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卫东 张永强 仲鑫 宋二波 杨永潇 邢继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情况分析
◆潘卫东 张永强 仲鑫 宋二波 杨永潇 邢继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结合本校和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具体情况,对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的研究对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采矿工程 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计划”)是为在校大学生而设立的、具有一定培养性质的资助项目,目的是为了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也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对在校大学生的科研立项,是高等教育中加强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由于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在所学专业上存在差异,在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也是各有特色。本文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情况,对实验计划在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更好地发挥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效用提供借鉴。
我校实施“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旨在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申报工作的具体安排是先由教师命题、学校审核,再由学生选题和网络申报。2011年度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计划”申报工作的时间安排
学校对批准立项的实验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实验项目被划分为:规划、重点和一般三种类别,分别按照资助金额2万元、1.5万元和1万元予以资助。其中,三种实验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选题来源要求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而且优先支持纵向选题的实验项目。由于我校是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因此在批准立项方面,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专业等8个特色专业都至少有一项规划资助实验项目和一项重点资助实验项目。
项目的申请者主要是本校的本科生,项目负责人也由学生来担任,项目申请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每个团队原则上为3~5人一组,也可以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指导教师的命题专业性太强,学生“望而生畏”;而且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常常出现知名教授项目的申请人过多,其他指导教师项目门可罗雀的情况,也说明学生在申请项目的时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2)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学生在申请到创新实验项目以后,需要在网络申报过程中填写申报书,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申报书不会写,在格式、内容上都不熟悉,需要指导教师多次反复讲解才能够完成。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在“创新计划”申请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命题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担任项目申请人的大学生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科研课题,在填写申报书的时候应该得到集中强化培训或者训练,这样也同样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创新计划”的开展明确要求是:以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主,是由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同样存在几方面问题。
首先,是时间的安排。“创新计划”主要面向的是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本科生,学生的课程任务重,因此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只能利用寒暑假和少量周末时间,其中还要除掉学生的校外实习和课程设计时间。
其次,是项目工作的安排。指导教师普遍反映,大学生在进行自主研究和材料组织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如果在短短的一年到两年时间内,真正能够达到训练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需要多开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促进项目间实施思路的借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创新计划”的顺利实施。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通过在本科教育中不断开展和深化,有利于为国家和行业培养出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像矿业大学等矿业类的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培养出一名优秀的矿业人才,就是对能源行业做出的一份贡献,而“创新计划”正是这一培养过程的点睛之笔。
[1]孙宝成.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51-53.
[2]安勇,倪志英,李雷鹏.创新性实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25-127.
[3]李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辐射性功能研究[J].科教新报,2011,(26):20.
[4]张伟,钟杰,仇念文,等.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65-68.
[5]罗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6):196.
项目资助:本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41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0QZ02)、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km201110853006)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0110y)的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