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红
(西安工业大学数理系)
浅谈和谐教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史小红
(西安工业大学数理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面对大学物理课程学生数量的增加及生源质量的下滑,如何提高和加强大学物理这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和谐教育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教学过程的基础。
大学物理 和谐教育 教学目标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面对大学物理课程学生数量的增加及生源质量的下滑,如何提高和加强大学物理这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工科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培养高素质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员的必修基础课。它不仅对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保障作用,而且对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科学素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还发挥其自然科学素质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作用。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我们应用和谐教育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完成大学物理课堂的和谐,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和谐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高尚人格的和谐。
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课堂离不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通过物理世界这个媒介完成教学活动。怎样使教师、学生及物理世界之间和谐起来,相辅相承,从而创造成功的教学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教学活动和谐的前提条件
在每接一个教学班级时,教师不要直接进入物理教学,而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让学生认识教师。用自己对物理学的热爱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好奇心。
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班的管理制度,以学生已熟悉的班长为桥梁建立立体式的课堂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有情感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心里充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心底爱学生,学生能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温暖和被重视,从而获得自信。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教学活动和谐的前提条件。
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还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心理、智力活动过程相和谐,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和谐,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和谐。才能建立教学活动的和谐。
设计有趣的引导性问题。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心理活动过程由:注意、期待、探求和获得组成,与此相应的人的智力思维过程由紧张到活跃,由专注到思考,形成知识系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物理情景,这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成功的基础,这样把握学生的心理、智力活动的脉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主动进入物理世界,去探求物理学本质,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地学,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心理与智力活动过程相和谐。
大学物理概念抽象,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课堂上要有交流有互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物理图表,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达到新旧知识和谐。研究表明:学习新东西时,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越多,则越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生数学与物理知识联系,达到数学思维与物理思维的和谐。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紧密联系,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会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
学校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作为大学物理教师要努力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即掌握知识技能有兼具高尚人格。
物理世界的科学美与人类道德的善是统一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是辩证地进行的。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在物理学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物理学的许多发现都是在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得到发展的。
物理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应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光辉成就、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达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代,我国物理学家叶企孙、吴有训、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等成就卓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热爱科学,逐步形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家坚韧不拔、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是物理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学生的理想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来的。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妇、托里拆利、杨振宁等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以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就能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崇高理想。
总之,在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的过渡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普及与提高的双重压力。我们要应用和谐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通过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和谐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高尚人格的和谐,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李怀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现状、问题与新趋势.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5).
[2]潘菽.教育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伍勇.理论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索.教育研究,1998,(12).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8JK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