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晓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圣经》的原文主要是希伯来语和希腊语:《旧约》用希伯来语写成,《新约》主要用希腊语写成。在一般《圣经》译本中,被译作“魂”或“灵魂”的是希伯来语的“尼发希”(音译)和希腊语的“普绪克”(音译)。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译法。《牛津英语词典》对魂(soul)的定义是:人死后继续生存的属灵部分,能够在未来的情况下感受快乐或痛苦[1](P2928)。这与汉语里“魂”或“灵魂”的定义基本一致:指附在人躯体上作为人的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2]。然而,《圣经》中的“尼发希”和“普绪克”指的却是人或动物本身,有时也指人或动物的生命,并非指人死后能继续存在的、某种非物质的东西。早在1897年,《圣经》学者布里格斯(Charles A.Briggs)教授就曾指出:魂(soul)在现代英语中所传达的含义与希伯来语中尼发希一词的含义大不相同,粗心的读者极易误读[3]。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种误读或误译不仅依然常见于一般英语《圣经》译本中,而且在汉语译本中也很普遍。如最著名的《和合本圣经》,将“尼发希”和“普绪克”译作“灵魂”或“魂”的地方多达64处。这种误译不仅妨碍人们对《圣经》的理解,也影响人们对《圣经》基本道理的看法。本文基于《圣经》以及一些著名的百科全书,从“尼发希”和“普绪克”的词义、《圣经》经文的用例等,论证“魂”的误译,并对误译的成因作简单分析。
“尼发希”是希伯来语,“普绪克”是对等的希腊语词。尼发希有不同的形态,出自一个表示“呼吸”的词根,字面意思是“呼吸者”。《新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该词条的注解是:“从摩西的用法来看,希伯来语‘尼发希’——能呼吸的东西……指的是‘有生气的活物’,既可指人,也可指人以外的生物。……‘普绪克’在《新约》的用法跟‘尼发希’一样。”[4](P152)《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进一步解释说:“魂在《旧约圣经》里是尼发希,在《新约圣经》中是普绪克。……尼发希所出自的字根,意思很可能是指呼吸……既然呼吸是分辨人是活着还是死了的要素,尼发希的意思就演变为生命、个人,或者个人的生命。……尼发希虽然被译作魂(soul),却从不是指一种跟躯体或个人有别的东西。……普绪克是尼发希在《新约圣经》里的对应词。这个词所指的,可以是生命之源、生命本身或者活人。”[5](P449-454)由著名希伯来学者克埃赫勒(Ludwig Koehler)主编的《旧约辞典》,对“尼发希”作了更为具体的定义:呼吸物质,使人与动物成为生物,严格区别于希腊哲学中魂的概念,存在于血液中[6](P627)。
此外,将尼发希视作可与身体分离的另一种存在与犹太文化有冲突。以色列人向来注重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在他们眼中,人就是人,不能拆开。美国犹太出版协会在翻译希伯来文《圣经》首五卷《摩西五经》时,主编希伯来联盟学院的奥尔林斯基(Harry M.Orlinsky)就此评论说:“‘魂’(soul)一词实际上从这一译本中删除了。这是由于希伯来语词‘尼发希’的缘故,其它译者将其译作魂是非常不准确的。《圣经》并没有说我们有个魂,‘尼发希’就是人本身,包括人对食物的需要,血管里的血,他的生命。”[7](P1004-1007)
虽然“尼发希”和“普绪克”常被译作英语词汇“魂”(Soul),但“魂”一词在现代英语中的含义与《圣经》执笔者所用希伯来语、希腊语原文的含义明显不同。如前所说,早在19世纪末,布里格斯(Charles A.Briggs)教授就对尼发希一词的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证,其结论是:现代英语中“魂”所传达的含义与希伯来语中尼发希一词的含义大不相同[8]。躯体死后灵魂继续生存的观念,其实只是哲学或神学的揣测,而不是纯正的信仰,《圣经》从没有明确地提出这样的观念[9](P564-567)。甚至《新天主教百科全书》也承认:“《圣经》里魂一词通常是指整个人而言……《旧约》并没有将身体和魂加以划分。……尼发希虽然被人译作魂,却绝不是指能够与身体或人分离的魂。……在《新约》里,普绪克一词相当于尼发希。……《圣经》并没有明确表示魂在人死后继续生存。”[10](P449-454)
总之,《圣经旧约》里的“魂”——尼发希,并非指人体里某种在人死后继续生存的非物质成分。正如《伊尔德曼圣经辞典》所说,《圣经》里“魂”一词“不是指人体里的一部分,而是指整个人。……人并没有魂——他们本身便是魂[11](P1094)”;而《新约》里“魂”——普绪克,其基本含义应取决于它在《旧约》副本中的含义,而不应取决于它在希腊文化中的含义。前述《旧约辞典》也指出,《圣经》中的“魂”——尼发希与普绪克,明显不同于希腊哲学中魂的概念。事实上,导致《圣经》中的“魂”被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原因就是希腊哲学的影响[12](P627)。
尼发希一词在《旧约》中一共出现754次,首次出现是在《创世记》1:20;普绪克在《新约》中独立出现102次,首次出现是在《马太福音》2:20。概括起来,两个词在《圣经》中基本上指人、动物、人或动物的生命,而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所谓的“魂”。
“从前挪亚建造方舟……。当时进方舟从水里获救的人不多,只有八个人(普绪克)。”(《彼得前书》3:20)“普绪克”在这里显然指“人”,即挪亚一家:挪亚和他的妻子、三个儿子及三个儿媳。《出埃及记》1:5提到雅各一家时也说:“雅各所生的,共七十个人(尼发希)。”意即雅各共有70个子孙。类似的经文很多,数以百计,比如以下经文均用“尼发希”和“普绪克”指代人:
拉班把悉帕给女儿利亚。悉帕给雅各所生的子孙,共16个人(尼发希)——《创世记》46:18;
以色列人用刀杀了城里的人(尼发希),把他们灭尽。凡有气息的,以色列人都没有留下。——《约书亚记》11:11;
我们船上共有二百七十六个人(普绪克)。他们吃饱了,就把船上的小麦扔进海里,好减轻船的重量。——《使徒行传》27:37;
在上当权的,人人(普绪克)都要尊重,因为权柄无不出于上帝。——《罗马书》13:1。
既然“魂”——“尼发希”、“普绪克”——就是人,当人活着的时候,《圣经》里称其为“活的尼发希”或“活的普绪克”。例如,《创世记》2:7的经文说:“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把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一个活人(活的尼发希)。”反之,当人死的时候,“魂”——尼发希、普绪克——也就死了,一个死了的人就是一个死了的“魂”。《利未记》21:1节和11节的经文清楚地表明这一点:“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告诉亚伦的儿子做祭司的,对他们说:不可为了民众当中的死人(死的尼发希)而玷污自己……不可接触死人(死的尼发希)……’”
其他类似的经文还有许多,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比如:
父亲的生命属于我,儿子的生命也属于我,谁(尼发希)犯了罪,谁(尼发希)就该死。——《以西结书》18:4;
哪个男子不受割礼,不割掉身上的包皮,哪个人(尼发希)就要从民众当中被剪除,因为他违背了我的约。——《创世记》17:14;
约书亚没有留下一人,跟处置伊矶伦一模一样,把城毁灭了,又把城里的人(尼发希)都杀了。——《约书亚记》10:37;
我(的尼发希)宁愿窒息而死,也不愿留这一身骨头。——《约伯记》7:15;
海水包围着我,使我(的尼发希)几乎丧命。——《约拿书》2:5。
以上经文表明,“魂”会死,而且死的方式可以是被剪除、为刀所杀、窒息而死、被水淹死等。另外一些经文则记载“魂”能够吃肉、失眠、喝水感到畅快等。如《利未记》7:20提到“吃平安祭的肉的人(尼发希)”,《诗篇》119:28说:“我(的尼发希)忧伤愁苦,无法入睡。”《箴言》25:25说“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尼发希)喝。”这些经文都明确显示,“魂”就是人,不可能是非物质的、不死的别的什么东西。其实,《圣经》里从没有出现过“不死的魂”或“不朽的魂”之类的表述,“不死的”或“不朽的”也从未与“魂”一起出现过,而“不死”和“不死性”这样的表述在《圣经》中出现过6次,载于《使徒保罗的书信》里。
“尼发希”一词在《圣经》里首次出现时,指的就是动物。《创世记》1:20、24记载:“上帝说:‘水里要涌现成群的活物(活的尼发希),地上要有飞禽在天空飞翔。’上帝说:‘地要生出活物(活的尼发希)来,各按其类,就是牲畜、爬行的动物、地上的走兽,各按其类。’事就这样成了。”在这段经文里,无论是鱼类、牲畜,还是走兽,《圣经》都用同一个词“尼发希”来指代。在《创世记》前两章中,“尼发希”一词一共出现过4次,除了前面所引用亚当被造一节经文外,其他3次均用来指动物。
以下经文也用“尼发希”或“普绪克”来指飞禽走兽以及各类水中生物:
我要跟你们和你们的子孙立约,也要跟你们那里各样的活物(尼发希),飞鸟、走兽、地上的一切活物(尼发希),凡从方舟里出来的地上各样的活物(尼发希)立约。——《创世记》9:9、10;
水里每个活物(尼发希)。——《利未记》11:10;
以上是关于走兽、飞禽、水里各样游动的活物(尼发希)和地上各样的群居生物(尼发希)的律法。——《利未记》11:46;
你要向出征的战士收税,从人、牛、驴、羊等活物(尼发希)中,每五百取一,献给耶和华。——《民数记》31:28;
海就变成血,好像死人的血,海里的活物(普绪克)全都死了。——《启示录》16:3。
《圣经》使用尼发希和普绪克两个词的方式表明,当用在动物身上时即是指动物本身,用在人身上时则指人本身,而不是人体内或者动物体内某种不死的成分。事实上,《圣经》甚至把尼发希一词用在上帝身上:“喜爱强暴的人,他(上帝)的生魂(活的尼发希)却恨恶。”(和合本,《诗篇》11:5)。《圣经》明确指出上帝是灵体,若将尼发希译作“魂”或“灵”,将会导致“魂的魂”或“灵的灵”之类的怪诞概念。
“尼发希”和“普绪克”除了直接指人、动物外,作为延伸,也用来指人和动物的生命。尼发希、普绪克的这层含义与其指人或动物本身是一致的。当我们说某人是活的、是个活人,意思是说他有生命;同理,既然这个人是活的,也可以说他“有尼发希”。比如,《出埃及记》4:19记载说:耶和华对摩西说:“要夺你性命(尼发希)的人全都死了。”在此前的另一节经文中也说,拉结“快没命(尼发希)的时候”,生下儿子便雅悯(《创世记》35:16-19)。在希腊语经卷部分,耶稣也曾说:“我是优秀的牧人,优秀的牧人为绵羊捐弃生命(普绪克)。”(《约翰福音》10:11)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最终牺牲了他的“普绪克”——他的生命,作为救赎人类的祭牲。另外,在《利未记》两节连续的经文中,尼发希既用来指人的生命,也用来指牲畜的生命:“杀人害命(尼发希)的,必须处死;杀害家畜(家畜的尼发希)的,必须赔偿家畜,以命偿命。”(《利未记》24:17、18)。
在下面这些经文中,“尼发希”和“普绪克”同样用来表示人或动物的生命:
西布伦是舍生(尼发希)忘死的民族,拿弗他利在田野高处,也奋不顾身。——《士师记》5:18;
谁想得着生命(普绪克),就会失去生命(普绪克);谁为我失去生命(普绪克),就会得着生命(普绪克)。——《马太福音》10:39;
人为朋友捐弃生命(普绪克),人的爱心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约翰福音》15:13;
保罗下楼,伏在他身上,拥抱着他,说:“不要喧嚷,他有生命(普绪克)了。——《使徒行传》20:10。
希腊哲学对人们误读、误译《圣经》中的“尼发希”与“普绪克”影响颇大。《美国大百科全书》指出,“按照希腊哲学的观念,把希伯来语‘尼发希’一词译做‘灵魂’,是错误的。‘尼发希’……根本不会离开躯体而自行活动。同样在《新约》里,希腊语‘普绪克’也不该按照希腊哲学家的想法译做‘灵魂’。‘普绪克’通常指‘生命’,有时也可指‘人本身’……《圣经》并没有就人死后继续生存一事提出清晰的描述。”持“灵魂不死”信仰的神学家“不得不求助于哲学家的讨论去帮助他们描述人死后继续生存的情形。”[13](P236)法语《圣经百科辞典》也指出:“灵魂不死的概念是希腊思想的产品。”神学家采纳了异教哲学家的想法编织了一整套灵魂不死的教义[14](P949)。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约前427-前347)是灵魂不死学说的主要提倡者,现代英语语境中关于魂的一般观念也主要来自柏拉图哲学[15](P18-23)。柏拉图相信:“魂(普绪克)是不死不灭的,人的魂的确在另一个世界里生存。”这与天主教关于魂的教义——人的魂是不死的,并且会在人死后继续存在,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希腊人是用哲学术语来表达这种信仰。柏拉图曾引述同是希腊哲学家的苏格拉底的话说:“魂……离去时若保持纯洁,不带着身体的任何负累,……去到和它相似、隐形、不死、智慧的领域里。它到达的时候快乐无咎、没有愚昧、没有恐惧、……没有人的一切疾病,与诸神永远同住在真理之中。”[16](P61,120)在柏拉图那里,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灵性的(intelligible)”不死不灭,而其它两个部分都会死。他也称身体中有两个魂,一个是不朽的、属神的(divine),另一个是属肉的、会死的(mortal)[17]。
古希腊哲学家基于个人的信仰或哲学观,以多种方式表达、演绎普绪克,赋予它各色各样的意义,众说杂陈。如“离去的灵(spirit)”、“非物质的和不死的魂(soul)”、“宇宙的灵”,以及“运动与生命的非物质准则”等等。由于一些哲学家主张魂是在身体死时出现的,普绪克一词也用来指“蝴蝶或蛾”——能够通过形态改变,从毛虫化作有翅膀昆虫的生物[18](P2026,2027)。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Kyng Alisaunder,前356——前323)征服犹地亚,犹太人开始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犹太百科全书》就此评论说:“犹太人通过与希腊思想的接触,主要通过柏拉图的哲学,获得了灵魂不死的信仰……魂能够脱离肉体而独立生存之说才得以在犹太教中生根。”[19](P472-477)公元二世纪中叶,受到希腊文化熏陶的基督徒开始用希腊哲学的思想方法表达他们的信仰,动机之一是为更有效地劝服希腊文化下的异教徒归信基督教。宗教色彩浓厚的柏拉图哲学似乎是他们的最佳选择,灵魂不死的观念也随之渗入基督教教义[20](P25)。到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时代,非物质灵魂的观念最终在基督教教义中得以真正确立。《新天主教百科全书》指出,奥古斯丁提倡的教义主要源于新柏拉图主义[21](P449-454)。甚至教皇若望保罗二世也承认,灵魂不死的教义采纳了“某些希腊哲学教派的理论”[22](P18-23)。
应该指出的是,虽说《圣经》译本中对“尼发希”“普绪克”的误译主要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但灵魂不死的观念并非源自柏拉图或其他希腊哲学家,其源头要早得多。《巴比伦与亚述的文明》一书指出:“不死性的难题……受到巴比伦神学家们的认真留意。……死亡是通往另一种生命的途径。”[23](P515)莫兰兹(Siegfried Morenz)在《埃及的宗教》中也写道:“早期的埃及人认为,死后的生命只是地上生命的延续。”[24](P379)《犹太百科全书》留意到柏拉图哲学与这些古代宗教之间的关系,指出柏拉图是“通过俄尔甫斯教和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获得了灵魂不死的见解[25](P564-567)。
综上所述,《圣经》中的“尼发希”、“普绪克”基本上指人、动物以及人和动物的生命,将它们译作不死的、非物质“魂”是一种误译,是希腊哲学影响的结果。这种误译常常导致基督教教义的自相矛盾,加大了圣经阅读的难度。以《马太福音》10:28、《雅各书》5:20为例,几乎所有的中文译本都将其中的“普绪克”译作“魂”,结果与灵魂不灭的教义明显矛盾。《马太福音》的经文说:“杀身体却不能杀生命的,你们不要畏惧;能把魂(普绪克)和身体都灭在欣嫩谷里的,你们倒要畏惧。”(和合本)倘若普绪克是“魂”,何以又能被灭掉了呢?《雅各书》说“你们就该知道,帮助罪人回头离开错路,就能救他的魂(普绪克)不致死亡,又能遮盖许多罪。”(和合本)根据经文,普绪克显然是会死的,但若是“魂”,又怎么可能死呢?
《圣经》中译(全本与选译)将近四十种,和合本(1919)仍是今天流传最广的汉语译本。它是清末民初新教诸派妥协合作的成果,几代英美传教士在华译经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天鹅之歌”,对二十世纪白话译经的影响极大[26]。然而,就是在这个译本中,出现“灵魂”或“魂”的地方,原文的字眼大多是尼发希或普绪克,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缺憾。和合本的底本并非原文善本,而是英文译本,难免受到英译“soul”的影响。后来出版的一些汉语译本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种误译,对“尼发希”和“普绪克”采用“灵魂”或“魂”译的次数明显低于《和合本》。例如,《圣经新译本》为35次,吕振中译本23次,《现代中文译本》19次,都远远低于和合本的64次,2001年出版的《圣经新世界译本》更是完全排除了“魂”译,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汉语译本有时也把希伯来语“鲁阿”(ruah)和希腊语“普纽马”(pneuma)译做“魂”或“灵魂”等。《圣经》原文表明,“鲁阿”和“普纽马”指的不过是各种活物体内的生命力而已。将其译作“魂”,如同将“尼发希”和“普绪克”译作“魂”一样,同样是误译。
注释:
①《哥林多前书》第15章第45节记载:“经上也记着说:‘第一个人亚当就成了一个活人(希腊语:活的普绪克)。’”经文引述的是《创世记》第2章第7节:“第一个人亚当就成了一个活人(希伯来语:活的尼发希)。”表明在《圣经》里,希腊语“普绪克”与希伯来语“尼发希”同义。
②天主教教义主张灵魂不死。
③“1:20”表示第1章第20节,下同。
④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所引用的经文主要基于《圣经新世界译本》。括号()内为希伯来语或希腊语原文,由本文作者注出。
⑤第一个人亚当。
⑥《哥林多前书》15:50-54。
⑦《英王詹姆斯译本》(King James Version,1611,修订版1885),俗称英王钦定本。
[1]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Vol.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 C.A.Briggs.The Use of w(音泥发希)in the Old Testament.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1897,vol.16,no.1/2,p.30.[2008-11-23].http://www.jstor.org/stable/3268865.
[4]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Macropaedia:Knowledge in Depth,vol.15.Chicago: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orp.,1977.
[5]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The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Farmington Hills:Gale Cengage,1967,vol.13.
[6] L.Koehler,W.Baumgartner.Lexicon in Veter is Testamenti Libros.Leiden:E.J.Brill,1958.
[7] Watch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Insight on the Scriptures.New York:International Bible Students Association,1988,vol.2.
[8] C.A.Briggs.The Use of w(音泥发希)in the Old Testament.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1897,vol.16,no.1/2,p.30.[2009-01-12].http://www.jstor.org/stable/3268865
[9] K.Kohler.“Immortality of the Soul",in the Jewish Encyclo-pedia.1910,vol.6,.
[1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The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Farmington Hills:Gale Cengage,1967,vol.13,pp.449-454
[11] A.C.Myers(editor).The Eerdmans Bible Dictionary.Grand Rapids:Eerdmans Publishing Co.;1996,June,p.1094
[12] L.Koehler,W.Baumgartner.Lexicon in Veteris Testamenti Libros.Leiden:E.J.Brill,1958,p.627
[13]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Danbury:Grolier,2000,vol.25.
[14] Abbaye de Maredsous-Centre in for matique et Bible.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de la Bible.Turnhout:Brepols Publisher,1996,décembre,p.949
[15] Watch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Your View of the Soul Affects Your Life.Watch Tower,1990,May no.1.
[16]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1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7] 杨国成.苏格拉底之死(下)——不朽的灵魂[EB/OL].学术中华网站.
[18] H.G.Liddell,R.Scott.Greek-English lexicons.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68.
[19] K.Kohler,I.Broyd,L.Blau."Soul",in the Jewish Encyclopedia.1910,vol.6.
[20]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Micropaedia:Ready Reference and Index.Chicago: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orp.,1997,vol.11,p.25
[21]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The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Farmington Hills:Gale Cengage,1967,vol.13.
[22] Watch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Your View of the Soul Affects Your Life.Watch Tower,1990,May no.1.
[23] M.Jastrow.The Civilization of Babylonia and Assyria:Its Remains,Language,History,Religion,Commerce,Law,Art,and Literature.London:J.B.Lippincott Co.,1915.
[24] S.Morenz.trans.by Keep A E.Egyptian Religi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Ithaca and London,1973.
[25] K.Kohler."Immortality of the Soul,"in the Jewish Encyclopedia.1910,vol.6.
[26] 冯象.上帝的灵,在大水之上盘旋[J].书城,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