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程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推动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具有“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3]“情景”创设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需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计划;“意义建构”是任务教学法的目标之一。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对任务教学法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过“同化”、“顺化”、“平衡”建立起新的图式 。[4]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以下的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在许多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表现为:我(教师)讲你(学生)听,我(教师)说你(学生)做,我(教师)评你(学生)改。教师掌握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及语话权,学生在潜意识上被视为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其认知主体作用得不到应有体现。
(2)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
高职新生属高考第四批录取的,各科分数及总分相对较低。大部分高职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5]如英语课上,高职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课外少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做练习,很少思考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以“单兵作战”为主,同学之间少有交流和合作。
(3)英语学习仍以知识学习为主
延续了高中英语学习的思维,高职生的英语学习关注焦点仍是单词和语法,热衷于区别词义相近的单词,习惯通过做题来内化语法规则,易于将语法规则教条化绝对化。与“读”、“听”这类语言输入能力相比,学生对“写”、“说”此类输出能力有畏惧心理,尤其是“说”,表现为课堂害怕“说”、课外不愿意“说”。英语教师有时不得不“曲迎”学生的“偏好”,课堂以讲为主,讲又以单词和语法为主;练主要限于做练习、讲练习,“说”相对较少,甚至没有。
(4)英语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
许多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在宏观上(反映在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关注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在微观上(反映在具体教案上),主要关注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缺乏深入思考英语学习与学生求职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深化该关系的具体做法。在一些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功能被限定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俗称3级)证书。“学英语、过3级(或过4级)”成为一些师生教与学的指导思想。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有助改善以上不足。首先,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内容可涉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形式可涵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采访、命题演讲等等,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其次,任务设计精巧,情景创设有趣,考评措施到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养成学习习惯,开发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第三、教师可将任务内容侧重“写、说”这类语言输出能力的开发,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常写作、常开口,引导学生逐步减少错误,将语言知识有效转化为语言能力。第四、身在职院,英语教师有责任关心所教学生的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并思考英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学生的专业和就业联系更紧密,并通过任务驱动培养、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如执行力、沟通力和团队协作等),为学生的终生发展铺路。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中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1)知识目标: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及与听、说、读、写相关的知识。每次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知识目标各不相同,各有侧重。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真实情境下的某些交际交流、工作任务,如从英文产品说明书中获取所需信息,面试中的英文自我介绍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并能从英语学习中收获快乐和友谊等。
(4)职素目标:开发与培养职场所需要的素质,如团队协作、执行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信息搜集以及终生持续学习能力等。
以任务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所提供的空间为标准,可分封闭型、半开放型、全开放型。封闭型任务是指检验任务完成质量的答案是固定的,不需要学生表现出创造力,如报听写等。封闭型任务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并传授一定的语言学习策略。半开放型任务是指任务为学生展现创造力和表现力预留了一定空间。全开放型任务只有指导性要求,为创造力预留充分空间。
以内容为标准,任务可划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单一型任务专门针对“听说读写”中的一项,而复合型包括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
以任务所针对的对象而言,可划分为团队任务、结对任务、个人任务。团队任务和结对任务有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意图,而个人任务旨在检查、锻炼学生个人英语能力。
(1)相溶性。所设计的任务应服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充分考虑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学生水平、教学进度、教学的重难点等因素,使所设计的任务有效溶入到整个《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来。
(2)激发性。所设计的任务不宜生硬。任务情境化能增加任务的趣味性,如所学课文中有一段关于毛泽东和尼克松的会晤,可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安排学生表演两人的会谈,并安排女生扮演尼克松,以增加趣味。任务可掺入文化因素,如中英文化关于动物文化喻意的比较。任务难度适中,能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任务形式和内容忌一成不变,宜推陈出新,常变常新。总之,任务应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整合性。任务涉及的范围不应限于《公共英语》。如要求学生制作PPT讲解课文部分内容,这样的任务将英语知识、资料查找、沟通能力、社会交际、英语口语、计算机能力等诸多能力要求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又如教授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可创设向外宾推销汽车的情景,完成此类任务学生需要有效糅合营销知识、汽车知识和英语能力。
(4)层递性。考虑到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不牢,任务设计的关注点首先应放在语言的基础部分上,即词汇和语法。通过一定与之相关的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词汇和语法的兴趣,并夯实其基础。然后,任务的难度层次与综合程度逐步提升,带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及其它方面能力的提升。
(5)长远性。任务的设计不但应着眼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应更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如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跟读课文,并将自己的朗读录音,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先由学生发表意见,然后点评。其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监控学习策略,即自我找错、自我提高的能力。而娴熟运用监控学习策略对于学生搞好自主学习作用明显。其次,通过正迁移,监控学习策略运用到学习其它新知识和新技能中去,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任务的设计应深入思索学生未来所需要的职场素养,并作为任务的要求下达。通过任务驱动学习英语,于当前,着眼提高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于将来,旨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职场素养。
(1)提出任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目的,在分析学生、教材、专业、教学条件等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
(2)分析任务。为鼓励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应在下达任务的同时,解释说明任务的具体要求、做法和目的。对于某些复杂或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应首先演示现成的任务作品,引导学生先模仿,再超越。
(3)参与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QQ、电邮等方式接受、回复学生的疑难或督促、指导学生。教师的参与既可激励学生,也便于了解学生应对任务的全过程。
(4)检查任务。在约定时间,学生展示完成任务情况或教师检查任务。
(5)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时,可安排学生先自评或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关注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又关注如团队协作、策略运用、思维方式、信息收集等非语言能力。受时间限制,评价不可能顾及方方面面,每次评价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记载成绩时既有分数又有评语,并以恰当方式向学生反馈。
(6)反思任务。教师作为任务驱动的发起者和评判者,可以通过教学日志、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任务驱动教学的成败得失,不断改进。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公共英语》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质是在《公共英语》这类理论课上的授课中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途径,使该门课程起到既传授知识,又开拓能力,特别是与职业、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并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共进”的教学氛围。任务驱动教学法应与语法翻译法、交际法、听说法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用其长、避其短,力争教学效果最优化。驱动教学法应长期关注学生未来职业与岗位的需求,尝试用“模块化”和“工作过程”来组织、下达任务,使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结合更紧密。
1 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3-34.
2 满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愈惠.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2-176.
5 王九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情境创设探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