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体楠
(周口师范学院团委,河南周口466001)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实施以来,高校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自己全面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身体力行,能有效地把理论认知转化为社会实践。因此,分析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发挥高校团委的育人功能、引导功能、优化功能、提升功能,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事业、课外研究、校园文化等活动,是推动实践教学应有作用发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延伸,是增强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许多高校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实践教学的总体情况欠佳,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的特殊性,使其不能像某些自然学科的实验课那样能作具体的规定,教学大纲也只能对实践教学提出一些原则上的规定或粗略的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只能靠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这样就经常出现实践教学不能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首先是有的计划未落实。一些高校只把实践教学在形式上写入教学计划,但不具体落实。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只能把理论课当成一般的知识学习来对待,靠死记硬背,求得考试过关,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知与行的严重脱节。其次是有计划难落实。一些高校虽然把实践教学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但仅仅依靠理论课教师来落实,在时间上无法做具体安排,在经费上没有保障,使实践教学很难落到实处。有的高校让教师想办法,利用节假日和学生休息时间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积极性。再次是有选择的落实。有的高校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采取以点带面有选择的办法,组织少量的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也有的因为教师人员紧张,理论课教学采取大课形式进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程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体系、课程标准,其内容总结概括和科学反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相关社会实践的结晶,课程教学就是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接受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实践教学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处于一种不规范和不易考核的状态,因此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存在随意性。根据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活动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但目前的情况是教师承担这样的任务困难重重。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对完成教学任务影响不大,很少把实践教学纳入自己的教学内容来考虑,存在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的认识。有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某些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出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失和虚位现象,导致实践教学开展不规范,计划难以完成,学生参与不广泛,时间缺乏连续性,组织缺乏规范性,实施缺乏有效性。如组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等实践教学活动中,什么时间组织课堂讨论,什么时间选择案例分析,什么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发挥,没有形成合理严密的计划,更无监督和考核,造成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能把理论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内化、升华为一种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养成良好的品格、精神、素质和能力。但目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被过度给予,指导教师只告诉学生实践主题,至于这个主题是如何确定的、是否科学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该怎样解决等,都缺少明确而具体的指导。换言之,整个实践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事先不知道该怎样做,事后也不知道做得怎样,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也往往缺乏激励性,指导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成一些学生对这种实践教学应付了事,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实践教学无论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作为一个专项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学生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协调的问题,当前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一是将实践教学融入到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由团委等行政部门主导。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约资源、节省时间,缺点是学生的参与面小,部分学生享受不到平等的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二是基于管理上的便利,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分割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另外一部分是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许多高校采取后一种模式进行,没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造成了学校资源的浪费,很难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更缺乏重点扶持、重点指导以及适当的评价机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的则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2]。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大学生亲身体会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高校团委与理论课主管部门一起根据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目标、计划及考核评价办法,并由任课教师、团干部共同组织实施,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缓解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的困难,而且可以解决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因为高校团委在实践教学中有其独特的组织和活动优势,组织上是团员青年学生的忠实代表,活动上有抓手,有阵地。
高校团委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党团知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等职能,与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团委组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先进性,“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团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其一项重要原则。坚持对青年的分类教育引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共青团的职能所在。另一方面表现为时空广延性。从团员个体来看,团的意识伴随团员的身份作用于主体活动的一切时空;从高校团委的活动情况来看,它涉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
青年学生是一群有朝气、有活力、有表现欲的群体,这一特点决定了通过组织其参加一些丰富多彩实践活动的可能性,而“活动”是高校团委有效开展工作的一个“抓手”。高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有着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自律性。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自觉自愿地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知与自律的自觉性。其次表现为活动的灵活多样性。它大致可归纳为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建设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每一项内容都包含着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且很多活动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任务的改变、需求的变化,又不断作出灵活多样和富有针对性的变化。第三表现为活动的实践性。实践性作为高校团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贯穿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一切工作中;高校团委适应不同时期学生成才的不同需求,在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青年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争强好胜、求新求异的本能在同辈群体氛围的刺激下,很容易转化成创新欲望,进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创新能力。第四表现为活动氛围的感染性。高校团委通过自身组织及其指导下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实践教学中一支令人瞩目的有生力量,以其广泛参与、积极建设和注重引导的精神,大力营造求知、创新、团结、拼搏、实践、成才的浓厚氛围,学生身处其间,深受感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是联系主体人与客体物质之间的桥梁。人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检验和发展认识,最终达到更好地实践的目的。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指导作用。认识与实践这一辩证关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让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的观点、原理、方针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难,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并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动指南。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把握、调整自己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努力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自觉作出道德的判断和选择,实现学生价值取向由“应当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向“我想这样做”“我要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的转变,真正将理论内化为他们的信念,实现学生行为选择上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采纳,由“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3]。那么怎样实现呢?高校团委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载体,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又能实现共青团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有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实践问题,需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他们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高校团委在校内可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校史,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等活动,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高校生活;通过组织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通过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等实践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投入新的学习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名师报告会、校友访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找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钥匙;在纪念日、节庆日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通过演讲等形式纪念一二。九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前辈,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校外组织学生志愿宣传法律知识、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让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该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整体上阐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实践的理论结晶及其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合乎逻辑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团委可以通过社会观察活动组织实施,主要做法是组织团干部结合理论课教师讲授内容,拟定调查题目,明确调查目的,分组、分阶段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地区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学生能亲眼看到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听到农民的呼声,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产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通过调查,能提高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依靠科技去促进农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的责任感。通过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让团队精神、实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行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主题团日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依托团组织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现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该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尤其是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成果及其规律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团委通过参观考察活动实施,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参观改革开放的先进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让学生感受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果;邀请先进典型人物作先进事迹报告,学生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愿望;邀请专家学者做理论前沿讲座,让学生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还可以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做专题研究,参与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走向社会,又带着实际问题回到课堂,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这既可以促成学生正确思维模式的形成,又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协调能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从而实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校团委工作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高校团委工作更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长期性。高校团委工作纳入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能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长期坚持,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高校团委的优势也得以发挥,学校的资源也得以充分利用。而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将得以提高和强化,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等品德的相互转化与健康的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中发〔2004〕16号.
[2]张国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21-23.
[3]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上半月):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