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的契合
——从类型学看《红字》与《灰舞鞋》

2011-08-15 00:45李飞飞
关键词:白兰类型学舞鞋

李飞飞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文学】

隐性的契合
——从类型学看《红字》与《灰舞鞋》

李飞飞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红字》是美国近代作家霍桑的小说成名作,《灰舞鞋》则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虽然两位作家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这两部作品由于艺术思维、艺术品质的相通,在诗学特征上表现出了隐性的契合,具有类型学层面的相似特征,即:内容题材的相似、人物形象的相似、表现手法的相似。具体来说,两部作品都通过爱情题材,运用相似的表现手法,分别塑造了海斯特·白兰和小穗子两个相似的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性形象,且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个体自我情感,肯定人性中勇与善的美德,传达出了自由平等的理念。

红字;灰舞鞋;类型学;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霍桑,19世纪美国影响最大的浪漫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1850年创作的小说《红字》是他的代表作,曾被亨利·詹姆斯誉为“想象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严歌苓,20世纪 50年代出生的中国当代女作家,小说《灰舞鞋》是其穗子系列作品之一。两部作品虽然相隔一个多世纪,分属美、中文学史,但是两者却具有类型学层面的相似特征。类型学是比较文学学科里的概念,曹顺庆在《比较文学教程》中对“类型学”进行了概念界定:“在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类型学(typology)研究的目标就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的文化差异”。[1]158即类型学的研究对象是那些产生于不同时空、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圈,在不同时代以不同语言从事创作,却由于艺术意识、艺术思维、艺术品质上的相通而呈现出共通的诗学特征的文学现象。类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内容题材的相似、人物形象的相似、表现手法的相似以及思潮流派的相似等几方面。霍桑和严歌苓分别在各自的作品中都通过爱情题材,运用相似的表现手法,分别塑造了海斯特·白兰和小穗子两个相似的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性形象,且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个体自我情感,肯定人性中勇与善的美德,传达出了自由平等的理念。

一、内容题材的相似

“世界各民族没有直接历史接触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内容题材相似甚至近似雷同的现象,这是类型学研究中一个颇为引人入胜的领域。”[1]160《红字》和《灰舞鞋》两部作品就可以作为这方面一个研究实例。

霍桑的《红字》以 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当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少妇海斯特·白兰以为丈夫死去,便和清教徒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由此犯下通奸罪。面对教会的审判,她拒绝说出情人是谁,于是教会惩罚她戴着红字 A(“通奸”一词英语“Adultery”的首写字母)示众。在人们的排斥和羞辱中,她却以德报怨,用善行逐渐赢得了众人的尊重。而牧师由于懦弱没有与白兰一起承担苦难,深受良心的谴责,最终鼓足勇气承担了罪责,死在了白兰的怀里。而严歌苓的《灰舞鞋》同样也是以文革时期的爱情悲剧为题材,讲述了文艺女兵小穗子在那个禁欲年代里的坎坷遭遇。小穗子爱上了男兵邵冬骏,但懦弱的邵冬骏面对上级的压力背叛了小穗子。于是小穗子成了众矢之的,被众人嘲弄和不齿。但她没有怯懦,最终用自己的执著和善良获得了新的生活和爱情。

两部作品均以爱情为题材,且都把主人公的爱情放在了禁欲的时代,从而使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和小穗子都成为了游走于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物。她们的价值判断与主流价值观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因此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最终形成了悲剧。而两部作品正是通过主人公在这一冲突和矛盾之中的执著与不屈服,呈现出了丰富深邃的“人性”内涵,引起了读者的悲悯之情和深深的反思。因此,可以说《红字》和《灰舞鞋》两部作品在内容题材方面很相似。

二、人物形象的相似

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内容题材方面有相似之处,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很类似。《红字》的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与《灰舞鞋》的主人公小穗子在经历、性格等方面都有可比性:

第一,两位女主人公的经历很相似。《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以为丈夫死了,与牧师相恋,并生下了女儿,因此受到当时加尔文教政教合一机关的审判,同时也受到众人的集体排斥。而情人丁梅斯代尔却因为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懦弱的性格选择了回避,海斯特·白兰只能一个人承受苦难。《灰舞鞋》的主人公小穗子在一次危险中被男兵邵冬骏所救,从此开始了自己青涩而执著的初恋。但在那个禁欲的年代,爱情是腐朽的、丑陋的,是被人们蔑视的。他们的爱情很快被发现,小穗子成了被众人驱逐的“孤雁”。面对社会的压力,懦弱的邵冬骏选择了逃避和背叛,小穗子只能一个人和周围环境“角斗”。两位女主人公同生在蔑视爱情的年代,都因为追求真爱而遭遇到不公正待遇,而爱人又都因为怯懦选择了逃避(丁梅斯代尔临死前坦白了一切),留下她们自己独立勇敢地承担一切,最后又都用自己的坚忍和善良获得了新的生活。所以我们说两位作者对自己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构思很相似。

第二,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很相似。首先,在爱情面前,两人都表现出强烈的热忱和执著,即使众叛亲离也无怨无悔。海斯特·白兰明知道不能和牧师相爱,却义无反顾地为她生下孩子。小穗子为了挽回爱情,不惜毁掉自己的生命,“她心情悲壮,她让人看看,为她认为神圣的东西她可以血淋淋地去角斗。什么都不能阻止她和冬骏用目光、用神思、用心灵去悄悄地爱”。[2]53其次,她们都有着母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海斯特·白兰在清教徒的审判之下,对情人的名字始终守口如瓶;且当自己海外归来的丈夫暗中折磨牧师时,她勇敢地站出来揭穿丈夫的阴谋来保护爱人,甚至选择私奔以求爱人的心灵获得宁静,“当他怀着恐怖的战栗向这个被摒弃的女人求救,以抵御他本能感觉到的敌人时,她的整个灵魂都受到了震动。而且她确信他有权要求她竭力相助”。[3]65小穗子面对上级软硬兼施的手段,始终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即使爱人早已把他们的书信作为罪证上交,她也首先想到“他受到的逼迫一定不比她少,顿时之间,觉得一切都值了,包括死”。[2]43就像《灰舞鞋》里写的:“后来做了作家的小穗子想,原来舞蹈上万年来承袭一个古老使命,那就是作为供奉与牺牲而献给一个男子”。[2]38作为爱情最忠诚的舞者的她们,这无疑是她们自身最真实的写照。

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者为我们塑造出了两个相似的“地母”形象——她们用勇敢和坚忍在主流文化、观念的夹缝中磨砺辗转,同时又用自身的母性意识和牺牲精神宽恕、拯救别人。

三、表现手法的相似

世界各民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类型学层面的相似有着较丰富的形态构成,如场景设置、意象营造、描写手法等等,而《红字》和《灰舞鞋》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场景设置方面有相似之处。《红字》中有一章专门描写海斯特·白兰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清教法庭审判的场景。这一场景中,有审判者牧师,有被审者海斯特·白兰,还有观看者同时也是审判者的市井百姓。作者对他们的言行以及心理活动都作了生动的描写,使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在《灰舞鞋》里也有这样的场景。邵冬骏把小穗子的情书上交以后,团里开了小穗子的批判会。那也是一个喧闹的“刑场”:有政委、队长来主持,有众多队友来发言批判,小穗子如小丑一样被大家用轻蔑的眼光来审视。在这一场景中,各类角色的真面目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第二,描写手法也有可比性。两部作品都采用了多重视角来写。同一件事,从主人公、审判者、看客等多重视角来叙述,以此揭示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原因在于人物世界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得以更清晰地表达。另外,对主人公的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也是这两部作品共同的精彩之处。

第三,主人公的离去归来模式。海斯特·白兰在情人死后选择了离开,但最后又回到了原地。小穗子也在爱情失败后选择了南部边境,两年之后又回到北京。两人离开伤心地之后又都回到原地,并以新的心情和状态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此外,两部作品所蕴含的主题理念,如反对教条清规对人性的扼杀、关注个体自我情感、肯定人与人之间应该自由平等都有相似之处。而两部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相通之处,是因为一方面虽然两位作家所处时代不同,但在各自的国家都曾经历了人们对个性和欲望的畸形压制的“禁欲时代”;另一方面,严歌苓曾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学习,吸收了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对人的价值观的透视,开始用西方文艺理论的价值判断来重新审视“东方人类”。但毕竟严歌苓长于中国,与西方人霍桑在文化观念上还是有差异的,所以两部作品同中有异。《红字》更倾向于心灵的忏悔、灵魂的救赎,而《灰舞鞋》则更倾向于现世的回报。因此,前者以丁梅斯代尔的临终忏悔结束,后者以小穗子收获新的爱情告终。总之,这两部作品为我们做类型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1] 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严歌苓.吴川是个黄女孩[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

[3] 霍桑.红字[M].侍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672-2035(2011)03-0086-02

I106.4

B

2011-03-26

李飞飞 (1984-),女,河南新乡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 冯自变】

猜你喜欢
白兰类型学舞鞋
心上的白兰树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乘风破“难”开新局 白兰姐妹伴身边——晋江市妇联改革创新见实效
一双粉色的舞鞋
童年的白兰鸽
秘密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流泪的红舞鞋
红舞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