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制度创新与管理瓶颈

2021-12-02 19:57姚远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编外人员硕士中心

瞿 阳,姚远方

(1.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农业科研型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受到编制和岗位数量的限制,仅靠编内人员无法完成所有工作,因此不得不根据工作需求,向社会招聘编外人员[1]。文章以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例,介绍了中心在编外人员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现阶段发展遇到的瓶颈。中心是专门从事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事业单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持续增加,中心在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层层推进,严格控制编制数量,为弥补在编人员短缺的弱势,中心不断扩充编外人员力量,并在薪酬福利、职称评聘、在职深造、后勤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不断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稳定和优化编外人员队伍结构,逐步培养和凝聚优秀编外人员。

1 编外人员发展情况

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编外人员队伍的稳定性。2015年—2021年编外人员队伍有序发展,编外人员比例逐步增加[2],2015年中心编外人员150人,占全体人员的63.8%;2016年编外人员153人,占全体人员的62.7%;2017年编外人员158人,占全体人员的61.2%;2018年编外人员174人,占全体人员的62.1%;2019年编外人员239人,占全体人员的67.7%;2020年编外人员262人,占全体人员的70%;2021年,中心现有编外人员266人,占中心全体人员的7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编外人员趋于稳定,2015年编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2人;2016年编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8人;2017年编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0人;2018年编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0人;2019年编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5人;2020年编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8人;2021年,编外博士7人、硕士82人、本科101人。编外人员广泛分布在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试验辅助、公共管理等岗位,做为中心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逐步成为专业技术及管理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稳定编外人员的主要做法

编外人员管理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一般而言,编外人员在工资报酬、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与编内人员存在差异[3],诸如此类不平等,编外人员会认为自己是集体里的“二等公民”,这种客观上的身份歧视,与公平公正的现代理念相去甚远,长此以往,编外人员的稳定性变差,流动性变强,造成了人员流失。

中心经过不断研究与调整,注重编内和编外人员统一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编外人员的招录、使用、管理处于有序状态。

2.1 建立优质优酬、多劳多得的编外人员薪酬机制[4]

中心建立了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奖励为主的分配机制,实行了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等自主灵活的分配办法;坚持编外和编内人员同工同酬,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相应的岗位津贴,根据工作量作相应的调整;针对不同的工作年限,设置相应的薪级工资;按规定与编外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切实贯彻“一视同仁”的薪酬福利制度,从本质上提升编外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

2.2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中心陆续出台了适用于编内和编外全体人员的激励办法,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暂行管理办法》,编外人员参加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作出贡献,经成果转化办公室审核、公示,同样可以享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编外人员获得科技奖励、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新产品等职务成果,经科研管理部核实、奖励额度核算,奖励结果经中心学术委员会审核,公示无异议,同样享受奖金奖励;颁布了《中心内聘专业技术职务管理规定》,中心内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年进行一次,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已取得社会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编外人员均可申报,每个内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一个聘期为五年,聘期满须参加续聘考核,首聘和续聘均由评聘委员会成员进行评议,申报人须获得评聘委员会出席成员超过70%的票数,方可首聘或续聘。

这一系列举措鼓励了编外人员多干事、干成事,只要为中心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就能与编内人员一样享受相应的待遇,进一步激发调动了编外人员的创新活力,最大限度调动编外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5]。

2.3 鼓励继续学习和深造

鼓励编外青年科技人员继续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对于工作满2年的编外人员可以提出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申请,根据工作年限给予经费支持,工作满2年的中心承担60%的学费,工作满3年的中心承担70%的学费,工作满4年的中心承担80%的学费,工作满5年及以上的编外人员中心承担100%的学费。同时,积极为编外人员创造成长条件,推荐编外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编外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个编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4 加大对编外人员人文关怀

中心成立编外人员党组织,为编外人员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开辟通道,将编外人员的入党纳入中心党组织工作范畴,定期组织编外党员进行专项学习,热忱关心和帮助编外党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设立编外困难党员补助,主要对“生活困难”的编外党员提供精神慰问和资金帮扶;将编外人员纳入工会管理,鼓励编外人员参与中心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享受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尊重编外人员的权利,鼓励编外人员为中心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编外人员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5 重视编外人员工作及生活保障

根据北京市相关政策,结合中心实际,对于政治思想上进、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工作踏实努力的编外人员,中心择优为其申请办理人才引进,解决编制,落实配偶及子女户籍;为编外人员提供周转宿舍,解决编外人员住房难问题;帮助编外人员子女入托、入学,解除编外人员后顾之忧。

3 编外人员管理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

中心主动发现并解决编外人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大限度地调动编外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多年的编外人员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高学历编外人员越来越重视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编外人员申报人才项目、科研项目具有局限性,中心注重人才梯度建设,多方式多渠道为编外人员提供发展空间,鼓励编外人员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及科研项目,但常常因为“编外”身份问题导致无法申报[6]。为此,建议取消人员“身份”区别对待,真正做到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为优秀编外人员提供人才项目、科研项目申报途径,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多种方式,提升青年人才专业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心不断探索编外人员管理模式,编外人员一方面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及时成为中心科研辅助及成果推广等工作的补充力量,另一方面以其创新上进的特质,在中心不断为高学历编外人员创造培养空间、注重编外人才建设的前提下,正在成为专业技术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编外人员硕士中心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关于高校体育场馆编外人员管理制度的建议
探讨市级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管理问题及对策
基层公立医院现行工资制度下编外人员薪酬管理探讨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