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

2011-08-15 00:44:50胡丹蕾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文化校园

胡丹蕾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近年来,国内众多大学都开始向多校区方向发展,这无疑给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挑战。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引导、规范、教育和激励作用。新校区因为刚刚建成,没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其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当今学者及高校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校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解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存在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学校传统、作风、精神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的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物质形态,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具体是指学校的每一座建设、每一种设施、各项活动等等。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与学校管理有直接联系的校园主体(即全体师生员工)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制度和组织形式。如学校风气(包括领导作风、校风、学风、精神面貌等)、传统、习惯、人际关系、集体舆论、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学校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本质、特色、精神的集中反映。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质文化风格不鲜明

现在许多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上非常注重投入,目标高远、规划全面、设计先进、可谓建筑风格多样、功能分布合理、绿化、亮化一应齐全,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开发不够和系统性、可行性不强等问题。表现在历史性建筑、标志性等有形物质文化缺乏,缺少厚重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加之新校区的校园空旷、主次散乱、层次不清,缺乏师生广泛的认同。

2.精神文化内涵不明晰

当前许多高校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尚未形成一个全校师生认同和追求的校园精神。原因在于这些高校大多正处在质量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和外延扩张 (办学范围扩大)的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学生规模成倍增长、新教师逐年增多、校园面积迅速扩大,以致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于学校规模扩大和发展的速度。大批高校近几年通过学校合并和新校区建设,迅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但是随着该校新校区的建设和运行,学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数以百计的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引进,特别是新校区运行后,时空变化所带来的新生与老生互动减少,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畅,学风、校风缺乏兴奋点和闪光点,使校园生态出现了严重的贫血和失重现象,校园精神在广大师生中心日益模糊和钝化。

3.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缺乏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潜在的,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的一种文化。新校区往往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荒漠”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没有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基础的影响,即使有也只是通过硬件建设来实现的校园文化上的某些相似,很难传承其精髓。

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

目前,从许多高校新校区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学校党政管理人员少,师生员工少,建制不全,管理体制矛盾大,校区建设的目标不明确等现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类型,它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文化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新校区一般建设在远离城市或偏僻的地方,一些可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很大作用的学习信息、竞争观念、先进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等社会文化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不健全

由于新校区运行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导致高校教职员工长驻新校区的比较少,师资力量相对于老校区比较薄弱,学术讲座和科研氛围不浓厚。有些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新校区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割裂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或简单地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得新生和老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与学术风气的培育熏陶等大学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缺失,极大地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和特色。

2.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不平衡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表现为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弱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许多高校在评价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时,比较热衷于显性的活动中心、俱乐部文化景观等物质文化建设,忽视隐性的办学传统、特色、创新等精神文化建设。有些新校区简单、机械地照搬老校区的管理模式、办法,不能有效保障新校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高质高效运行。

3.新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不协调

许多高校在新、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关系不协调。有的高校重视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轻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的高校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机械地照搬照抄老校区的一整套做法,也有的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完全脱离老校区的做法而另行其事。实际上,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老校区校园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支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与时俱进地创造先进校园文化的规划与设想,也注定毫无希望和前途。

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建设一流的大学校园文化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多盖几栋实验楼、宿舍楼,有一个漂亮的校园等,更重要的是营造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空气养人,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品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要在较短的时期内在新校区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根据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规律和新校区文化建设的特点,注意克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困难,避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误区,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处理好新老校区之间的关系

一个整体的大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校园文化理念,然后根据这个理念,各校区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发展。大学的发展应该是传统上的发展,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完全的创新,是在原先基础上的创新。这是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应该把握的原则之一。作为高校发展的一部分,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时代和背景与老校区不同。因此,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复制老校区的文化,而是要在继承老校区优良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结合新校区的实际去完善、发展,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新文化。新校区在力求独立创新的同时,应保持与老校区的协调。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可以运用网络进行校区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跨校区的、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校园文艺、体育比赛活动,等等。

2.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方面平衡发展

在当前的大学新校区建设中,管理者往往优先考虑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校园建筑、景观、体育设施等物质文化建设已经卓有成效。但是与之相对的精神文化建设却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师生的要求。然而,校园文化也不能凭空存在,它需要校园中的建筑、景观、体育设施等硬件作为依托。同时,校园文化的传播需要各种文化活动来作为媒介,因此文化活动也必不可少。从这个角度而言,新校区的建设不能一条腿走路,需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校区的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3.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处理好新校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应该处理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学校周边政府治安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外环境;二是加强与学校周边企业、学校的联系。高校的职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首先是为高校所在的社区服务,师范院校可以为周边的中小学提供帮助,这有利于今后学生就业,工业院校要与企业多加联系,签订实习合同,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益处。新校区利用周边环境建设特色文化也是其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点。

4.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说,兴趣广泛是有益的,因为这有助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所以校园活动的质量也将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同时,也要看到校园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讲座,是大学生与学者之间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最佳途径。在这里,学者的博学多识、慎思笃行、谦虚好学的大家风范都会得到最为直观的体现。倾听这样的声音,让学子们能够学到很多平时在课堂或生活中无法获取的知识。如果这样的活动能够得到大力推广并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校园中自然会流行如学者一般的学习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人的行为都会得到升华。这样的效果,是其他途径较难达到的。高水准的讲座有助于将校园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五、结论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着学校今后的发展。新校区是在旧校区的基础上拓展(发展)而来的,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归结起来就是移植旧校区中优秀校园文化的精髓部分,然后联系新校区周边环境,联系当今时代特点,学生特点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还应该是精神文化建设,是让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把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

[1]李瑞学、田媛.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何小忠,刘春花.文化生态视野下大学新校区的校园文化现状和建设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11.

[3]骆惠英.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

[4]周亚芳.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6,(10):06.

[5]张丹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

[6]刑建辉.论城市社区与区内大学的文化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61.

[7]宣勇,单玉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建设中高等教育理念的融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04.

[8]王春.制度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环节[J].东莞大学学报,2004,(4):105.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文化校园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