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建忠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职业高级中学,江苏 江阴 214423)
[教学改革与实践]
推进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的策略选择
盛建忠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职业高级中学,江苏 江阴 214423)
数学在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职校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推进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已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论文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分析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为推进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提出要把握数学课程基本特征,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利用职校生的学习心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彰显数学教育工具价值,使其与专业相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原则,改革数学学业评价。
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策略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数学是职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文化课或专业基础课,对促进职校生学好专业、提高职校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奠定职校生生涯发展基础以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当前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数学课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实效性差,学生学习困难,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推进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已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该研究,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分析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其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推进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的若干基本策略。
这是就数学课程目标设计而言的。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并能在一线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总和,是对个体能力的整体性概括,是个体将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内化、迁移和运用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工作任务的整合能力结构。而数学课程具有能培养职校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特征,数学教育则是培养和提升职校生方法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数学内容的抽象性特征来分析,数学的抽象只是在量和形上的抽象,而舍弃任何物质运动形态的规定性,这因此决定反思和探索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数学学习可以增强职校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而这更容易使职校生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扮演角色,培养职校生适应社会能力;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因此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促使职校生独立思考,关注职校生的智力参与和思维过程,培养职校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能力。从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特征来分析,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特征可以培养职校生思维更为严密、更为程序化,而非逻辑性特征可以培养职校生的自由想象和创造能力。从这个角度说,数学学习能够促进职校生的学习态度、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的发展,培养职校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数学语言的形式化特征来分析,数学语言是一种形式化的、简略的、通用的语言,是信息流通的最佳载体,一切信息可以通过数字化处理转化为数字。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到,职业学校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和提升职校生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从数学课程基本特征来看,在推进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尤其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目标设计)中,要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基本特征,培养和提升职校生综合职业能力,把数学学习和培养职校生综合职业能力结合起来。
这是就调动职校生数学学习兴趣而言的。总体来看,职校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困难,学习效果差,由此导致职业教育质量不高。这尤其体现在数学学习上。而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推进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中,要认真研究并根据职校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和特点,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这是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现状以及职校生学习心理特征,为提高职校生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推进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可尝试采取如下举措:其一,确立“学校无差生”学生观。要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职校生是次等生的传统观念,转而确立“学校无差生”学生观,引导职校生确立起自信,相信每个学生,以学生为本位,师生感情融洽,彼此相互尊重,真诚地关心每一个职校生,是激发职校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其二,巧妙创设数学学习问题情境。通过尝试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探索解决问题得到的知识是最牢固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尽力把教科书知识转化为职校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其尝试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学习《排列组合》一章中的“组合”一节内容为例,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四位同学互相用手机传递短信,请问共传递了多少条信息?于是,有的同学立即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图,作统计,找答案;有的干脆四人一组进行互相数数来找答案。其三,针对不同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伴随着扩招,职校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更加参差不齐。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展。于是,实行分层教学成为必要。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中职学校实施分层次教学。学生入学后,根据所学专业和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设置教学大纲;教学不但要从现实出发,考虑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更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要因人制宜,设计阶段目标,要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应以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其四,倡导互动、合作的数学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以学习《直线的方程》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将本单元或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分配学习任务,教师只是提出学习的要求,学生则通过协商和沟通进行合作学习。此外,灵活采用职校生普遍感兴趣的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激发职校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
这是就数学教育与专业学习的关系而言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因而要强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而文化课是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数学课既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要满足职校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需求,更是一门必备的工具课,可以奠定学习专业课的重要知识基础,对专业课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职校生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对理工科专业来说更是如此。从这个角度说,为职校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质是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功能所在。因此,理应彰显数学教育的工具价值,把数学教育与专业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为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突出数学教学的专业特色,加强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扩大专业向数学的渗透,填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短缺,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为使数学教育与专业学习很好地相结合,可以采取如下举措:其一,重新制定数学教学大纲。结合各专业特色,教师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了解本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职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数学教学为例,就要从数学的基本常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际需要来选编适合职校生学习的必要内容。其二,引导职校生在应用中学习数学。教学过程要改变采用讲述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推证公式、讲解例题的传统模式,应尽可能突显知识的应用,注意避免陷入数学计算式游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领略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知识讲解时,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和几何化的说明可以增强直观,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维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案例,在数学教学中五点作图法画正弦曲线非常重要,认真学习这些知识可为今后学习单相、三相交流电打下基础。为让职校生更深地了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职业学校通常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比赛,并使其制度化。比如,不少职业学校定期举办数学建模比赛和数学竞赛,在比赛中,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搜集实际背景材料,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其三,要注重采用数学工具。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或计算器等数学工具完成,要倡导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重视采用数学工具。这不仅可以节省学生的计算时间,而且可以培养职校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数学问题,通过数表、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迅速准确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习惯。
这是就数学学业评价而言的。学业评价是指导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指挥棒。然而,传统的学业评价模式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瓶颈”。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关于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提出要“加快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这些规定也理应成为改革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学业评价的指导思想。据此,并结合分析职业院校数学教育的性质、目标和特点,根据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为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原则,改革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学业评价。其重点则是理清改革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学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思路与原则。在基本思路上,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衡量学生职业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不仅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业成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而且要注重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注重学生就业和在岗提高的需求,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优质非智力因素潜能的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原则上,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发展,而且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个性、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发展;评价方法要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比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1]周芹,曾祥麒,陈英.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35).
[2]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8.
G718.5
A
1673-0046(2011)11-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