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莲
加快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对策研究
●王水莲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其在基础设施条件、功能发挥、服务体系完善、保税政策落实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破除这些阻碍,需要从推进“区港联动”、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申报建立南宁出口加工区、加大基础设施及其他配套建设等方面来进行。
保税物流中心 综合保税区 南宁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自运营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配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否则将会成为其向综合保税区过渡的阻碍。加快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转型,要借鉴国内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围绕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建立保税物流体系的要求,充分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统筹规划,理顺机制体制,积极发展和集聚产业,加大招商引资,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努力打造南宁经济发展新支点。
(一)基础设施条件需进一步优化
现代保税物流功能的充分发挥,要求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配送网络体系、流通渠道体系和其它交通体系的衔接还需要完善;物流中心内部的展示、采购、分捡等功能相适应的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建设。
(二)保税物流中心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依据《南宁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分区规划调整》的要求,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应具备出口加工、物流配送、保税物流、商贸、仓储、产品展示、物流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培训、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但现阶段,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更多的只是实现仓储和转运功能,现有的功能设施也仅限于仓储及冷链物流、展示中心、电子口岸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保税物流中心的效用并未得到充分显现,尤其各类高增值的保税物流功能仍有待于进一步充分发挥。
(三)保税物流服务体系滞后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新建的内陆保税物流中心之一,其进驻企业的专业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运作质量等方面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依据《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税物流中心应具备对矿产品、橡胶及其制品、农副产品、服装及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纸制品、药品、化学化工品、家电、有色金属、农机产品等众多产品的采购、分销、配送、中转的服务,并建设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中国东盟采购中心等。但是当前,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大部分入园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其开展业务也仅局限于基础的对一般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这些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所提供服务的品种质量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物流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四)保税政策需进一步充分落实和发挥
保税物流中心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保税政策的落实执行上,而这又与监管制度和通关的技术水平直接相关。当前,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在保税政策的落实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法规透明度不高,相关企业未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政策变化,政策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贸易便利与通关快捷与沿海发达省份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仍有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驻园区的积极性。
(五)保税物流人才缺乏
促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不仅需要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雄厚的资金支持,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保税物流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应具备国际合作、国际贸易及物流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要具备IT、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集成等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而目前,我市现有的相关人才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数量上仍很难满足这一要求。
(六)与北部湾经济区各保税物流区域的合作仍有待加强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和正式运营标志着港口的保税功能将延伸到南宁。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与此前获批设立的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将一起共享“一港”待遇,南宁、钦州、凭祥、北海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构筑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初具雏形。然而由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建立及运行的时间较短,缺乏与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沟通协作,在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在信息互通,各管委会、入驻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乃至统筹各自优势资源,进行市场细分,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发展差异化的物流服务,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等方面仍显不足。
(一)大力推进“区港联动”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与钦州保税港区、凭祥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共同构建较为完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应加强与钦州保税港区、凭祥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的交流互动,共享“一港”待遇,构建较为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形成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城市“区港联动”格局及“口岸分拨、多点申报、一次放行”的大通关模式,有效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物流及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同时,要对四个保税区进行科学而客观的全面分析与研究,进行市场细分,明确各自的服务侧重点,发展差异化的物流服务,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的物流运输产业格局,实现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其他三个保税区在形态、资源上的整合、集成,促进货物在广西境内外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联动发展效应。通过与其他三个保税区的联动发展,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将在广西现代物流体系当中扮演关键角色,从而为早日把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综合保税区打下基础。
(二)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根据南宁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控制性规划以及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的要求,依托“三基地三中心”建设,加快对保税物流中心进行产业规划及运营策划,充分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保税物流中心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全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大项目到园区落户,吸引跨国公司来南宁设立企业总部、研发机构、采购中心、分拨中心,构建南宁成为区域性国际采购中心、国际分拨中心和国际配送中心。
1.应加大力度培育龙头物流企业。通过政府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基础资源,扶持优秀的企业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带动经济发展,增强物流业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物流与支柱产业相融合,促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加快融合,推动物流业向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引导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南宁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转型、整合并购、战略联盟,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服务领域,培育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周围规划建设生物制药园、有色金属加工园、建材木材园、机械加工制作园、IT电子物流园、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通过产业园的规划、培育和扶持,利用入驻企业优势,集聚产业的物流,实现产业链的成型和优化。
2.要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结合南宁、广西及至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实际,重点选择出口加工、冷链物流等作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的主要业务方向。对于出口加工业,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要抓住南宁市加快建设“三基地三中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工制造业日益发展、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等契机,积极与富士康这类带动能力强、业务量大的企业建立业务联系,向其提供仓储、通关、运输中转等优质服务,主动承接其对外加工出口业务,带动综合保税业务发展。对于转口贸易: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应当充分发挥南宁地处中国大陆与东南半岛交界的地段,有着“上北下南”、“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各种商品在南宁汇集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市场的优势,拓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效应,强化商品集散的作用,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如利用南宁作为越南及广西北部湾海鲜市场批发集散的重要区域和西南地区对海鲜产品的需求,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与贸易。对于冷链物流:南宁市地处热带亚热带,农副产品丰富,因此,近阶段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要把冷链物流当作为主要业务,率先在冷链物流上实现突破,形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进而带动其他物流业态发展。
(三)加快申报建立南宁出口加工区
仓储、物流等功能是保税物流中心运营的基础,而建立网外加工区是实现保税物流中心运营良性循环的根本保障。实践表明,建立并有效利用出口加工区是短期内实现保税物流中心微利经营的关键[1],因此,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要加快申报建立出口加工区,一方面加强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中国强优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争取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实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顺利过渡。
(四)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
1.组织多边协商的联席会议。根据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实际,建议建立以市政府牵头的多边协商机制,形成由市政府领导,海关、商检、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中与各个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及时沟通、指导和统筹解决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中的管理规范、业务运作、政策运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2.成立招商引资协调办公室,积极宣传保税物流中心优势。建立推介、招商工作专(小)组,统一负责保税物流中心的招商、宣传工作。在招商的过程中,招商办公室要积极协调管委会以及相关部门为企业投资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项目申报、执照办理等。通过开办推介会的形式,积极宣传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综合优势,免费提供外企入驻的相关咨询服务。积极拓展招商形式、开拓招商渠道,除了开推介会的形式外,还可考虑多利用平面媒体扩大影响。尽早建立保税物流中心网站,在网站上介绍保税物流中心的优惠政策、发展方向、办事指南等,利用网络的力量扩大保税物流中心的知名度。
3.成立保税物流中心联合监管协调委员会。大力推广电子通关、网上支付、联网监管等业务,推进监管信息的共享。创新保税物流中心的监管模式和口岸监管制度,积极推进边检、海关、工商等各个主管部门之间的行政协调,共同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关与监管模式和机制,促进区内行政效率的提高,解决目前规章多、散、缺的问题,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使用法律法规不一、监管制度不一的现状,形成一体化的保税物流监管格局。定期开展监管模式创新研讨会,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根据保税物流中心货物监管的特点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的货物监管模式。
(五)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在广西是个新生事物,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更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要顺利实现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功能过渡,必须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借鉴外地保税物流中心管理服务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南宁实际,科学谋划,努力创新综合保税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改革必然涉及部门利益调整,要放权让利、大胆尝试,建立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责、权、利相一致的管理体系。应根据形势需要实施机构的升格,逐步整合、分离南宁市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南宁五象新区开放建设指挥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三个机构。要适度扩大管委会职权,提高微观管理效率。我国保税区实行的是管委会管理模式,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与市级行政机关同等的权限。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仅协调保税区内企业与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对管委会要适当地给予更多的行政许可权,如规划审批、财政管理等职权,在管委会运作较成熟时都可以考虑适当下放,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增强管委会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有效管理。
此外,还应加大物流保税中心的管理体制创新:一是管理国际化。应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国际性经济特区,按照国际京都公约关于自由贸易区规范设立运作体制,运作体制应充分体现投资自由与贸易便利化的原则。二是加强区域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市场能做的事交给市场;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减少行政干预,使企业自主决策和经营、组织、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和广大企业参与区域管理,逐步由封闭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三是管理法制化。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政府行为与决策的科学化和透明化。四是管理市场化。把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机制引入保税区管理体制中。允许各种企业进入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以审批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六)加大政策扶持
要确保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顺利向综合保税区过渡,必须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搭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优惠政策平台。
1.加大财政支持。设立市、区两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资金为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积极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内租赁业和担保业的发展。
2.税收优惠。可考虑将保税物流中心管辖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享受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南宁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加速折旧上给予区内企业一定的优惠。管委会以基金补偿的方式将政府支持资金投入到相关企业,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给予配套启动资金的支持。对于在保税物流中心内设立总部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支持。
3.金融便利。切实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银行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投入,对有市场、有出口订单的中小外贸企业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及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鼓励银行对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贸易融资业务。推动银行就在岸资产进行担保融资,满足企业海外拓展后续资金需求。适时准许区内各类金融机构办理离岸金融业务。同时,准许区内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开发符合区内企业经营的外汇金融衍生产品,以活跃区内的资本市场。
4.规划配套。统筹制定完善相关规划,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加快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需要积极争取广西区、南宁市政府和有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把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建设纳入自治区、南宁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开发开放区域,并调整相关的规划与之衔接。同时要加快落实服务、航运等方面的开发政策。另外,在向综合保税区过渡过程中,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直接面临土地政策的制约,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调整相关政策,做好保税物流中心用地置换工作。
5.建立健全立法。我国保税制度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政策的不稳定性时有发生,使得企业在投资时顾虑重重。因此,保税物流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区内政策的法制化建设,以法的形式明示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范围,保持保税物流园区内各种政策的平稳运行,使区内企业充分意识到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政策的长期性,加强其长期投资的信心。要真正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就必须结合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来加以保证。结合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区位、产业等特点,借鉴国内成功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建设开发经验,以市人大立法的形式尽快出台《南宁综合保税区管理条例》。该条例应在园区土地、规划、财政、项目审批和劳动人事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和规范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管理权限。
(七)加大基础设施及其他配套建设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保税物流中心招商引资,集聚产业创造条件。要抓紧在南宁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新开工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搭建物流基地内的道路主干架,形成基地内的空间结构。按照“先安置,再征地拆迁”的原则,积极探索多种安置回建模式,加大安置回建力度,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积极做好物流基地的土地收储相关工作。
2.健全综合运输体系。从科学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出发,按照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合理布局各种运输方式,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有机结合、连接贯通、竞争有序、运输高效的联运体系,充分发挥土地、岸线、空域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逐步实现各种联运方式的“无缝衔接”。建立南宁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沟通的综合物流管理机制,建设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实现铁路货运站、水运枢纽港、公路货运枢纽以及航空港的联网,建立全面覆盖、有效衔接的物流通道和网络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形成以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多种交通方式为支撑,集多式联运、现代仓储、货运配载、物流装备、商贸流通、物流园区、物流信息、保税物流、城市配送等九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中心,成为承接西部对外贸易的前沿和西部地区物流资源整合核心平台,带动和辐射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3.加大信息平台建设。对整个“大通关”进出口的作业流程和现状进行调研,掌握相关业务环节的需求,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保税物流中心、区内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货代等的联网和信息共享,完善“电子报关”系统,做到数字化办公、信息化监管。加快电子口岸的建设和推广工作,研究中国电子口岸南宁数据分中心和周边省市电子口岸的数据交换问题,逐步扩大合作,加强电子口岸的标准化建设,营造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企业信息系统的接口。与海关、国检、工商、税务等建立联网系统,实现EDI无纸报关、无人自动卡口放行、EDI事后交单。
(八)加强培养和引进优秀管理人才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要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必须要把人才开发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必须进一步理顺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开辟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绿色通道”。要留出一定数额的行政、事业编制,通过统一调剂,用于吸纳储备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并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要打破按职级职称论资排辈的惯性思维,大胆重用,不拘一格,集聚一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英团队,打造干事创业的核心价值观,使保税物流中心真正成为投资热土、创业沃土、干事乐土。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从事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管理人才。
注释:
[1]广西保税体系带动作用研究课题组.完善机制集约发展 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建设,2010(8):29
[1]肖志钢.打造南宁经济发展新支点——关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的思考[EB/OL].2010-04-07.http:/www.gxud.cn.
[2]广西保税体系带动作用研究课题组.积极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助推北海加工贸易产业加快集聚[J].广西经济,2010(8).
[3]广西保税体系带动作用研究课题组.完善机制集约发展 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建设[J].广西经济,2010(8).
[4]韩飞.基于SWOT方法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6).
[5]陶琳.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
[6]樊新艺.南宁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保税物流中心设立的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大学,2008.
F745.0
A
1009-4245(2011)05-0029-05
作者:王水莲,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所所长、经济学博士,邮编:530028
责任编辑:周 玲
责任校对:俞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