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华
“十二五”时期加快南宁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思考
●范美华
“菜篮子”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它关系到全局,影响稳定。本人对“十二五”时期南宁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进行初步的分析,并从稳定和提高南宁本市蔬菜供给能力、加快“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大力推进“菜篮子”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产销衔接功能、强化“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确保“十二五”时期市民放心消费。
“十二五”规划 “菜篮子”工程 市长负责制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多年来,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虽然南宁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财力在“菜篮子”工程方面的有限投入等各方面的原因,南宁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还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群众对不断上涨的菜价很担心,对“菜蓝子”产品的安全很忧心。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本人对“十二五”时期南宁市新一轮“菜蓝子”工程建设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菜篮子产品生产快速发展
2009年南宁市蔬菜播种面积243万亩,产量333万吨,产值52亿元,蔬菜人均占有量477公斤,其中人均蔬菜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果种植面积为132万亩,产量104万吨,产值27亿元,水果人均占有量150公斤,南宁市菜篮子产品实现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逐渐转变。2009年,南宁市果蔬日上市品种在70个以上,市场供应充足,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产品均衡供应水平明显提高。果蔬产品除自给外,大部分产品外销,2009年,基地内销果蔬70万吨,外销180万吨,外销量是内销量的2倍以上,主要销往北方、广东沿海地区以及广西区内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2010年,南宁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循环、高效、特色化的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优势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实现了农业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27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5.8%,粮食总量 211.9 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区域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带
近年来,南宁市按照“优化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专业生产、规模经营、产销一体化”思路发展基地,不断优化果蔬产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了“一乡一村一品”、“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等特色生产基地。目前南宁市形成了江南区20万亩以上瓜菜,横县20万亩甜玉米、1 000万平方米的出口蘑菇,兴宁区4万亩早春瓜豆,邕宁区3万亩大白菜、甘蓝,武鸣县10万亩马铃薯、番茄,宾阳县5万亩夏阳白、胡萝卜,隆安县、西乡塘区20万亩香蕉,武鸣县20万亩龙眼、荔枝、柑桔,江南区20万亩西甜瓜,横县10万亩龙眼、荔枝,良庆区、邕宁区6万亩火龙果、菠萝等50多个特色果蔬生产基地,为“十二五”时期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支撑。2010年,南宁市的水稻、桑蚕、木薯、香蕉、罗非鱼五大产业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示范产业;在推进县域经济特色产业方面,围绕茉莉花、板栗、淮山、黑山羊、胡萝卜、黑皮冬瓜、甜玉米、荔枝、龙眼、食用菌、西甜瓜等22个县域特色产业,示范推广面积145万亩次,养殖规模680万头(羽),新增产值7.5亿元,这为南宁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为推动南宁市菜篮子产品向安全、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市财政投入6000多万元,除了在武鸣、横县、宾阳、良庆、兴宁、西乡塘、青秀等县(区)建设了一批无公害标准化蔬菜、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并全面启动了“优果工程”五年升级行动规划外。还围绕桑蚕、木薯、甘蔗、香蕉、优质稻、水果等优势产业把武鸣、横县、宾阳、西乡塘、江南区等县区作为科技示范县区。为不断扩大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南宁市还制定了《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火龙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菠萝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严格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南宁市果蔬标准化生产水平。截止2009年底,全市认定无公害果蔬基地76万亩,认证无公害果蔬产品56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产品60个。在此基础上,2010年粮食、糖蔗、桑蚕、木薯、水果、花茶、蔬菜、水产等产业不断增长,其中木薯、香蕉等产量居全区首位。
(四)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2009年以来,南宁市规模经营、加工蔬菜、水果企业(合作社)已超过30多家,金泰尔、万利来、新兴科农、横县兴辉、延安齐旺、丰凯种业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共建原料基地和保价收购的办法,年销售、加工蔬菜水果80万吨,产值30亿元,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到2010年止,南宁市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培育及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了特色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大宗农产品加工和保鲜技术及其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6项共21个课题,培育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10家,主要是围绕南宁市奶牛、肉鸭、罗非鱼等产业进行研发和生产能力建设,现已研究出新产品如康美包奶等新产品41个,应用新技术56项,新增产值4.52亿元,金陵铁脚鸡等6个优良新品种大规模产业化养殖,产值累积达10.6亿元。
(五)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近年来,南宁市把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各种方式的科技培训和项目示范推广,累计培训农民达93万人次,示范点98%的农户掌握一项以上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农业专家面对面的传授指导,使农民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掌握了科技知识和种养技能的农民,在以蔬菜、水果为主体的种植业“菜篮子”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市蔬菜、食用菌、西甜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产值达91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180亿元的半壁江山,农民从果蔬中取得的人均纯收入1300元以上,成为促进南宁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优势产业。201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14.15%。
(六)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多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将实施“放心菜”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南宁市政府制定了《南宁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了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对生产的食用农产品进行自检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检验、检测、检疫。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向经营者提供经检验合格的农产品,并附具质量合格证明。每年投入300多万元专门用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每年全市采用酶抑制快速检测法开展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达100多万批次以上,2009年达161万批次,上市蔬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监督管理部门针对食用农产品市场中安全卫生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公布,提示消费者采取相应的识别措施。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其品名、品牌、生产单位等情况,使市民消费农产品更安全、更放心。
(一)“菜篮子”越来越贵
2009年以来,南宁市、区的蔬菜价格上涨过快。部分蔬菜类最高涨幅达50%以上,水产品涨幅高达36%左右。2010年价格继续上扬,蔬菜和水产品价格同比涨幅达 53%、64%。“‘姜’你军”、“‘蒜’你狠”,这是人们群众对食品价格上涨过快的真实抱怨。统计表明,截止2010年11月,南宁市居民食品类消费品价格累计上涨6.2%,成为CPI涨幅的主要推力,其中蔬菜价格累计上涨30.6%,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四位,2011年第一季度部分蔬菜的价格上涨也较严重,如辣椒每两1元,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并未有大的增加,群众普遍抱怨“菜篮子”越来越沉。
(二)“菜园子”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其近郊都建有一定面积的蔬菜基地,但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区近郊常年菜地被大面积征用,常年菜地面积逐年急剧下降;新菜地建设投入不足,新菜地开发建设跟不上发展步伐等原因,影响了南宁市蔬菜均衡生产和供应。与此同时,现存蔬菜基地保护区面积也不断缩小,这样的局面难以起到有效平衡调控蔬菜种植面积的作用,所以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三)菜市场摊位费越收越贵
菜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居民,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广大群众日常的生活保障。南宁市政府投入了不少的财力改造农副产品市场,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目前不断上涨的菜价,但在完全市场化运作以后,昂贵的场租费又助推了蔬菜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在农超对接方面,虽然《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身开展农超对接工作的试点工作,4月末5月初南宁沃尔玛等超市主动到田间收购黄瓜等“卖难”蔬菜,这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菜贱卖伤农情况,但在一些超市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摊位贵、条码费等不合理现象,急待解决。
(四)果蔬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部分蔬菜水果产品流通不畅
南宁市“菜篮子”产品生产仍以分散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品深加工产业落后,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大部分农产品仍靠鲜卖为主,且集中上市较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一旦遇上销售渠道不畅,滞销现象较易发生。如,2007年、2009年和2010年,我市分别出现了柑橘、香蕉、大白菜“卖难”问题。2011年4月又出现了武鸣宁武的西胡芦、黎塘的大葱、石埠的青瓜“卖难”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宁市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物流中心功能不健全和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强。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段管理职责不清
近几年来,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南宁市各级农业部门直接参与了农产品生产、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及重大活动、会议接待宾馆饭店农产品安全保障等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工作层面广,监管链条太长,工作精力分散,特别是在市场销售环节、重大活动、会议接待宾馆饭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分段管理职责不清,工作无缝对接难度大,影响了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效率和效果。如2010年3月29日1.60吨问题蔬菜流入南宁市场,导致了群众对“菜篮子”的安全越来越忧;此外,在南宁菜市场上蔬菜农药超标、“健美猪”肉、水产品遭化学添加剂浸泡等事件仍屡禁不止,并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群众对“菜篮子”安全的担忧。为了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解决好上述问题,使南宁市民吃上放心安全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加快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为了在未来5年统筹推进南宁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菜篮子”产品安全生产和供应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不断需求,南宁市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科技创新,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在“十二五”时期南宁市的新一轮“菜蓝子”建设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南宁市要以此为契机,全面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菜篮子”保障水平,稳定和提高南宁本市蔬菜自给能力。南宁市人民政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加投入,稳定和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调动和保护菜农的种菜积极性,2011年力争投入3000—5000万元提高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保障本地蔬菜的有效供给。采取一系列扶持“菜篮子”生产的政策,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老菜地的保护,在城市周边地区合理规划建设新菜地。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征占菜地的补偿标准要严格按当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提高大城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取标准,用地单位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建设新菜地和发展蔬菜生产。要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蔬菜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合理控制蔬菜生产用地的流转。
(二)加快“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和提高“菜篮子”产品供应水平
按照南宁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科学布局,精心组织,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基地生产能力不下降,稳定和提高全市“菜篮子”产品供应水平。在2011—2015年,要建设完成一批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果蔬生产基地。一是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按照“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集群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重点抓好近郊10万亩常年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160万亩农区高效秋冬菜产业基地、100万亩南方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11年南宁冬菜种植产量计划达115多万吨,同比增长20%,达到完全能满足市场供应,确保市民吃上便宜菜、放心菜。
(三)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建设一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为市民提供优良的畜禽产品
从2011年起,继续完善和落实养殖大县扶持政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抓好生猪、家禽、奶(肉)牛、山羊标准化小区(规模养殖场)建设和改造,加强养殖场(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禽粪便处理防治疫病防控设施建设。到2015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出栏数占总出栏的80%以上,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出栏数占总出栏的90%以上,奶(肉)牛标准化规模场产量占总产量的95%以上。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
(四)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大力推进“菜篮子”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建设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现场市场。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破解“高摊位造就高菜价”等难题,在2011—2015年,重点扶持南宁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广西吉海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等一批区域性带动能力强的市场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当地果菜批发市场建设,形成本地区域性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改造一批销地批发和零售市场、集贸市场。为了方便广大请市民还可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区域居民密度,适当加快超市、农贸市场、临时市场、小区便民菜店、早市、夜市等6类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同时工商部门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对经销商销售冒充“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及哄抬菜价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确保市场秩序有条不紊。
2.强化产销衔接功能。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南宁市市民消费需求,主动与优势产区加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保障基地;鼓励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支持在重点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地建设中继性冷藏物流中心,与城区冷藏配送中心形成对接,同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与此同时,南宁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种建设,要抓住国家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机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及发展壮大流通组织,拓宽流通渠道,主动与北京、上海、海南、云南等主销区对接,实行“南菜北运”、“南果北运”、“西菜东调”,形成稳定的产销互动、培育稳定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市民受益。
(五)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
从2011年起,南宁发展改革、农业、商务等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协调配合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支持建立覆盖主产区和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的“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及时收集发布“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二是建立“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增强信息处理技术手段,壮大分析预警队伍;三是建立农产品流通滞销预警机制,通过对市场农产品的常态监测,对全市主要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上市时间、品种构成结合市场状况作出分析预测,在有较大可能出现大宗农产品滞销情况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进行针对性的调节,使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六)强化“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十二五”期间市民放心消费
1.强化“菜篮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从2011年起,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逐步进行对拟建设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应作环境影响评价,摸清土壤背景及基地可能受到影响的空气、水体、固废、放射等污染源,确认基地的环境安全影响程度,确保“菜篮子”生产基地环境安全。从2011年起,大规模开展蔬菜、水果、茶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肉鸡、蛋鸡、水产品等十种“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活动。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同时,建立和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抽查以及业主自检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制度,形成标准统一、职能明确、运行高效、上下贯通、检测参数齐全的检验检测体系,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和保障,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奶、放心肉、放心蛋。
2.逐步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并完善南宁市“菜篮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并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在市民和社会中营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积极影响,增强市民对新一轮“菜篮子”产品的信任度,同时也促进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提高。
总之,抓好南宁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落实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菜篮子”产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南宁市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各种困难,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顺利完成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科学发展的任务。
[1]南宁政报,2011年(6).
[2]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文件).
[3]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F326.13
A
1009-4245(2011)05-0037-05
作者:范美华,中共广西武鸣县委党校教师,邮编:530100
责任编辑:陆春红
责任校对:陈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