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曦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跨文化传播》体验式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刘 曦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跨文化传播》是在博采众长、吸收众多相邻学科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跨文化知识和能力是传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国际文化素养。
跨文化传播 交叉学科 文化素养
今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公报对文化创新与创造前所未有的重视,说明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树立世界眼光,跨文化传播课程的开设正是希望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传播学人才。这几年浙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需要大量不仅能熟练运用外语,同时具备国际舆论传播能力的跨文化传播人才。国际舆论传播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必须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努力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遏制国际舆论传播格局中“西强我弱”的局面。
《跨文化传播》是在博采众长、吸收众多相邻学科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该项课程作为传播系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首先具备一种和平共存的态度,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的今天,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跨文化知识和能力是传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国际文化素养。一个合格的传播工作者必须对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中国因素和重大国内问题上的国际背景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在不同的话语体系间进行熟练转换,需要不断进行思维变换,用人文和感性的话语表达自己。这也是跨文化传播课程的教学宗旨和最终目标。
该项课程将“中西文化比较”、“文化与价值”、“语言文化与交际”等教学内容浓缩到“跨文化传播”一门课上。教学内容广泛,从文化的定义到传播学中的传播行为和交际模式;从分析文化价值观理论体系并且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语言学角度的探讨中英语言特点到非语言传播中的文化因素等,信息量非常大。
本课程的教师接受过中西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这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课堂、课上师生互动。课程主要采用4A网络课程的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全面整合教学资源,真正实现课上和课后的教学互动,帮助学生更为便捷的使用教学资源,也便于学生更好地彼此分享学习经验。在平台上教师与学生保持联系,解答相关问题。课程的大纲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开放。同时,我也会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放在平台上供同学之间交流和借鉴。
该项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创新是我们设计了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体验式教学,该项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有研究性、体验性、自主性三个特征。
本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强调课堂分组讨论与小组陈述相结合,教师会设计相对容易的专题和课题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准备并做课前发言,由同学和教师提问,最后由教师讲评。例如:中西方的友谊观等,现在已存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学生在这环节上参与度非常高,而且成就感很强。这两种形式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对跨文化交流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学会在有序方式下有理有据的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面向大众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学生深感通过这样的形式学习受益匪浅,即锻炼了英语的口语,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心理素质,不怯场,敢于公共演讲,这也是传播学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素质。由于每次讨论和观点阐述的选题都有预先充分的设计,主题吸引人,学生积极性高,课堂的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该项课程准备建立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库”及“跨文化交际案例学习库”,跨文化传播的学科更新很快,文化的交融和冲突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会不断变化,课上的时间有限,因而建立自主学习库,提供课外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了解最新的学科前沿。“跨文化交际案例学习库”的建立是帮助学生通过跨文化交流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大部分没有实际的跨文化交流的经验,因为通过案例的学习是丰富其经验的捷径。
体验式教学也是该项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环,尽可能利用课内外的资源让学生们对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传播的途径有所体验,加强学生们的直观认识,具体有以下几种教学的方式。
1.小小联合国
由不同小组分工合作代表一个国家,然后收集整理代表这个国家的典型文化,然后由其做演示和陈述。然后代表不同国家的小组之间可以交流,特别在跨文化冲突这一章节中,大家总结分析得出冲突产生的原因。
2.角色扮演游戏
在课堂上,角色扮演也是同学们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一些话题,自己进行创意和设计表演,现在学生的作品有改编的《项链》、《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与留学生互动交流:本环节强调学生在与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文化差异,该门课程的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我院承办了学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因而可以很好的整合双语教学和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两方面的优势,在每个学期安排实践课程与留学生进行体验式交流会。目前为止,已经安排了三次跨文化交流,分别在中韩、中美学生之间开展了互动交流,我们专业的学生向留学生展示了各种中国文化,例如,剪纸、戏曲、武术等,他们在课堂上也就一些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座谈,例如《孔融让梨》,美国学生无法理解孔融为什么让梨,中美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融洽,学生们乐于参与、积极性很高。
近三年的课程实施表明,这门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国际文化的兴趣、提高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学生对此课程的参与度高、语言能力增强、学习主动积极,期末有小组共同的研究成果,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三年下来该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研究性,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然而,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学生还欠缺主动探索学科前沿的精神,另外在语言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协调英语和中文的比例,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其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英语口语比较好的同学热情比较高,相对来说英语比较弱的同学则一直不太参与,就此问题我也会进一步探索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们的热情,我会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鲜明的特色,努力使《跨文化传播》课程成为传播系有一定影响、有鲜明特色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