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2011-08-15 00:45李清华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李清华,杨 军

(1.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2.重庆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7)

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李清华1,杨 军2

(1.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2.重庆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7)

主要以 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对 120余篇国内关于中小学学校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方面去思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从家庭教育角度去思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有待加强。另外,当今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仍然不够,有待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中小学校;学校心理学;心理健康

一、学校心理学概述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为学校教育服务的重要途径。学校心理学以发展性辅导为主,以预防性辅导为辅,以学生的人格、身心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咨询。实质上它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学问,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1]2-3它在我国的发展起步却较晚,才十几年的历史,1993年我国才有第一个学校心理学的专业组织。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上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甚至还包括班级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的讲课评估等,但凡学校中有关心理学的问题,都是学校心理学的服务范围。从狭义上讲,我国学者认为,学校心理学主要研究 5~24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儿童和青少年所遇到的发展性问题为主,障碍性问题为辅。[2]2-4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信仰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广大青少年的成长。适应社会、适应学校环境对这些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2]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外的调查资料来看,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令人担忧,因此对学校心理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本文拟就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推进此项研究向更科学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以往研究综述

以往关于中小学学校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和积极心理学角度的学校心理学研究四个方面。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应良好,且具有相对稳定、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六大特征,即: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和谐、反应适度。[1]而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呈现种种问题。汪明和卢玲利 (2010)采用华东师大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研究工具,对安徽阜阳市及所属县区农民工子女寄宿生较多的学校,采用分层取样,抽取了 900名来自农村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留守寄宿学生还是非留守学生,在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上都占了很大比例,其他几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3]胡云霞、董正旺(2009)也采用MHT对福建省 10所学校 1 032名中小学生做了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冲动 gt;恐怖 gt;身体症状 gt;对人焦虑 gt;过敏 gt;自责 gt;学习焦虑 gt;孤独倾向;(2)各年级焦虑倾向检出率随年级升高而递增,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相比有增高现象,其中初一年级学生由于不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则出现“V”形低谷;(3)从性别上看,焦虑倾向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 (P〈0.01)。[4]杨兆华等人(2010)也采用MHT-CR量表对德阳市2 030名中小学生做了调查,结果也发现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有学习焦虑的问题,其他几个方面问题也占了一定比例。[5]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应该快乐、健康地成长,然而大量研究都表明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出现了众多心理问题,是何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总结以往的研究显示,导致中小学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自身因素,尤其是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极大的变化而造成的不适应;(2)学校和家庭因素,考试压力,学校和家长的期望,还有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溺爱等不良教育方式越来越多;(3)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变,淫秽的书刊、录像、网吧、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等,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关于措施方面的研究,胡云霞等 (2009)特别强调家庭教育。[4]刘晓静 (2010)提出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强调学校教育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6]王翠梅 (2009)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三点措施:(1)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体,共同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问题;(2)留守儿童父母应尽可能地保持与小孩的沟通与联系,倾听子女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3)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建议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数据库,定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请心理专家给孩子引导、讲学。[7]杨兆华等人(2010)提出建立“医校共育”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建立“快乐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和活动、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开展家长联谊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评价。[5]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8]28-29学校心理学开始于 20世纪 2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工作为标志,学校心理学作为一种职业,于 20世纪 60年代在美国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认,随后十年间,心理教育学作为一门颇具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学科在发达国家普遍引起重视。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萌芽其实在数千年前就有了,伟大的孔子就是古代杰出的代表。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我国高校萌芽,随之才慢慢扩展到中小学,直到现在,它在我国的开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2]叶一舵 (2008)总结为五点:(1)呼声高涨,但观念并未到位,突出表现为行动上落实不够或形式主义还较严重;(2)宏观政策明确,但缺乏具体化操作方案,突出表现为政策导向与落实及监督措施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3)异军突起,但缺乏其他教育的支持与配合,突出表现为心理健康教师的“孤军奋战”;(4)师资队伍建设虽得到重视,但进程缓慢,突出表现为师资数量仍然严重不足,质量普遍不高;(5)相关活动层出不穷,尽显繁荣,但大多缺乏规划、规范,且管理混乱、薄弱,突出表现为短期行为明显,功利色彩浓厚。[9]浙江作为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心理健康教育也启动较早,前不久,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课题组采用自编调研提纲,考察了浙江省 59所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结果显示,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办学理念带动、科研课题引领、校本课程开发、班级管理渗透、专职兼职运行、现代手段支撑和区域整体推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存在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均衡、师资队伍建设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他们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中小学绩效考核的指标,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学历资质等措施。[10]苏计峰等人(2008)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状况:认识观念模糊、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育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化等表现,主张从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机构、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师资培训等方面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11]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设置和途径等方面,王小棉(2006)指出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是按学科课程的形式安排的,沿用学科教学模式,或只是运用角色扮演、学生讨论等较简单的形式,大多数学生缺乏体验和感受,而一些事先经过充分准备和演练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显得不真实、不自然,因此他的研究强调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种走向真实与自然的形式。[12]俞雷(2007)强调对心理健康隐性课程的开发,即学校在进行常规教学活动的同时,通过无意识的感染、熏陶、认同等教育方式使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发挥个人潜能。他提出学科渗透、寓教于“动”、优化环境三条途径。[13]

3.学校心理学家的现状及培养

学校心理学家拥有教育心理测量和评估的专业知识背景,在学校组织中主要的任务是: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与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校领导交流;对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班级的管理提供咨询和进行评估。他们扮演着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习的辅导者以及职业选择的指导者等角色。[14]200-245廖全明和刘宗发 (2006)指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科班式的学校专业培养模式和半路出家式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等两种典型师资培养模式,但存在着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脱节、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混为一谈等问题,他们提出通过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教法体系等措施加以解决。[15]杨飒飒(2007)对职校的心理辅导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训练提出的三项要求(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合格证书;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以外,认为一个合格的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1)高尚的职业道德;(2)优良的个性品质;(3)扎实的心理学与辅导学理论知识;(4)熟练掌握辅导的方法与技术;(5)有实际工作经验。[16]

4.学校心理学研究新思路——积极心理学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思路,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都具有多种基本需要,都重视自我发展。方学虹 (2010)指出消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注于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偏移、功效的降低。积极心理学将开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17]张玉凤、王承清(2009)主张在积极理念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18]杨鲁静、徐光兴(2009)提出在积极心理学导向下,学校心理学应将预防医学、公共教育与心理咨询和矫治整合为一个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大目标,从分级预防的角度来开展学校心理学的工作。具体措施有建设积极的班级环境、促进家校协作、引入“转介前积极干预小组”等方式。[19]

三、未来前景的思考

1.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流程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不多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日益重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匮乏。因此,关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挺多,研究中也都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然而有很多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如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得到普及,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还是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和学校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从而对其重视不够。所以笔者建议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1]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杨玲,赵国军.学校心理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 汪明,卢玲利.农村留守寄宿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 胡云霞,董正旺.福建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3).

[5] 杨兆华,李亚萍,蔡世春,等.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4).

[6] 刘晓静.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7] 王翠梅.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研究[J].才智,2009(31).

[8]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第三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10]陈永胜.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6).

[11]苏计峰,张锋,刘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12]王小棉.心理健康教育走向真实与自然——兼评学科课程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13]俞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几种途径[J].天津教育,2007(3).

[14]李伟建.学校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5]廖全明,刘宗发.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11).

[16]杨飒飒.浅论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

[17]方学虹.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知识经济,2010(4).

[18]张玉凤,王承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观[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1).

[19]杨鲁静,徐光兴.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领域的发展和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5).

【责任编辑 冯自变】

2011-03-10

李清华 (1987-),女,土家族,重庆石柱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杨 军(1987-),男,土家族,重庆秀山人,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在读研究生。

1672-2035(2011)03-0150-03

G444

B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