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祎
(郑州师范学院教务处,河南郑州450044)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师范专科学校独立或与其他类型高校合并升格而成了一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这些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实力不强,知名度较小,院校合并等诸多因素,以致科研实力不强,学科力量薄弱,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
要明晰学科建设的涵义,必须从厘清学科和专业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开始。学科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第二个含义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而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专业一词虽然古已有之,但更多的是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结果,在西方高等教育领域没有和我们相对的学科分类意义上的“专业”概念。
学科与专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同: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并以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而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同时,二者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
此外,从办学层次的角度讲,专科时期学校的定位往往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更为注重和强调专业建设;而到本科阶段,除了仍然肩负这一重要使命外,还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自主创新,这就需要新建本科师范院校重视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层次。因此,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必须把学科建设当做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发展与创新。
师范专科学校升本以后,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科研水平不高,学科化程度相对偏低,相对于综合大学和理工科高校而言,新建师范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
1.学科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学科队伍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高水平的大学必然有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学科必然有实力较强的学科队伍。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科研队伍学历、职称、学缘、专业、年龄等结构不合理,占教师队伍相当大比例的新进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方面仍处于磨炼、提高阶段,人才断层现象严重,高层次人才偏少。
2.科研实力有待提高。师范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多以传统的基础学科为主,这种学科布局与国家在学科建设上的政策导向形成偏差。近年来,国家对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的审批和资助主要偏重于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高新技术学科、应用开发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这导致师范院校在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经费争取的竞争中丧失优势。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因此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整体科研水平仍然偏低,竞争力不强,缺少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标志性的学术成果。
3.学科整合程度相对偏低。学科的整合程度是衡量一所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升本以来的调整,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基本上实现了从相对单一的师范教育向师范非师范教育并重的转变。但是专业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学科实力的增强。专业以适应就业市场为目的,以细分为原则,出发点和归宿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学科建设更加侧重集约性、融合性,倾向于学术团体的力量和大兵团作战,目的在于创造出高层次、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成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建本科师范院校专业与专业之间交流融合不够,综而不合特点突出,学科专业间壁垒森严,极大地制约了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4.学科建设体制落后。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本科教育、教学经验不足,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教学、轻科研的教育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科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建立。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学科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师范院校的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中心工作在于教学。这种认识导致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缺乏健全规范的学科建设运行机制,没有领导、规划学科建设的专门机构;学科建设没有长远规划;在具体管理方式上重视行政管理,轻视学术规律。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最根本的就是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为基础的。”[1]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必须明确学科建设的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需要原则。新建师范院校在确定自己的学科规划时,必须考虑以下两点。一是要适应师范院校的目标定位。当前,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仍然是本科师范院校的重要功能,教师教育仍然是师范院校有比较优势的学科,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也必须考虑这点。二是要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科建设要“以开发地方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解决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2],选择发展迅速、活跃的学科领域,选准突破口,努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有效整合学校科研资源和科研力量,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
2.重点突破原则。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要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突出重点,凸显特色。一是要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优势作用,迅速培育亮点,打造王牌学科和优势专业。二是要重点建设特色学科,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学科体系与结构,“立足地域,充分彰显地域的差异性”[3]。
3.系统发展原则。学科建设是一个对学科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的过程,牵涉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人事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学校在学科建设中必须有系统观念,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冲突,形成合力,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其长期性和成果的滞后性等都增加了实际工作中的难度,因此,新建本科师范学院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1.凝练学科方向。学科方向不仅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特色,同时又体现了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凝练学科方向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继承性,善于从学校现有优势出发,从师范院校传统强项出发,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确立重点学科;二是注重发展性,善于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找准学科发展方向。凝练学科方向要突出三个重点:一要发挥优势,突出师范性,保留和加强传统师范类学科;二要突出应用性,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引,彰显特色为目标,明确并突出应用型学科方向;三要立足地方性,要认真调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努力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学科。
2.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不仅是开拓学科研究领域,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科建设良性发展的产物。新建本科师范院校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从事科研工作缺乏动力,科研评价体制缺乏规范性,评价方式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首先要提高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在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强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活动,提高科研人员对学术伦理观念的认识。第三要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促进科研发展。
3.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科建设的核心。新建师范院校普遍存在高层次后备人才不足、领军帅才缺乏的问题。要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首要的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学科。要把学术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有机联系起来,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好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工作。
4.加大制度建设。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学科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绩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不断强化和完善对学科建设的领导。要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大框架下,统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尤其是教授的作用,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的管理制度。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科建设的进程管理,逐渐完善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轨道。要打破学科、部门之间的壁垒,构建适于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部门协调联动的管理体制。三是要建立及时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学科建设的中期检查和验收评估工作。
[1]徐可.创一流学科 建一流大学: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袁贵仁教授[N].光明日报,2000-01-21(3).
[2]余建辉,俞国锋,黄俊燊.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原则与路径[J].莆田学院学报,2010(1):79-82.
[3]亢雄,李治山.地域、学科、教师、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创建特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