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排课工作

2011-08-15 00:51:35李文静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课表教务教学计划

◆李文静

(长春师范学院)

浅谈高校排课工作

◆李文静

(长春师范学院)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课表编排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科学合理的编排课表,充分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在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稳健提高的前提下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高校教学 编排工作 教学资源

高校课程表的编排工作是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基础因素。课程的编排不仅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课程编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健提高。

在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排课是一项最具组织性和协调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最复杂、影响因素最多的工作。

一、高校排课的影响因素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教学计划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方向和结构,规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开课时间、学时和学分等方面。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该熟悉全校各院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及特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分布、学分和开课学期等信息,只有完全熟悉并掌握学校教学计划,才能知道什么类型的课程需要排在什么教室,需要什么教学器材,哪些教师能够承担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在排课的过程中做到符合教学规律,避免教学事故。

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学校的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等。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该对学校所有的教室信息了如指掌,包括每个教室能容纳多少学生,哪些教室是多媒体,共有多少机房、语音室,有多少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有什么仪器,能够完成什么实验等。同时,还要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器材的信息,及时掌握学校现有教学备品及教学用实验耗材的储备情况,以判定是否能够满足正常上课需要。

3.教师

熟悉全校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合理有序编排课表的前提保证。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决定了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排课时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重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如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等,而工作时间较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年轻教师,可以安排担任一些选修课和共同课的任课教师。有些教师在任课的同时还兼任校内的行政职务,这就需要在排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排课的合理性,又要保证正常的行政工作不受影响。另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也是在排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力争做到同专业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基本相同,不会因为教学工作量分配问题产生矛盾,争取让每位教师都能完成学校要求的学年基本工作量,同时,为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科研工作,不能因为教学而忽视科研。

二、高校排课的基本原则

课表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高校排课的基本原则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有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由学校组织专家自主制订的,是组织教学和编排课表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的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所有课程的编排就都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期开课,完成规定学时。排课过程中,所有的课程安排不得脱离教学计划随意更改,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则需要履行相应的程序,严格审批后方可变更教学计划。

2.避免冲突,合理优先

避免课程冲突,是课表编排的基本原则,课程冲突主要指三方面的冲突:教师冲突、时间冲突和教室冲突。教师冲突是指同一位教师在相同时间被安排给多个班级或多门课程授课,时间冲突是指同一班级在同一时间被安排了多门课程,教室冲突是指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被安排了多个班级或多门课程。这几种冲突在排课过程中都会经常出现且不易察觉,这就要求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排课中和排课后要反复检查课表,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课表编排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还要考虑到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应根据学生与教师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排课时合理优先编排部分课程,保证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高效率。在时间安排上,每天上午是教与学的黄金时间,学生与教师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应优先将专业必修课和教学难度较大的外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安排在每天的上午时段;每天下午学生精力分散、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如上午有效,应将实验课、体育课和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选修课安排在下午时段。在班级安排上,由于各院系的课程安排所占时间不同,导致合班课尤其是跨院系合班课在排课时困难更大,应优先考虑编排合班授课的课程,保证有共同的空余时间安排合班课。在课程安排上,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优先考虑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的安排,先将必修课的时间和地点排好,然后再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其他课程排在空余的时间和地点,做到主次分明,保证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保障教学质量。

3.以人为本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调动和激发二者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课表编排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在遵循教学规律、执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主、客观条件,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安排的合理要求。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排课时应考虑到学生在课间换教室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尽量将同一班级相邻课节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教室,如果因为教室资源问题不能实现,也应尽量将课程安排在同一教学楼或相距较近的教学楼,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课间换教室的时间消耗,避免学生迟到和进错教室。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开始排课之前应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有的教师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或者需要接送孩子,对上课时间段有特殊要求,应尽量满足。对于怀孕、年老的教师,尽量不要将课程连排,留出一段时间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对于一些家距学校较远、交通不便的教师,尽量不要将课程安排在晚上。同时,在处理一些教师的不合理要求时,要耐心地与任课教师沟通协调。

高校的课表编排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对于周学时超过2的课程要尽量隔天排课,保证学生有时间巩固所学知识,文、理课程尽量交叉排课,合理分布,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效率。

三、高校排课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办学水平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课程编排上显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合理排课,是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教学资源紧张

近年来,各高校的专业和招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但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没有随之增加,教学用房和教学仪器相对不足,在课程编排环节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因教学资源紧张所带来的困难。对于配套教学设备不足的课程,可以实行分组授课,将需要上课的同一专业学生分成若干组,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上课,以缓解教学仪器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将部分周学时为3或5的课程由原来的单双周排课改为三节连排,上下午的授课时段各安排一个三节连排的时段,将部分总学时较少的选修课设置为分段教学,即在同一教室的同一时间安排两门课,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各完成一门课程,这些方式既能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又能减轻教室数量不足的压力。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中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多媒体教室的需求增多,学校的原有多媒体教室不足以满足教师要求,在添置多媒体设备的同时,高校应组织督导教师随堂听课,对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可要求教师取消电脑课件,采用板书教学。另外,学校可以要求新进教师在三年之内不允许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师技能,又能缓解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压力。

2.教师学时安排不均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排课时经常会遇到教师提出的学时安排不均的问题,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安排和工作量分配不满意,全面实现学生选课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由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按照教学计划,将学生每学期可以修读的全部选修课录入选课系统,由学生自主选课,选课结束后,将选课人数不足要求的课程取消,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教师的竞争意识,避免因学时安排所产生的矛盾。

总而言之,高校课程编排是一项困难多、影响因素多的工作,排课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经验积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课程编排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基本原则,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编排出科学、合理、高效、周密的课表。

[1]顾宏民.高校排课方法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李群英.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课表编排艺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3]王树利.学分制与信息化形势下高校排课的工作原则和优化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课表教务教学计划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 13:01:09
如果我是校长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6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播力研究(2019年8期)2019-03-20 10:58:14
运用VBA自动生成子课程表
电子测试(2018年21期)2018-11-08 03:09:36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