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校方略谈——关于淄博师专办学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47张洪亮
淄博师专论丛 2011年3期
关键词:大学建设教育

张洪亮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130)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可见,未来10年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性时期,要想有效实现这一转变,摆在高校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

从我国教育发展形势来看,随着教育结构的全面调整,教师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战略地位得到重新确定。我省正在从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加快教师教育的重建步伐。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学教师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主要由师范院校来培养的局面仍会继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绝大部分小学教育师资和相当一部分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要求也会提升到本科层次。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到底要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在治校方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略才能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并最终实现我校发展史上重要而伟大的跨越。

一、什么是大学

在英文中,大学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着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构成的,“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单数形式,用作名词时指“宇宙”,同样派生词“universitas”也指“一群个人的联合体,社团”。在中世纪,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今天的“university”这个词可以上溯到拉丁词,它首次被记录下来大约是在1300年,当时就是用来指这种联合体。可见,在西方的文化历史中,大学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拥有共同追求目标的联合体。

中国历史上,上古和封建时代“大学”一词除了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汉朝中央设立太学;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以后出现书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的现代教育得以迅速发展。成立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的萌芽,中华民国成立后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延续至今。民国以后“大学”则成为正式称谓,直至今日。毋庸置疑,大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战略性意义,正因如此许多国家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北京大学讲演时说:“要想成为一个大国,必须有众多的大学,还必须有伟大的大学。‘伟大’主要是就它的精神气质而言,即是既要挑战世界,而又包容世界;立足本国,而又面向全球;传承过去,而又超越过去;把握未来,而又脚踏实地。”[1]他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优秀的大学做好智力支持,这样的国家就只能在世界分工体系里处于下等或者至多是中下等的位置。

可见,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大学兴起的目标是以国家昌盛为要义的。既然大学肩负如此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如何办大学才能实现既发展个人又发展国家的目标呢?

我国古代著名儒学经典《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大学的三大宗旨里,首当其冲的是能够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即明明德。《大学》中还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这段论述显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而修身正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所在,这在《大学》开篇即有所云。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大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以追求为国效力的、以修身为基本规范的联合体。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提出我们国家“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明确告诉了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也明确指出我们办的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大学。

那么作为淄博师专,该办成怎样的一所大学呢?

在我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固校”四大战略,以提升内涵为主线,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小学、幼儿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

我们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淄博,面向山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以小学和学前教师教育为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世界眼光、掌握教育规律,熟知学生成长规律的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小学、幼儿教师,巩固和发展山东省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兼顾发展非师范类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建设山东省小学与学前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淄博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鲁中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打造全国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示范名校。[3]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质量造名师,以名师创名校,突出特色,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4]

总结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定位和理念,其实不外乎以“修身”、“明明德”、“亲民”为基础,办特色鲜明并能提升学生水平的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类的高师院校。

那么,作为一所高师院校的管理者,到底应该固守怎样的行为准则,才能在学校管理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尽早实现我们的办学理想和目标呢?

二、治校方略思考

(一)坚持党的领导,践行党的执教方针和策略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组织实际上是一个人类群体的信息沟通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组织向它的每个成员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并确定了其成员的决策前提、预定目标和行为态度。[5]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其引导组织向所有学校教职员工传达的,就应该是一些决策信息。这些决策信息,首先就应当是党的执教方针和策略。

1.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提高高校党政执教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的七一讲话对90周年建党的总结中,我们再一次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改革开放,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要靠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大学办好更要靠中国共产党,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笔者认为,无论是集体的发展进步,还是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源头活水。进一步凝神聚力,加强党的建设也是一所高校发展历程中的重中之重。最近一段时期,在领导体制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通过组织机构、干部职岗分离、人事分配制度等三大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党在我校的建设和领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切实搞好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按党组织设置全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增强我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切实加强党校建设,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纪检员、组织员、宣传员制度,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级部、班级、学生公寓、社团。

2.加强党委核心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们认真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笔者认为,切实学习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通过把学习《条例》与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党政各部门的执政能力。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执教基础

新加坡的廉政建设硕果累累,长期保持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其多年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廉政建设机制。我们党也非常重视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执政基础之一,这也是我党的政治法宝。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坚持“一把手”工程,一岗双责,并建立了廉政教育基地。为此,还在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中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把我校的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4.加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引领学校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就做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了四个“着力”。第一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是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第三是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第四是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笔者认为,认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四个着力”的要求,注重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可以带动我校全局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笔者认为,我们这样办学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引领下的办学,也是遵循着教育规律办学。在质量提升、特色办学方面,我们抢抓学前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紧密结合上级的有关部署要求,助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加快向培养适应低龄化教学的教师教育方向发展,加快实施向0-3岁及胎教方面教育延伸的教师教育培养。

我们一直坚持,只有在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引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有可能沿着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方向发展,才有可能在规律中茁壮成长。

(二)坚持以德治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论语·学而》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指出要作一个真正合乎道德规范的人必须具备完美的人格,即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用“仁、德、礼、法、化、和”这六个字概括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他强调德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本质性的核心[6]。中华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一直强调立德。我校是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的摇篮,更应该关注为人师表者的品德水准。

1.高度重视师德修养的提升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有一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中,“大师”是指学问道德都好的楷模。他认为:教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为此,他提出了“从游”这一生动的比喻,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这一校训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及其对师范教育的感悟。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灵魂的学与行,是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统由“至圣先师”孔子所开创,为一代又一代教师所追求和践行,也为全社会守望和期盼。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包蕴着同样的丰富内涵。

著名学者和音乐家李叔同当年在杭州师范学校教书时,曾有这样一则典故。说一次上课,一名学生没有注意认真听讲,正在做其他的事情。李叔同看到后,走到这一同学身边,深深鞠了一躬,恳请学生上课专心一点。后来有一回下课时,一名学生迅速离开教室时,不小心把门带得很响。他赶紧撵上学生,又是深深一鞠躬,恳请学生注意轻一点关门,以求绅士风度。正是在李叔同的带领下,他的学生个个彬彬有礼,有绅士风度。以此可见,教师作为学生品德修养的引领者,其行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

我校大力加强师德教育,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大力弘扬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师德传统。我们着眼建设、狠抓落实,注重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中尚存的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并把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另外,我们通过教育、反思、创建活动,力求增强全校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推行师德规范,创建优秀教师群体,培养一批爱生乐教、教书育人的典型,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够担当教书育人重任,受学生尊敬,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的目标是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校风,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与发展。

2.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作为课程,思政课是一门必修课。作为人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贯穿始终的人生基调。在大学校园里,思政课更是一门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和平台。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全力打造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示范校。

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文件要求,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我校成立了直属于校党委领导的正县级二级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这是我校机构设置的一件大事、好事。这给与了思政课教师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他们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笔者认为,这更有利于我校德育建设,为我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专业、更务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高度重视“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指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遵循寓教于乐原则,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我们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推动红色教育的发展。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广泛开展唱红歌、看红影、跳红舞等活动,并认真实施了“三百进校园工程”,即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百首红歌、百首红色经典诗词进校园。

另外,我们还选定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践阵地。学校每年都拨出专款组织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优秀学生分期分批到焦裕禄纪念馆、淄博市烈士陵园等地开展考察学习活动,接受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

4.高度重视“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知恩图报,也凝练了不少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至今仍广为流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我校坚持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己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亲身体验,通过其切身体验来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狠抓内涵建设

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走以特色办学、质量提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我们认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坚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坚持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大专业课程建设力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以学生为本”,严格管理,强化服务,积极探索“生本教育”“生本管理”和“生本服务”模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多证全科式教师,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的数量和质量;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机制。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借助这六项举措助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另外,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完成了科研团队、首批首席专家、未来之星等选拔工作。此外,我们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正是基于以上我们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我校在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高专办学条件、思想政治课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七项评估中都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升师资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发展的意见》及配套的《关于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等三个文件,并积极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工作。还有,我们充分利用市政府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重点引进博士研究生,壮大了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还选派了56名国内访问学者分赴北京、上海等地研修。此外,我们大力支持广大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参加国家及省市的各级各类培训。再者,我们实行职岗分离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完成了人员聘任工作,有效地实现了校内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各专业学科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配备也更加合理。如今,我校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显著改善。

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专家和学者。通过蔡元培、陈独秀、辜鸿铭,我们认识了北京大学;通过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我们认识了清华大学;通过郭秉文、吴宓、胡先骕我们认识了当年的南高师。可见,有名的专家学者不仅代表他自己,同时也是他们所属高校的代表。所以,我们学校也要培养自己的专家和学者。最近几年,我校在各个领域培养产生的专家学者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攀升,这应该是我校逐渐走向成熟、不断前进的标志之一。

(五)坚持“特色兴校”战略,构建教师教育特色

上个世纪,当我们走进任何一所师范学校,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学生们各项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如火如荼,就是浓重而热烈的各类师范教育文化。可以这么说,那时的师范生只要在你面前一站,透过他的举手投足,我们就可以断定他是一名师范生。

现在,当年的师范院校多数都变成了综合性大学。而综合性大学在不断地推进对所谓高深理论的研究,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师范教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当年我们曾认为是必不可缺的东西,现在却淡出了很多大学的视野。笔者认为,这不能不说是师范教育的悲哀。

基于此,在我校的内涵建设中,我们特别提出在小学、学前教师教育方面特色的凝炼、巩固和提高。我们注重突出办学特色,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加大师范教育专业建设力度,突出小学、幼儿师范特色和一专多能的特色,优先发展小教类和学前教育五大重点专业。我们提出了内涵建设的六项举措:坚持以“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生本教育”“生本管理”和“生本服务”模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多证全科式教师;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机制。另外,我们还提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们希望,每一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在各类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导者,更是学生成为小学或学前教师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还有,在研究方面,我们也加大了教师对小学、学前教师教育的研究和鼓励力度。我们希望,我们能把小学、学前教师教育真正做成专业,做成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不可替代的、神圣而伟大的专业。

(六)实施“文化固校”方略,凸显学校文化特色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因此,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东西方文化都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大学亦然。

儒家文化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这恰恰与我们对今天大学所培养对象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我们提出了文化固校的治学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文化涵盖了一所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和基本理念,体现了广大师生对大学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是凝聚大学师生力量的精神纽带。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都会提到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正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思想引导下,才会使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于北大,才会使北京大学的学术气氛浓烈。其实,北大发展到后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文化,成了北京大学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高校领域内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另外,自从本世纪初,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担心,有了“千校一面”的说法。这一说法归根到底,就是这些高校缺乏属于自己的文化。毫不客气地说,文化代表的是一所高校的软实力,也是一所高校存在是否有价值的基本标准。众所周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他们最不愿意被外族同化的就是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存在,民族就能存在。一所高校的发展,同理。

1.凝炼学校精神,彰显学校特色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1951年建校,至今已走过6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良好传统。我校从山东省的普通中师,发展成为山东中师的龙头和窗口,又从山东中师的龙头和窗口,在省内率先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正是我们的学校精神激励着历代淄师人完成了这一个又一个的跨越。最近,我校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历经多位领导、专家学者研讨,特别是在欧阳中石先生的帮助下,几经修改,凝炼出了“与时俱进”的学校精神。“与时俱进”,正是我校60年办学积淀下来的学校精神的精华。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炼校园特色文化

在我国许多高校,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如北大的未名湖,清华的清华园,是属于北大和清华特有的校园文化。

最近几年,我校在校园文化提升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我们坚持环境育人、景观育人的理念,注重对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比如双山园林设计,以及我们对校内几座桥梁和人工湖的命名设计,还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许多观景石的摆放,以及一些重要树木的栽培等,都显示了我们对校园环境特色文化的营造。杏坛广场凸显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文园、齐园的设计体现出鲜明的齐文化特色。另外,其他的一些景观设计也彰显了聊斋文化、孝文化的踪迹。

3.加强对外文化的引进吸收,努力打造国际视野文化

广泛与名校联谊,现已逐渐成为我校的一项文化特色。与各著名高校联谊,固然能提升我们的办学层次,给我校带来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更是一种交流文化的营造。在交流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办学理念。我们知道,在地球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没有交流就等于被时代所抛弃。我们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与美国的爱丁堡罗大学、英国的卡迪夫大学,英国联程教育协会、英国考文垂和沃里克商会、澳大利亚集团学院、韩国京畿大学、巴基斯坦的普雷斯顿大学、新西兰的怀卡托理工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另外,我校还与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北大方正教育集团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的开展,我们的眼界正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完善。

4.加强社团文化及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行为文化的提升

在社团文化建设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团管理指导中心,制定了社团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建设。另外,还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月活动。三是注重影视文化建设。我们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立了数字影院,每周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影视活动,每年开办大学生影视活动周。最近一段时期,我们集中播放红色经典影片,并开展了红色影视作品文化节活动,在学生中间坚定了社会主义信仰,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影视文化建设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对学生的新闻教育作用,提升我校影视文化建设力度,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四是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我们力争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网络媒体的优势,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水平。

在体育文化建设中,我们大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课程的开设上,我们设立了多门体育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而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体活动。我校学生贾倩倩获得亚残运动会冠军,就充分体现了我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成果。

(七)实施“依法治校”方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法治”概念,中国古代的韩非和商鞅等提出了“缘法而治”。但是这些说法都不是我们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要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质是依法办事。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法治讲究良法之治,法律公正、稳定、普遍、公开、平等,其基础是民主政治,是民主和宪政的表现。

依法治国方略具体落实到高校的表现就是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实现校园的平安和谐。这是我们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和谐,是一个集体的所有成员遵循同样的行为规则基础才能实现的校园状态。笔者认为,这个行为规则,就是民主与法治。民主,是法治条件下的民主;法治,是讲民主公正的法治。在依法治校理念的引领下,可以说,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已经建成。

1.实施依法治校

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方略,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管,强化依法行政监督和问责制;落实校长接待日、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建立公开信箱、督查工作等制度,深入了解并解决好师生的困难。

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也就保障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闻一多先生说,写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以为,我们的高校管理及各类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可以类比为此。我们工作的镣铐,就是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在这样的规章制度下把工作做完美,就是艺术,简直就是在跳舞。

当然,我们的依法治校是对全校教职员工一视同仁的法治,是对民主充分参透情况下的依法治校。

2.实施民主管理

民主不是自由。自由只是针对个别人的自由,民主则是针对一个集体中的所有人的民主。我们的民主管理,其实也是一种法治。我校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是在充分民主、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种以民主为基础的法治。

在我校的民主管理中,我们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保证重点工程公开,规划建设公开,评先树优公开,职称评审公开,教职工宿舍建设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坚持党团建设,坚持群众路线,重视统战工作,使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另外,在民主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还出台了有关政策落实教职工的各项待遇,切实关心和及时解决教职工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帮困力度,开展“送温暖”活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了“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助学机制,扎实做好在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力图维护好师生利益,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结语

孔子说:“君子不器。”一个人不应该像一件器具一样只有一个用途,拘于一才一艺。大学自然要教会学生具体的某个专业,但知识分子同时应该是社会价值的承担者。如果一所大学仅仅局限于劳动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就业服务站”,那它有再高的大楼,再大的规模,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所优秀的,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学。

笔者希望,在我们的大学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党的执教方针和策略;要始终坚持以德治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固校”,打造学校特色;要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以追求为国效力的、以修身为基本规范的联合体,才不会违背大学建设之初的本义。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能办成真正有社会价值的、有巨大发展潜力大学,才能为“明明德”贡献自己的力量。

[1] 丁学良.丁学良教授北京大学讲演:何谓世界一流大学[EB/OL].新浪网,2005-01-26.

[2][3][4]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Z].2011-01-14.

[5] 刘文瑞,孟超.决策理论大师西蒙[EB/OL].新浪财经网,2006-05-18.

[6] 欧阳中石.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J].红旗文摘,2011,(1).

猜你喜欢
大学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