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鹄 倪 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有着强大的历史惯性和基础地位,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事师如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献《学会生存》中也明确指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有一种十分死板的等级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但是,在新时期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各种思潮的冲击,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信息化时代,为师只能是一种行为,而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状态,甘当学生和好为人师是每个人必须兼备的品质。由此可知,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将高校教师的身份角色重新定位是一种迫切的需要。
中国古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教师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的角色和地位之高。“恩师”之称不绝于史,师道之尊严,于此可见一斑。因此,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上自然存在着上下不对等的关系,教师居高临下地说教,学生仰视地听教。这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关系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视为理所当然。又有韩愈在《师说》中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是让人将教师的职责与其角色地位误为同一,而更加确定了教师与学生的领路人与迷途者、传授者与接受者的上下不对等关系。
教师与学生,其传统角色定位是上下不对等的传授者与接受者,当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时,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关系决定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性、任意性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可以单方面地决定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甚至可以单方面地决定考试的方式与成绩的给予。有了这一系列的“单方面”,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与受教育者的沟通,学生只能接受和服从,学生对教师自下而上的仰视,让学习变成一种被动的吸收,这种机制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鼓励,其教育教学效果就只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天赋和责任心以及学生的适应和接受能力,没有形成教育教学效果有效的保障体制。
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教育者在“师道尊严”的观念下难免会有“学生懂什么”的不以为然,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就应该接受我的指导和教训,我是管理者你是被管理者,你理应服从我的管理的理所当然,由于上述的思想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者对立局面的自然而然。而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之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和服从,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说法有异议或者有点新的想法或观点,师道尊严的观念会让学生有犯上的感觉,许多教师也会觉得被学生反驳或质疑很没面子,于是就会产生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的感觉。溯其根源,还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上下不对等的关系在做怪,在这种关系下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虽然得到了被教育者的洗耳恭听,却只是机械的填充或灌输,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的重任,其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为学生服务。高校教师有必要而且也应该逐渐树立起“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理念,并将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将自己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管理者逐步转变为服务者和引导者。
教育当产业来抓,读书须缴纳学费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当前已经形成“来学校读书是一种教育消费,学校有义务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的想法。学生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服务工作的对象,多年来,我们一直重管理而轻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对立面,造成了学校一边加强管理而学生更加难以管理的不良局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寓于服务工作之中,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的,突出服务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
我国今天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已年满十八岁,从法律上说,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因此,他们有资格被当作成年人来平等对待。教师要从圣人的殿堂走下来,步入履行教育义务的场所,从高高在上的“终生为父”角色,降至与学生平起平坐,为学生服务的角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把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发展学生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管理学生的全过程、全方位。要改变工作方法,树立平等观、民主观和诚信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游戏规则,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及其创造。在工作过程中,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育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的工作方法。坚持说服教育、正面引导,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相结合。
在过去的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导致了教师的权威地位不容动摇和师道尊严的根深蒂固。当前,个性化、独立性、民主与自由、对人性尊重等文明进步的理念已使得教师的话语霸权地位逐渐丧失,这就迫使大学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为“伴奏者”的角色。基于此,教师应当塑造自己的民主典范形象,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从而促成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对话,把教育教学的权力用于满足学生对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需求,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服务。
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化为服务者与被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工作评价有了客观标准。在服务行业中,我们推崇“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在教育服务中,这个观念也同样应该得到提倡。服务行业中,服务质量的高低不是服务提供者自己来做评判,而是要看顾客是否满意。教育中也一样,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再由教师或学校来评价,最客观的评判标准掌握在服务对象——学生的手中。确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前面所提及的在教学方面的诸多“单方面”决定权就不可能由教师随心所欲地行使,教师必然需要按照学校的培养要求来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生在知识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一旦学生进入了校园,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他们就成为了我们的教育服务对象,作为教师从根本上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要热爱学生,以对未来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爱护并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所有学生,让师爱的阳光普照全体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共同进步,学业不断提升,个性普遍发展。
作为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选择教育服务对象,能够做到的是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服务方法,但要求都是要让被服务的对象满意,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不可戴有色眼镜,要用普爱和大爱的胸怀关心和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新时期下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去除原来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光环,降低师道尊严的威严,按照师生平等的理念要求,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确立服务者的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服务。
1 章小梅.大学教师服务学生研究[D].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2 罗 健.从伦理视野看教育者的“服务”[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 毕 弘.浅议教师角色的服务性与和谐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4 董泽芳.“以生为本”是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5 郑 勇.论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现代转变.大学生管理,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