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依明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的多样性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素质培育工作中,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原则不动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充实和扩展教育的思路和内容,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流发展趋势,提供思想和人力资源的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1]鲜明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院随机对180名学生开展调查。数据显示,87.5%的调查对象对素质教育促进自身成才成长有较深理解;98.5%的调查对象认为素质教育与思想发展协同得到发展。从实践层面证实,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筹起来,在决策层面加强两者的血肉联系。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以课程化改革为途径,依托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扩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
推动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需要在五个方面加强[2]。其一,教育活动要反映主流价值观理论的魅力;其二,教育活动组织和宣传媒介对社会大众进行直接意义的传递和解释;其三,要将社会意识转化为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如需求、愿望、动机、情绪、信念等;其四,主流价值观要转化为一定的制度形态,在制度认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其五,主流价值观要转化为各种公共政策,以一定的制度运作状况与公共政策的施行效果对自身利益的反映、保障与催生程度为依据。
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价值倾向出现偏差,“一是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进入社会打基础;二是能获得几张证书,给简历增光添彩;三是能入党,为找工作铺路”[3],这种现象在我院学生中表现同样突出,如何克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意识偏差,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引,在授课和指导教师中坚定思想信仰,明确素质教育树立学生信仰、拓展综合素质的本质任务,探索积极的教育途径,使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身社会责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联系学生思想现状,以鲜明的观点、深刻的事例及透彻的分析进行素质教育设计,指导专题学习。以“2011年‘两会’”党团组织生活为例,在设计时应分解为明确的指向,形成诸如“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与电子专业择业区域转移”的课题,引导学生将党和国家的政策与自身联系,拥护党的各项决策,关心学院发展政策,形成强烈的政治意识,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只有素质教育过程与政治意思形成相交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还在于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形式,创造一条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素质培养道路,“将学生索质拓展的各种活动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的学习和指导,体现拓展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与目的性”[4]。这种设想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发展,日趋成熟,为素质教育课程化理论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我院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方式向课程主导、项目主导、精品主导转变,有效提升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品质。
学院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的精神积淀,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当以重大节日及纪念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纪念活动,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着力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应该注重在校内外积极引导学生重视科学研究、追求学科前沿,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大学生科技节及课外学习科技活动力度,注意收集整理在校参加科技发明、实习期间工艺改造、校外助人为乐等事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行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和锻炼学生党支部成员和学生干部群体,让其在素质拓展、专业学习、技能竞赛、日常管理中发挥模范作用,深刻体现新时期大学生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特别要注重发掘科技发明、校外实训、日常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将其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重点发展对象,利用“建党90周年”、“迎评促建”、“创先争优”等活动契机,对其加担子、分任务,加快在思想行动等各方面的成熟,以点带面,推动和培养全体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素质教育应该适应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广泛开展艺术节、科技发明成果展、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合唱比赛、文艺汇演、歌手大赛、书法摄影绘画手工作品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业技能大赛、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等各类丰富多彩、高品质、高品位的课外文化、科技、体育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应该放眼社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上优质资源相结合,在广泛寻求社会支持的同时,培育广大同学开放的理念和博大的胸襟,学校应该进一步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服务新农村、共建和谐社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见习支教以及各类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为载体,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人基层、深人群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 何事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场景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35-36
3 熊翼,焦玫.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医学院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中的新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18-19
4 熊文.高师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18-120
5 张泰来.当前大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4):5-9
6 雷辉.湖南大学完全学分制实施约束因素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46~48.
7 徐兆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