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解析

2011-08-15 00:42马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障碍青少年

马平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解析

马平

青少年;心理行为;解析

80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身体上的疾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差,或者对社会适应能力差,那么仍然不能称为健康。而这种不健康状态,对人的生活影响往往超过了某些身体上的疾病,所以,务必提高对这种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

青少年时期,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是依赖性的童年期发育到独立自主的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他们既要适应生理变化带来的问题,又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因此更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召开了“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制定WHO指导方针”的国际性会议,研究本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强调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精神卫生服务。通过国内大量调研资料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头号大敌。而我们的家庭是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而恰恰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炼轻心里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左右,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5%以上。更为严重的是,一份调查显示曾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可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性。现就常见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 焦虑症

焦虑症是青少年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常常与许多精神障碍合并存在。是一组以过分焦虑、担心为主要症状的情绪障碍,患病率6%~12%,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原因分析:焦虑青少年在早期具有行为抑制气质,对不熟悉的环境或人群,表现特别的害羞、害怕和退缩倾向,追踪研究发现行为抑制气质有发生多种焦虑或抑郁障碍的风险[1]。婴儿期不安全型依恋,父母拒绝和抑制的教育方式、应激性生活事件(如考试失利、亲人死亡)是其影响因素。

2 抑郁症

抑郁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为主要表现。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发病原因分析:遗传因素构成了抑郁、焦虑的易感性,在发病年龄和家族遗传密集度之间呈负相关,早发抑郁症家庭成员抑郁的患病率高;环境因素例如家庭不良环境、应激性生活事件对疾病可起促发作用,并影响疾病的表现。个体遭遇应激事件后,以不良的应付方式对待该事件者容易发生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常见临床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负性认知方式:自卑、缺乏自信、绝望、过分自责等等。以抑郁情绪为核心症状,伴有相应的思维改变,可继续表现为消极、酗酒吸烟、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功能损害等问题。

治疗方案: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非常有效,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临床上也取得进展性突破。

3 破坏性行为障碍

常起病于10岁以前,青春期达高峰。以违抗、敌意、对立、挑衅、粗野、不合作和破坏性行为为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对立、违抗的情绪和行为: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经常与老师家长对立,不服从管教;有的以隐蔽或被动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权威的挑战和敌对的情绪,不按学校或家庭的规则办事。常见的反社会行为有说谎、旷课、逃学、离家出走、纵火、盗窃、欺骗等;攻击行为有打人、毁物、抢劫、性攻击、过分好斗等。这些行为可单独或混合出现,可表现为个人或团伙行为,校园暴力、打架斗殴、性侵犯等,甚至造成青少年犯罪。

治疗方案:这类青少年治疗必须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干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4 性心理障碍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由于性腺的发育成熟,出现了性冲动和性要求,并且对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性心理障碍也随之产生。

性心理障碍主要包括:①性偏好障碍以恋物症常见,几乎仅见于男性,表现为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丝袜、胸罩、内裤等),抚摸、闻嗅这类物品,有的伴手淫而获得满足。②性身份障碍对自己的性别感到苦恼、厌恶,渴望或坚称自己为另一性别。穿着异性服饰、发型,对同性伙伴产生爱慕等。

手淫:现在公认为是一种正常性活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为了满足性欲而出现手淫现象,一般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但有的青少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手淫对身体有害,从而产生罪恶感、恐惧感、自卑感及内疚感,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治疗方案:以心理治疗为主,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知识,让其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育青少年通过意志克服性偏离倾向。鼓励用文娱、体育以及其他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可采用厌恶治疗[2]。

5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当代社会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好奇心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

主要表现:沉迷于网络,不断增加上网时间;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明显的焦躁不安,烦躁易怒;也知道上网对学习生活不利,却无法阻止自己;逐渐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自卑等,严重影响学习及家庭生活。

治疗方案:要采取综合性心理干预策略,包括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学校干预等,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可适当使用药物治疗。

6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常在青少年期和成人早期发病。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障碍,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疼躯体不适,对亲人同学冷漠,过度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等等,如不积极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能力。

总之,在治疗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足够剂量及疗程的抗精神病药物正规治疗,以及心理康复治疗帮助青少年早日回归社会。

[1]苏林雁,王长虹,等.青春期心理与行为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04.

[2]Halpem CT,Young ML,Waller MW,et al.Prewalence of partner violence in same sex romantic and sexual relationships in a national samaple of adolescents.J Adolescent Health,2004,35:124-131.

138000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儿科

焦虑障碍的共同特征是过分的焦虑、担心、害怕。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改变和躯体症状,导致社会功能损害。与许多其他精神病理学现象不同,焦虑被认为是一种贯穿于发育阶段的正常情绪,是适应的和具有保护性的。

1.1 广泛性焦虑障碍 以不愉快的、消极的心境为主要体验,从消极方面推测事情的结果,过分的不必要的担心、自责。导致烦躁、好发脾气、易激惹。

1.2 社交性焦虑障碍 害怕暴露于不熟悉的人面前,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表现出特别的回避行为,持久的害怕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

1.3 急性焦虑发作 又称惊恐障碍,患者突然发作强烈的紧张、恐惧或不适,伴濒死感或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4 强迫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某些想法、冲动反复在脑海里出现,即使意识到没有必要,也无法摆脱,十分烦恼。常常反复检查、核对,强迫性仪式动作,从而是工作学习的效率大大减低。

治疗方案:在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之外,认知行为治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主要用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把认知因素结合到行为治疗方法中。旨在矫正焦虑障碍负性认知和继发的行为改变,协助青少年获得新的体验,发展新的技能。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障碍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