等,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医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正确认识社会,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既要看到有部分医学生暂时找不到接受单位,同时,也要看到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医学生。

鼓励医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改变一锤定终身、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要积极鼓励医学生理性就业,把就业的目标下移,面向社区、面向基层就业,到适宜发挥自己才智的地方去就业。通过在校期间全学程的职业指导,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值,培养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克服消极心理,从而有效地疏导医学生的就业不良心理。

2.直面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就业过程是医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面对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期望自己的求职一步到位,要认清医疗卫生系统内部的就业形势,明确医疗人才素质需求标准,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或素质不高,出现求职失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身定位不准确;可能是因为择业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等,对此医学生要全面、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并认真对待,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相信自己、宽慰自己、悦纳自己,坦然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3.开展毕业生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构建就业心理障碍的防御机制

针对医学生就业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医学生度过关键期。这就势必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大力提高就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立一支由心理辅导工作者、就业心理指导工作者和校医相结合的素质优良的就业心理咨询队伍,通过现场解答、预约咨询、热线电话和上门访谈等多种途径开展毕业生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医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保证毕业生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同时,还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高危人群的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通过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等途径建立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网络,针对就业心理危机中出现的生理、心理、行为的表现,对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到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最后,学校还要重视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对就业受挫同学的帮助和引导,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就业心理障碍的发生。

[1]岩磊,张扬.医学生择业不良心态浅析及调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49-52.

[2]刘颖.大学生择业不良心理浅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59.

[3]张健.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58-59.

[4]黄小玲,曾首涛,张晓莉.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43-445.

[5]徐伟东.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72-73.

[6]李燕冰,俞励平.大学毕业生心理危机成因与干预防护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59-60.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挫折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挫折使我更坚强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2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2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