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值得商榷的几个小问题

2011-08-15 00:49杨启彦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馆舍孟尝君现代诗

杨启彦 李 芬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使用已有多年了,也已有多次小的完善,已经很成熟,但也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可谓白璧微瑕。现指出来,还望方家指正。

1.“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现代新诗”。这里有一个问题,“现代新诗”这个概念应是“现代诗”。什么是现代诗?简单地说,就是现代人写的诗。“现代诗”的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由现代诗歌的倡导者、台湾现代“诗坛三老”之一的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它包括新诗和现代人写的古诗。什么是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这两个概念怎么弄个混血叫“现代新诗”?就本单元而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以叫“现代诗”,也可以叫“古诗”或“词”,但不能叫“新诗”;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叫“新诗”“现代诗”。能不能叫“现代新诗”?个人认为不能,因为没有相对的“古代新诗”概念。如果文学史确立了这个概念,当然也是可以叫的,问题是,现在好像还没有这个概念。2002年审定的教材作“当代诗歌”当然也不准,本套教材是2004年审定的,又改作“现代新诗”,堂堂中学语文教材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混血”式概念,真是怪也乎哉!

2.“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的“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一节。在举例时有如下材料:“讨论一下,对《祝福》和《项琏》的主题,可以有几种思考的角度?”可问题是:《项琏》一文,学生还没有学过,在整套必修教材中都没有,怎么思考?真不知道编教材的老师是怎么考虑的。

3.“必修四”柳永的《望海潮》一词。注释三十“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面的语助词。”这个解释不准确,原文是:“图将好景”。据句意,“图”是名词用作动词,作“画”理解,而不能是“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图将好景”,才是“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4.《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舍相如广成传”一句,“广成传”注释为“宾馆名,传,招待宾客的馆舍”,本人觉得这个注释不准确。课文后练习上也是“舍相如广成传舍”,前后也不统一。那倒底是有“舍”还是没“舍”呢?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册》也作“舍相如广成传舍”。对该句是这样注释的:舍,安置住宿,动词。广成传舍:宾馆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译文是: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那为什么后来的教材又删了呢?我们来讨论下。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话说孟尝君自秦逃归……仍用为相国,宾客归者益众,乃置为客舍三等:上等曰‘代舍’,中等曰‘幸舍’,下等曰‘传舍’。 代舍者,言其人可以自代也;上客居之,食肉乘舆。幸舍者,言其人可任用也;中客居之,但食肉不乘舆。传舍者,脱粟之饭,免其饥馁;出入听其自便,下客居之。”《史记·孟尝君列传》有一段文字:“……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依此可见传舍是下等馆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1069页:“传舍: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飨客之舍名,分上、中、下三等,最高为代舍,次为幸舍,又次为传舍。”,所以“传舍”一词宜解释为:“下等馆舍。”“传”有“下等”之义。全句可译成:把相如安置在名叫‘广成’的下等宾馆里,教材的注释并不精确。司马迁这样写,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关于蔺相如出身寒微的描述,又紧承上文秦王“礼节甚倨”的傲慢,是大有深意的。

猜你喜欢
馆舍孟尝君现代诗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炎热夏季观赏羊驼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技术
5月13日起去浙江图书馆不用再线上预约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江西省图书馆新馆2019年开放藏书千万册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联展”评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