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四维教育路径

2011-08-15 00:43陈赵阳
关键词:价值体系青少年核心

陈赵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法律系,福建福清 350300)

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四维教育路径

陈赵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法律系,福建福清 350300)

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和要求转化成人民群众内在价值理念和外在自觉行动的强有力工具。坚持灌输教育、自我教育、全面教育和重点教育,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四个基本维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教育路径

一种价值体系要为民众所普遍认知和接受,不仅决定于理论本身的内在品质,更离不开对民众的教育引导。在世界各国,教育都是提高民众政治忠诚度和形成有凝聚力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1]江泽民曾明确指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和巩固,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工作。”[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群众头脑中不是自然而然能生成的,同样需要长期不懈的教育和引导。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教育始终居于基础性地位,而重点要把握好四个维度,即灌输教育、自我教育、全面教育和重点教育。

一、在灌输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灌输”是理论普及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可能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中自然而然产生,这种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为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精神实质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尽管是主体,但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成效。正如江泽民所强调的:“一个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教育都很重要,对于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都会起重要作用。”[3]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协调起来。

(一)学校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社会成员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必须重点发挥学校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作用。首先,从学校教育的目标来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体系之中。各级各类学校所培养的人必须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人,能够弘扬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人,能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并以此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作为衡量各级各类学校是否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准。其次,从学校教育的过程来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根据各个类型学校的特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方案,力求既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各级学校的层次性特点,又要注重不同阶段的整体性衔接。再次,从学校教育的途径来看,既要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要贯穿于学校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中国已经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尽快编写出各个教育阶段的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德育教材,针对各年龄段特征开设由图片描述到文字表达、由具体事例解析到理论阐述、由浅入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课程。此外,学校所开设的其他学科课程,也担负着传承科学知识、塑造健康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也要自觉地肩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各个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将“授业”与“传道”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家庭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的起点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和细胞,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和基点,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启蒙和熏陶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功能体现在个体起点意义上。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家庭中,家庭是儿童培育认知能力和道德意识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重要阶段的婴幼儿和青少年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岳母刺字”、“孟母断织教子”等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家庭教育对个体精神、人格成长、价值观塑造的特殊意义。这就要求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将家庭教育和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注入儿童的心灵。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还是一种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教育。家庭生活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人们从出生到年老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为家庭培养好成员,而且能为社会培养好公民。为此,在家庭中要注重培育家庭美德,树立良好的家庭风气,培养温馨的家庭亲情,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使家庭教育成为人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原动力。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家庭内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和力可以减弱学校、社会教育易于产生的逆反心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可以自然而有效地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延续性,这无疑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持续性效果。

(三)社会是对全体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大课堂

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在社会中完成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而改变,通过不断的社会学习和实践而加以锤炼。越是社会剧烈变迁的时代,越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社会教育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各种社会教育形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为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之中,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大课堂作用,将其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融为一体,与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融为一体,与职业培训和岗位教育融为一体,使广大群众在具体而扎实的社会学习和实践中领会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精神实质。

二、在自我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受教育者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同样,灌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自我教育能力。灌输教育只有在自我教育的前提下才能够完成,没有自我教育过程,灌输教育的目的则难以实现,也就是说,灌输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必须通过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才能被认识、接受和内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4]同样,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不仅需要提高“灌输教育”的艺术水平和魅力,更需要广大群众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为此,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意识和自主选择,根据人民群众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引导他们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启示和自我修正,逐步感悟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而言,首先,要引导群众在自身理论学习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了接受各种理性教育之外,群众还应当自觉地提高理论修养,认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只有自觉、主动、深入地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并以此为指导,有效地抵御庸俗、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为自己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要引导群众在情理交融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要引导群众理性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科学价值观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引导群众对反映庸俗价值观的有损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动机、行为倾向、行为结果产生鄙视、轻蔑、厌恶、否定的情感体验,而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动机、行为倾向、行为结果产生敬佩、赞许、喜爱、肯定的情感。这样,才能使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不受干扰,持之以恒。再次,要引导群众在分析鉴别中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化,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导致群众产生价值选择上的困惑。为此,应当教育群众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对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进行认真分析、对比和鉴别,明确科学的、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和庸俗的、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的根本区别,自觉自愿地做出正确的选择,使选择的结果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在全民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全民教育。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主体。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民群众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民群众就无法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具体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群众活动的规律,也就是人民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最大危险则是脱离群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牢记这个真理,并善于在实践中运用这个真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活动中,始终如一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与凝聚力的战略任务,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民,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实际,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有效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覆盖到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军营等各类基层单位,普及到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官兵等各种群体中,渗透到农民工、离退休人员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中,延伸到各级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千家万户、覆盖各行各业。

四、在重点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一)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领导各项工作的核心力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也在党。而作为党的肌体的关键细胞——党员干部,自然责无旁贷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主体。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主观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讲,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键取决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各级党组织要自觉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5]38的殷殷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群众观、权利观、地位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具有正确、可靠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教育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其具有科学的理论品质,更在于其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党员干部不仅要认知核心价值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使之转化为现实存在,充分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为此,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于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之中,体现于日常的工作实践之中,体现于自己的言行举止之中,在本职岗位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5]42,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进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它,把它由衷地转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价值追求,并自觉地践行。

(二)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对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长远发展。因此,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内化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青少年的头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为此,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不懈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机制,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和讨论的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少年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青少年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可塑性强。在此人生理想树立的最佳时期,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少年,打牢他们的思想基础。为此,一要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二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三要坚持用共同理想团结青少年,引导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追求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再次,要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青少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面对本土与外来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与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青少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振兴中华的力量源泉。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为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使青少年的创造能量得以充分释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最后,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加强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上下功夫,在多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入耳、入脑、入心。

(三)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传播的重要力量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6]557“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7]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同样离不开知识分子,要引导他们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首先,要引导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准确解读和广泛宣传,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要引导知识分子切实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责任,通过他们深入的理论研究、准确的理论解读和广泛的理论宣传,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掌握群众。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要自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主题;各类政治理论教材和大中专院校的理论教员要迅速充实这个理论成果;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理念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要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风成化习,果行育德,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6]757。

其次,要鼓励知识分子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知识分子要立足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教育和宣传工作,通过“体悟”而不断升华对理论的理性认识和深入领会,并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冲突。此时,要引导知识分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性与文化发展多样性相结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抵制错误思潮相结合,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论战中不断得到成长,在辩论中达成广泛的共识,在批判中不断得到创新,进而取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

[1]潘维,廉思.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1.

[2]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1.

[3]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2.

[4]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姜励群,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0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3.

On the Four-dimensional Educational Path to Promoting Populariz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HEN Zhaoyang
(Fuqing Branch,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Fujian 350300,China)

Education hold basic status in course of promoting populariz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It is a powerful tool which can transform the content and reques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people's internal values and external self-conscious action.The four-dimensional path will promote populariz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effectively which includes inspiring education,itself education,all-around education and emphatic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popularization;educational path

D64

A

1673-5595(2011)05-0044-05

2010-05-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KS048)

陈赵阳(1979-),男,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法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陈可阔]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青少年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少年发明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