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一革
(四川省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编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贺一革
(四川省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编外人员;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不足问题日益突显,于是“编外人员”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编外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给学校人事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所谓编外人员,是指符合事业单位办理人事关系的基本用人条件,签订了聘用合同,参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及相关待遇支付劳务报酬,在单位自筹经费中列支,只是因为缺少编制数额的原因,未进入事业编制的人员[1]。编外人员分布于学校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主要承担学校理论、实验教学工作,管理岗位主要承担学校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工勤技能岗位主要承担学生宿舍管理、水电管理、绿化等后勤保障工作。本文主要讨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专业技术岗位编外人员管理。
2.1 师资队伍增长速度落后于职业教育发展速度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等相关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2]”我国这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加速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而师资队伍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以我校为例,2005年在校生4 000余人,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校生已达8 000余人。编制内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需要。2008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坦言,我国职业教育当前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投入不够,二是师资不足[3]。
2.2 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落后于职业教育发展速度
目前事业单位推行的聘用制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无论是岗位设置还是岗位聘用,人事主管部门关心的只是编内人员。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编制几十年无变化。以我校为例,建校时批准的学生规模为640人,教职工编制为173人。几十年过去了,我校学生人数已是建校时的十几倍,但扩编仍只是一个希望。为保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不得不通过聘用编外人员以解决当下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
3.1 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
2008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2008年9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管理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在部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由于编外人员不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主体,因此,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也没有针对编外人员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学校人员招聘、工资待遇、日常管理等方面均存在较强随意性。
3.2 编外人员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部分学校领导人才观念比较淡薄,他们认为学校业务骨干是在编人员,各类培训、重点工作安排都首先考虑编内人员,评优选先、职务晋升、干部任用等更是将编外人员排除在外。编外人员也常认为这些与自己无关,导致其不求上进。由于学校和编外人员观念尚未转变,使编外人员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3.3 师资队伍稳定性差
笔者通过对四川省部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编外人员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如下几点原因。
3.3.1 部分学校难以做到同工同酬 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在相同工作岗位,完成相同工作任务,但工资、福利待遇却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财政未拨付编外人员事业经费,编外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等均需从学校预算外收入中列支。
3.3.2 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一些学校为了省事,或考虑到一旦签订了劳动合同,单位的“自主权”就小了,因而不与编外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使编外人员缺乏归属感。
3.3.3 未依法为编外人员购买社会保险 为编外人员购买“五险”是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但由于这项购买费用需由单位支付,因此,一些学校为减少负担,根本不给编外人员购买社会保险。还有一些单位为图省事,让编外人员自行购买社会保险。
3.3.4未为编外人员提供晋升平台 编外人员作为学校职工的补充部分,往往不被关注,如在职称、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提升等方面,学校常常只考虑编内人员而忽略编外人员,致使一些编外人员在学校工作多年后,连初级职称都没有。
3.3.5 难以承受编内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复杂目光 编外人员作为学校的“另类”职工,无论是在各种考核,还是在晋职晋级、工资福利等方面,与编内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距。编外人员有时甚至有二等公民的感觉,因此,他们有强烈的进编意愿。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将学校工作作为一个跳板,希望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参加公招考试。
3.4 专业教师引进困难
职业学校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一方面要求具有教师资格;另一方面还要求具有职业资格证。即不仅能够进行理论教学,还能进行技能操作。部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不多,加之是编外聘用,愿意来的人就更少,于是经考核符合录用条件的少之又少。以我校为例,每年招聘编外教师时应聘人数常常比招聘岗位数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医学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愿意到临床工作,不愿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和医院收入分配体制的差异,临床医务人员收入远远高于教师。加之又没有编制,连最基本的工作稳定也难以保障。
3.5 师资培养困难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师资绝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培训。要将他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对新聘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外,还需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由于编外人员稳定性差,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会辞职,这让学校难以决定对他们是否进行培训。
3.6 绩效工资制度的影响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执行,使用人单位在人员经费支出上受到极大限制,势必会将编外人员及用人单位推向极为尴尬的境地。
4.1 转变人才观念
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主管部门及领导,应转变人才观念,将编外人员纳入人才选拔范畴,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与成长环境。
4.2 建立规范、合理的编外人员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建章立制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制定编外人员管理办法,规范编外人员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
4.3 规范人员聘用程序
编外人员的聘用,可以借鉴编内人员公开招聘的方式,实行“凡进必考”制度。在招聘过程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尽可能避免依靠各种关系进校的情况,以提高编外人员整体素质。首先应成立人事聘用工作领导小组,每次招聘前公开招聘信息,包括招聘岗位、应聘条件、工资待遇等相关信息,由学校人事部门根据岗位要求,统一组织笔试、面试,由考评小组成员评分,并严格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
4.4 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
2008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而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利于维护双方权益。特别是学校为编外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4.5 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
(1)建立与编内人员同等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编外人员考核机制,并与编内人员一致,有利于学校较为客观地对他们作出评价。在学校各级各类评优、选先活动中,应将编内、编外人员同等对待。(2)建立有利于编外人员成长的培训机制。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职业是专门性的职业,教员是专业性职业的从事者,教员在其职务的执行过程中享有学问自由”[4]。当前,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受到广泛重视。作为用人单位,一方面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以利于他们胜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人事制度等,使其享受合理待遇,尽可能避免由于“身份”不同带来的消极影响。(3)为编外人员提供晋升平台。为鼓励编外人员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学校应提供与编内人员同等的职称(职务)晋升条件,使他们享有同等的晋升机会。在他们取得了职称(职务)任职资格后,实行校内聘任并给予相应工资待遇。另外,对编外人员提出晋升要求,对于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晋升要求的人员,可以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直至解聘。(4)建立平等的选人、用人机制。学校领导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将编外人员纳入人才选拔范畴。无论是学校中层干部选拔,还是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均应与编内人员同等对待,将他们中的优秀人员选拔出来,充实到管理及专业建设的重要岗位中。让编外人员自觉融入学校这个集体中,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5)逐步达到同工同酬。虽然社会各方及相关部门要求,在同一单位内应同工同酬,但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学校现阶段难以做到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对此,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缩小编内、编外人员待遇上的差距,一旦条件成熟,应尽快实现同工同酬。
4.6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目前绝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编内人数与在校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衡。国家针对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均指明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应积极向各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根据学校在校生规模重新核编,这是解决编外人员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1]林刚.学院编外人员管理问题及对策刍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3):8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5/info8945.htmt,2005-02-28.
[3]中国青年报(北京),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不足 职教老师缺口40万[EB/OL].http://news.163.com/08/0714/07/4GQ1B22C000120GU.html,2008-07-14.
[4]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G717
B
1671-1246(2011)01-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