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1-08-15 00:49高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考核院校

高洁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高洁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广泛应用,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技能素质,因此,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他们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以便为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就业率逐渐成为评判高校的一种手段,学生的能力直接反映出学校的水平。如何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就业中处于不败之地,这就给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难题

1.生源的水平差异性较大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较杂,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职高学生,还有对口升学的学生,再加上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差异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不同程度接受过计算机教育,比如对口升学的学生对基础课教材熟悉,具备一定的应用基础,还有个别学生已获得了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还有一部分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但是仅仅局限于QQ聊天、游戏等;还有部分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及应用水平差异很大。

2.无法满足当今高职院校面临的形势要求

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较差

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讲授与实践相分离的形式,教学方式还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课堂讲授过细、过多,学生缺乏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师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少,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4.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不强

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大,平时考核次数太少,基本上是“一次考试定成绩”,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考试带有投机性,也会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产生。少数教师对考试重视程度不够,平时成绩的考查和记分有很大的随意性,诸多人为因素使考试达不到检查教学质量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在考查的目标上,对理论知识要求过多,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二、教学改革内容及方向

结合以上提出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可以在现有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进,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1.开展计算机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危机意识

针对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以就业为导向,分析目前用人单位的用工取向以及员工的核心竞争能力,专业技能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竞争中的优势,让学生在课程开设前有充分的认识。

2.针对性教学

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组教学,即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将学生分组,将入学前已经学习过计算机且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任命为组长,其他的学生为组员,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同学单独为一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重点辅导组长和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同学,然后让组员在组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作业。最后让组长和组员共同完成所学知识的实践总结,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协作精神,而且在实践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层,按照不同层次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

3.任务驱动型教学

“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当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和老师两者之间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教材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实践的任务,通过学生完成这些小任务,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达到学习的目标。

4.教辅实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学会了课堂上的知识,却不能把它应用到工作中去,这是很多学生都有的经历,这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选择接近工作实践的案例来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多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5.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

对一门课程来说,考核手段是非常重要的,能公正合理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既然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应该逐步淡化理论考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可以把大型综合实验或者平时实践课的实践报告作为主要考核手段,例如,借鉴国外教育评价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在一台专用的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本学期课程学习期间所做的所有操作试验和作品,都存放入个人文件夹中,在学期末,学生将本学期所做的作业,对课程学习的收获,个人作品等制作成个人主页,教师根据学生成果的水平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同时它还是一种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能力和特长的学生给予了自由创作的空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1]周淑梅.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8,(9).

[2]何思文.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改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6):192-193.

[3]汪靖,林植,刘光蓉.基于任务驱动的分级竞争模式计算机实验教学研究[J].电脑学习,2009,(3):88-89.

[4]徐启明.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J].咸宁学院学报,2009,(6):45-47.

[5]陈旭生,郭颂.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教改纵横,2009,(2):55-57.

G718.5

A

1673-0046(2011)04-0057-02

猜你喜欢
计算机考核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计算机操作系统
内部考核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