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冬
实施公推直选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对南宁市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班子试点的思考
●李展冬
公推直选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中与时俱进地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南宁市在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试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实践表明,公推直选作为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顺应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潮流,开启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起点。
公推直选 党内民主 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进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也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公推直选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中与时俱进地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上的重大创新。本文结合2010年南宁市在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试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实践,对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些思考和探索。
公推直选是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在全体党员大会上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及班子其他成员的选举方式。作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一种新探索,它既是一件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新事物,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政治运作过程。南宁市在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试点中,坚持阳光操作,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确保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创新了候选人的提名方式
在实施公推直选的试点中,南宁市创新了候选人提名方式,通过创新推荐的主体、形式和范围,保障了党员群众的初始提名权,解决了传统的选任方式“组织提名、党员举手”,“少数人选人,少数人中选人”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公推直选的热情。在武鸣县马头镇党委书记候选人的提名中,创新初始提名方式,推行“多元提名”,采取个人提名、组织提名和领导提名相结合方式产生初始提名人选。在推荐环节上,采取党组织推荐、个人署名推荐、个人自荐、领导干部会议“面上”推荐和马头镇党员“点上”推荐等五种方式。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定,并综合考虑推荐人选的年龄、学历专业、任职经历和现实表现,按1∶8的比例提出8名初始人选。因此,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的产生更加广泛地反映了党员群众的意愿,有效落实了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扩大群众参与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创新了筛选机制
南宁市在公推直选的实践中,在确定候选人推荐人选、初步人选、预备人选等环节均实行差额筛选,真正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武鸣县马头镇在公开推荐基础上,按照“五差额”方式遴选出马头镇党委书记。一是到8名初始人选所在单位进行差额定向民主推荐,组织党员群众对初始人选进行民主测评,按1∶6比例确定初步人选。二是6名初步人选经过为期7天的公示后,在会上进行差额竞职演讲,按1∶4比例确定初步考察人选。三是对4名初步考察人选进行差额考察,全面了解其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情况,特别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根据考察情况按1∶3比例提出初步候选人预备人选提交县委全委会票决。四是召开县委全委会议进行差额票决,按得票数多少确定2名候选人预备人选。五是在二次公示期和开展为期7天试岗调研后,将正式候选人提交马头镇全体党员大会进行差额直接选举。
(三)创新了书记的产生方式
南宁市在实施公推直选的试点中,创新了书记的产生方式,变间接选举为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以往只选举党组织委员,而书记由上级党委分工确定的方式,实现了公推直选的最大突破。在公推直选的试点实践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书记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中共南宁市委党校教师第一支部作为南宁市市直机关的试点单位,经过宣传发动、个人自荐、组织公推、二次推荐、组织考察、公示等阶段,推选出了支部委员会候选人选,正式召开选举大会,由全体党员表决通过正式候选人,然后由党员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书记。未当选书记的候选人列为副书记候选人。选举产生副书记后,未当选副书记的候选人列为其他委员候选人。直接选举将党组织书记及班子其他成员的最终选择权交给全体党员,增强了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人意识,使当选者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同。
(四)引入了党内公开竞选机制
南宁市在公推直选中,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竞职承诺。让符合任职条件的所有党员都可以自荐报名竞选党内职务,解决了以往普通党员难以参加竞选的问题,拓宽了选人视野,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武鸣县马头镇在经过层层遴选后确定的两位正式候选人,现场同台发表竞选演说,接受全镇542名党员的投票选择,最后才产生新一任镇党委书记。在公推直选过程中,从实施方案到人选推荐、资格审查情况,从组织考察结果到选举计票,都全部公开。这样将选举完全置于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之下,营造出了公平有序的党内竞争环境,有利于党员从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高度,推选出政治可靠、作风民主、能力较强、勤政廉洁的“当家人”。
(一)保障和维护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公推直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进行,改变了以往“上面定人头,党员举拳头,群众皱眉头”的做法,以充分尊重党员意愿为前提,由党员直接选出“当家人”,使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把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拓宽了党员权力和利益的表达渠道,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责任感;同时,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干部任用问题上由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防止了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的发生。由于以公推直选方式产生的党组织班子成员普遍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同,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群众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主人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政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执政党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公推直选的过程完全在全体党员监督之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人选的推荐、民主测评、选举得票等全部公开,这无疑提高了选举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公推直选产生的领导班子是在党员群众和组织推荐下,并经过层层遴选推选出来的,这样更能体现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威信和群众基础;公推直选改变了以前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由上级党组织指定候选人的方式,将选人用人的权力直接交给了基层党员,党员直接选举负责人,选举结果充分体现了党员的意志。因此,班子成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工作容易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三)强化了宗旨意识,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公推直选实行了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且在选拔上把推荐提名权和目标实施的评议权、监督权交给了广大党员群众,突出强调了领导者的职责意识,改变了过去只对上负责的弊端。当选者既要贯彻上级的决定、指示,确保任期目标的实现,也必须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也由于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是从公推直选产生,其群众观念明显增强,能够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公推直选产生的基层党组织班子是由党员群众直接推选出来的,这决定了他们必须受党员群众监督,要对党员群众负责,为党员群众谋利,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必须加倍努力,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
(四)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
公推直选解决了过去党内选举“少数人选人,少数人中选人”的突出问题,开阔了识人视野,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合理设置任职资格,给更多符合条件的党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使在组织视野外的优秀人才也有机会进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通过“组织定规划,群众来推荐,赛场选良才”,进一步拓宽了干部选用视野。而公推直选中设计的个人自荐、竞选演说等环节,为广大基层干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搭建了平台,不仅让群众选出了自己满意的人选,改善和优化了领导班子,而且还发现了人才,储备了一批优秀后备干部,收到了“选拔一人、发现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
南宁市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试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的实践表明,公推直选作为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顺应了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潮流,开启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起点。
(一)不断优化党内选举环境
公推直选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需要良好的党内民主环境提供保障。只有党内民主环境与公推直选现实需求相适应,公推直选的新制度才能落到实处。优化党内选举环境,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不断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一是要改变上级领导的“权力意识”。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淡化组织意图,实现“以组织意图为本”向“以党员权利为本”的观念转变。在推行公推直选的背景下,上级党委更多地是制定选举规则、程序和资格审查,对班子成员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应由广大党员群众来行使。二是强化党员自我提名和群众提名。如武鸣县在最初的公开推荐环节中推荐的54名推荐人选只有8名是个人自荐,可见党员个人自我提名和自荐比例较低,因此很有必要强化党员自我提名和群众推荐。三是弱化候选资格条件的限制。民主意味着平等,平等就意味着人人能够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应当有意识地逐步打破目前公推直选中“一刀切”的资格条件制约,允许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党员联名推荐的人选即可进人竞争初步候选人环节直至选举环节,使更多民意基础好的普通党员也能参与到竞选中来。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党员的被选举权,也有利于加强公推直选的竞争性。
2.不断提升党员的民主素质和民主能力。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和民主能力,是成功推行党内公推直选的关键。一是健全组织生活。通过规范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疏通和拓宽党员意见表达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加强党员的民主素质历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和素养。二是要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使广大党员熟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参与党内活动,进而提升党员的主体意识;通过教育引导,提升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等选举环节中来,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缺位、不到位和无所谓的状况。
(二)要逐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公推直选作为一种重要的选举式民主,加速了党内民主的发展,解决了民主政治中首要的权力授予问题。民主政治应该是一个包括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和执行等多个环节的联动体系和制度集合体。因此,公推直选要深入开展,必须不断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设。
1.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度。有目标就有动力。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和班子成员的承诺目标,建立健全以群众评议作为价值取向的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对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考核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对班子成员的工作实绩进行公正、准确的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及职务调整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班子成员服务发展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止其当选后出现思想松懈的现象。
2.建立完整的任期制度。要加强当选干部的任期管理,严格规定在任期内不准随意调动,如确实需要调动的,要制定严格的程序,可采取召开党代会等方式作出说明,征求本级党代会的同意,体现对选举人民主权利的尊重。
3.建立完善罢免制度。选举应该是“可以把你选上去,如果干得不行,也可以把你撤下来”。但现在的退出机制尚不尽如人意,因而在公推直选中当选的党组织班子成员除非有重大原则性错误或过失责任,一般很难退出。所以,需要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的罢免制度,对不称职和不履行职责的干部进行罢免。
4.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把支部工作与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相挂钩,对支部或个人连续三年被上级党委表彰的党支部书记将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支部书记,在各项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并积极向上级推荐为后备干部人选。这既保障了支部书记的合理权益,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不断强化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推动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起点和基石,也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作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一种新的选举民主模式,已成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机制的最好切入点。公推直选的创新实践不仅使其成为党内基层民主的经验积累,同时也使其成为基层民主的创新实践地。南宁市2010年多家机关、企事业党组织试行的公推直选实践充分证明,党内民主完全有资格带动和示范人民民主。
1.公推直选推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党内选举,培养了民主意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使党员经历了民主生话中竞争性操作的一次训练,广大群众的参与也等于上了一堂民主政治课。同时,普通群众通过投信任票、联名推荐、现场提问、公开监督等环节参与进来,客观上形成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也对基层民主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鲜活的民主选举实践,彰显了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之加深了对民主政治的亲身体验,锻炼了参政议政能力,激发其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及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层民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多重媒体宣传,扩散民主教育至党外,实现政治社会化。在公推直选试行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如武鸣县召开全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试点镇还进行广泛宣传,在县里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通过多重宣传,使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程序、办法和要求,思想得到了解放,认识得到了统一,信心得以提升,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基层党组织推行民主选举,给党员包括普通群众以民主的启蒙和训练,使大家认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公推直选的经验证明,党员和群众都认可这样的民主。如果这样的民主逐步推开,必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邸乘光.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对策与建议——关于党内选举制度改革举措观点述要[J].中国共产党,2011(5).
[3]钟健能.关于党内县级层面直接选举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课题组.南京市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做法与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12).
D262.2
A
1009-4245(2011)05-0015-04
作者:李展冬,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讲师,邮编:530007
责任编辑:梁卫军
责任校对:罗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