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10-27 07:15:12栾艳娜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被调查者辅导员

◆李 妍 栾艳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浅析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 妍 栾艳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的现状调查,找出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关注较少、学校对高校辅导员重视不够、高校辅导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包括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学校支持系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自助系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辅导员 心理支持系统 问题 对策

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是指由包括社会、学校和辅导员个人在内的全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经过预防、诊断、干预和反馈等程序,调节辅导员心理状态,对辅导员进行帮助的一整套支撑体系。目的是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增强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辅导员的承受力,使高校辅导员获得长期的幸福体验,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的构成及心理状况分析

1.高校辅导员的构成调查

本调查主要是以北京、上海、天津、山西等地部分高校的辅导员为目标客体,采用多层面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在实际发放的1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96份。(见表1)

表1 高校辅导员的构成情况

2.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分析

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总体上而言是健康的。具体表现为(见表2):

(1)注意力比较集中。本调查列出的心理状态描述中,第1个是“做事情能集中注意力”,45.2%的高校辅导员选择“较多”,41.9%的辅导员选择“很频繁”,相反,只有3.2%的辅导员选择“没有”,9.7%的辅导员选择“有时”。这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关,因为高校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每一件事情都必须认真,不能有丝毫马虎,事事牵涉学生的切身利益。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做事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2)自我评价较适当。本调查列出的心理状态描述中,第2个问题:“处理事情时,很容易拿定主意”,6.5%的辅导员选择“没有”,29.0%的辅导员选择“有时”,48.4%的高校辅导员选择“较多”,16.1%的辅导员选择“很频繁”。这表明高校辅导员在处理事情时,果断、坚决,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做决定。第3个问题:“感觉自己在不少事情中都担当着有用的角色”,9.7%的辅导员选择“没有”,32.3%的辅导员选择“有时”,48.4%的高校辅导员选择“较多”,9.7%的辅导员选择“很频繁”。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在很多时候都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适当的评价。在“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回答中,54.8%的辅导员选择“没有”,29.0%的辅导员选择“有时”,12.9%的高校辅导员选择“较多”,3.2%的辅导员选择“很频繁”。接近85%的高校辅导员在多数时间对自己很有信心,只有少数辅导员对自己缺乏信心。

(3)抗挫折性较强。本调查列出的心理状态描述中,第4个就是“能够勇敢地面对问题”,51.6%的高校辅导员选择“较多”,32.3%的辅导员选择“很频繁”,相反,只有3.2%的辅导员选择“没有”,12.9%的辅导员选择“有时”。接近85%的高校辅导员在多数时间能够勇敢地面对问题。在回答“觉得自己无法面对困难”问题时,61.3%的辅导员选择“没有”,38.7%的辅导员选择“有时”,在所调查的高校辅导员中,没有一个人选择“较多”和“很频繁”。这表明他们面对问题时,不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解决,具有较强的抗挫折性。

表2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调查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虽然总体上而言是比较健康的,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困惑(见表2)。

(1)有消极心理出现。本次调查的第7个问题是“总的来说,感觉非常快乐”,结果有25.8%的高校辅导员选择“没有”。(2)焦虑情绪偏高。本次调查的第8个心理描述状态时“感觉压抑”。58.1%的高校辅导员选择“有时”,超过20%的高校辅导员经常感觉压抑。(3)对前途有悲观情绪。本次调查的第9个心理描述状态是“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接近30%的高校辅导员经常出现这种心理。(4)精神压力较大。本次调查的第12个心理描述状态是“有精神上的压力”,超过80%的高校辅导员有精神上的压力。常常表现出不满、嫌恶、愤怒、反抗等情绪。症状严重者,还会伴随产生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如过度神经质、疲惫乏力、胸闷、失眠、心慌、头痛等。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心理出现一些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与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辅导与心理支持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1)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目前,从整个社会而言,辅导员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岗位,对辅导员这一职业重视不够,关注较少。在社会支持系统的现状调查中,大多数高校辅导员认为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的关注力度不够,接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在“呼吁全社会对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关注”这一措施中没有做过工作,而这一措施正是22.6%的辅导员所需要的。48.4%的辅导员认为,社会在“动员高校辅导员的家人及朋友支持辅导员工作”方面没做过工作。相反,19.4%的被调查者选择“您所需要的”。其次,面对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心理咨询系统不健全。41.9%的辅导员认为社会在“建立面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网站和热线电话”方面没做过工作,即使22.6%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在这方面做过工作,但是他们认为效果不好,还有29.0%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措施是他们所需要的。虽然现在很多网站有“心理咨询”和“心灵花园”等栏目,但几乎所有的心理辅导内容都是针对大众或者学生的,而针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测验与调查以及各种宣传培训却难以见到。

(2)学校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重视不够。近些年来,有些高校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些特殊的津贴,物质待遇有所提高,但是还远远不够。在“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和“合理安排辅导员的工作时间”这两方面,接近一半的高校辅导员认为他们很需要这两项措施,但是只有约1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做过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效果很好。其次,高校面向辅导员的心理支持体系不完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针对“高校管理层与辅导员交流”这一措施,45.2%的辅导员选择“做过工作,但效果不佳”。还有一些调查问卷列出的措施,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没做过相关工作,如“定期收集辅导员的意见”这一措施,38.7%的被调查者选择“没做过工作”,即使35.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做过工作,但是效果不好。据了解,学校对辅导员定期的意见收集往往是关于学生工作上的内容,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关于辅导员心理方面的意见收集。而对于“建立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档案”这一措施,更有61.3%的辅导员认为学校没有做过工作(见图1)。

图1

(3)辅导员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多种多样,效果有待提高。如图2所示,当高校辅导员遇到心理问题时,针对“多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自我诊断”这一措施,只有38.7%的辅导员“做过,效果很好”,22.6%的辅导员“做过,但效果不佳”,22.6%的辅导员“想过,但没做过”,16.1%的辅导员“根本没想过”。尽管辅导员都学习过心理学,但这类课程中往往是讲授学生的心理现象,基本上不涉及辅导员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诊断。因此,辅导员自我诊断测出的结论往往缺乏客观性。再如,针对“放松情绪,如深呼吸等”这一措施,有35.5%的被调查者“做过,但效果不佳”,还有9.7%的被调查者“想过,但没做过”,6.5%的辅导员“根本没想过”。在问卷列出的几种心理调节的措施中,“调整期望值”的情况最差,只有25.8%的被调查者“做过,效果很好”,29.0%的辅导员“做过,但效果不佳”,35.5%的被调查者“想过,但没做过”,9.7%的被调查者“根本没想过”,“自我暗示”的情况稍好,有45.2%的辅导员“做过,效果很好”,但仍有38.7%的辅导员“做过,但效果不佳”。可见,绝大多数辅导员心理调适效果欠佳,心理调适方法还需进一步丰富和补充。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建立与完善的对策

众所周知,辅导员处于高等教育工作第一线,他们是从事学生工作的特殊群体,与大学生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这一复杂的群体,他们思想敏感、思维活跃,自尊心、自信心强,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心理健康的辅导员,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全的优秀大学生。所以,要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心理支持系统。

图2

(1)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建立面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服务,开设个体咨询。个体咨询的基础是建立一种基本信任的关系,针对高校辅导员的个体咨询关键就是在咨询者与辅导员之间建立一种一对一的信任关系。在个体咨询中,咨询者通过各种方式为来访者提供适当指导,就是为了使来访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社会应该指派专门的咨询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针对辅导员心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接受辅导员心理方面的求助。这样辅导员就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源,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减少由于心理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是要建立辅导员家庭支持系统。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辅导员坚强的后方支柱。现在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压力非常大,需要与家庭维系着最亲密的情感关系。如果辅导员的家庭成员对这一工作性质有着正确的认识,对辅导员的工作将是非常大的帮助。通过发挥家庭的感染力来影响辅导员的心理。

(2)完善学校支持系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第一,切实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待遇。各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高校辅导员的各方面待遇,帮助他们减压增效,使每一位辅导员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设立专门的职务、职称评定体系,拓宽高校辅导员发展空间。同时,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缓解辅导员人际关系压力。通过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类科研项目提升辅导员的理论基础,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第二,设立并提高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机构,提高其工作效率。辅导员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是学校心理支持系统的保障。要制定心理评估制度,定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档案;要规范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员配备。

(3)健全高校辅导员心理自助系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适当使用心理调适的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为辅导员摆脱消极情绪困扰、调整心态、维护身心健康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方法。如辅导员在遭遇消极情绪的困扰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减缓消极情绪,从而调整心态,达到心理平衡;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力,把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从意识中除去;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学会合理宣泄,避免情绪进一步淤积恶化,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其次,塑造健康人格。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就是辅导员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人格构建的内因。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校辅导员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素养,自觉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最后,注意加强行为训练,增强环境适应能力。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训练,增强社会交往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No.09JDSZ3005)。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被调查者辅导员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4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