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武
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 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7日)
●陈 武
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过去五年历程,展望未来五年蓝图,动员、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五年,是砥砺奋进、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多重叠加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齐心协力促和谐,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胜利实现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打基础”的目标。
五年来,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理清发展思路,相继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不断探索实践,凝聚共识,作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重大决策,全市上下形成了推动南宁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坚持思路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相统一,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准确把握形势,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旱涝冰冻自然灾害等各种挑战,作出了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年”“发展环境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和打好工业经济振兴、五象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攻坚战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五年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推进建设“三基地三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20项主要指标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1800多亿元,是2005年的2.5倍;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是2005年的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3亿元,是2005年的4倍,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在西部地区省会(首府)城市达到中上水平。
五年来,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的理念,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生态宜居城市形象更加凸显。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布局,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五象、凤岭、相思湖等新区建设全面提速,旧城改造取得积极成效,南宁大桥、五象大道、南湖隧道、广西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启动实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开展“大种树、种大树”活动,五年共植树3516万株,“中国绿城”名片更加亮丽。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民歌湖、相思湖、青秀湖等景观初现雏形,“中国水城”建设成功开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城市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六县县城和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有序开展,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效良好,五年间全市贫困人口下降了28.9%,“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武鸣县、横县、宾阳县先后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横县、武鸣县、上林县、隆安县、宾阳县、马山县、良庆区、邕宁区先后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称号,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等城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区发展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五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合作增强活力、驱动发展,不断集聚要素资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服务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城市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在全区率先建成机关绩效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丰硕,华南城、富士康南宁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顺利封关运行。全力服务好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成功服务和举办了中越青年大联欢、亚洲政党专题会议、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南宁)国际时尚博览会等系列重要国际活动,5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领事馆,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商务联络部建成使用,“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与东盟及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及北钦防等区域的合作全面深化,多区域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五年来,民生改善步伐加快。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民生投入不断加大,2006年到2010年在民生领域累计投入343亿元,解决了一批关系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实施为民办实事制度,连续五年每年实施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3万个,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公益和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注重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危旧房改造工程稳步推进,五年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4.5万多套。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来,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坚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事业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城乡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水平提升。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南宁孔庙等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大地飞歌”持续唱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蔚然成风,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等荣誉称号。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等重要体育赛事。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深入开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有效预防、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依法治市深入实施,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生、残疾人和老龄事业等其他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有效发挥。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连续4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绿城党旗更加鲜艳夺目。理论武装不断加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十二大工程”顺利实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朝气蓬勃,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全面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稳步推进,党务公开深入实施,全委会票决制度顺利推行。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改善和加强党对人大、政府、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无党派、各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发展和不断创新。“党组织服务年”“党组织建设年”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绿城党旗红”成为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党建信息平台。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查处违反党纪政纪案件力度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始终按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探索符合南宁实际、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路子;二是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好字当头、快字为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始终按照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四是始终按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要求,敢谋改革之策,敢行创新之举,推进全方位开放,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五是始终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心聚力,共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六是始终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下去。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有理由为首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市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班子接力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中直区直驻邕单位、驻邕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及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积极参与、热心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我们正在向这一宏伟战略的中期目标阔步前进。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研判发展形势,正确把握发展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当前,我们面临良好发展环境和重大历史机遇。一是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创新集聚爆发,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深入推进,有利于我市在开放合作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深入实施,更加关注和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明确提出要把南宁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三是我区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期”,自治区党委作出了深入实施“富民强桂”战略的决策部署,要求我市在全区推动科学发展中起示范带头作用,支持把南宁培育成为超大城市,有利于南宁发挥比较优势、赢得发展先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四是我市经济连续多年平稳较快增长,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激发,在区域合作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今后我市继续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来说,宏观发展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目前国际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国内发展环境也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区域发展竞争激烈,使我们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从南宁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市现代化建设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国际化进程不够快,发展软环境不够优化,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在党的建设中,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较薄弱,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存在不足,等等。我们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全力抓发展的强劲势头,坚定不移地把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为着力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实力、优功能、增活力、提品质、惠民生,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稳步提升、在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排位居首、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排位靠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位前移。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宜居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和创新,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中期显成效”目标全面实现,为实现长远目标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实现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道路。要立足南宁实际,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着力推动赶超型发展,实现好中求快、快中求好;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区前列,争当全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着力推动富民优先,坚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实现奋斗目标,必须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实现发展转型并重、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并重、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与加快农村发展并重、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持良好生态并重、推动内生型发展与促进开放型发展并重、推进城市文明进步与提升民生福利水平并重,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把握“强实力、优功能、增活力、提品质、惠民生”这些重点和关键,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强实力,就是要坚持转型升级、做大总量,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先进城市为标杆,努力追赶超越,建设经济结构更优、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优功能,就是要坚持提升功能、拓展空间,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建设综合承载能力更强、区域带动作用更大的城市。增活力,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业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建设发展环境更优、内生动力更强的城市。提品质,就是要坚持传承文化、提升品位,更加注重挖掘和拓展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品质,建设更具亲和力、更富魅力的城市。惠民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市人民,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的城市。
实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全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立现代化意识,强化现代化思维,拓宽现代化视野,把握现代化规律,提高现代化本领,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奋力开创首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们要围绕奋斗目标,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增实力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努力在转变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要突出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两项并举”,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加快建设“三基地三中心”目标,着力打造自治区级以上开发区、总部经济基地、创意产业基地以及区域交流合作平台等示范带动力强的载体。更加注重优化产业布局,注重谋划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项目集聚、产业链延伸。积极培育产业发展主体,着力发展一批年产值10亿元级、50亿元级乃至100亿元级大型企业。进一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要振兴壮大现代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抓好南南铝铝合金板带型材、广发重工、五菱桂花专用车等重大项目,推动南车、北车等重大战略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发展铝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制糖、食品、化工、轻纺、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升级,推动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着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若干领域形成规模和产业新优势。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服务业聚集区和增长极,推动服务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高端化发展。做大现代商贸物流业,推进江南、安吉、金桥以及空港、黎塘等物流园区和华南城、海吉星、大商汇等物流项目建设,打造提升一批特色商圈和大型专业市场、交易中心,推动商贸物流业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促进现代金融业发展,吸引更多金融企业入驻,培育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融合,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鼓励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中介咨询、创意设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形成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业,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名城、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建设五象新区、高新区、经开区总部基地,吸引知名企业、机构入驻,打造区域性总部聚集高地。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努力构建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要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发展蔬菜、水果、糖料蔗、桑蚕、木薯、花茶、畜禽、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示范园区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大力实施科技研发突破、创新型领军企业引进培育、产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科技创新计划,力争在铝精深加工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把南宁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全区自主创新的重要辐射源。
(二)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遵循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以超前眼光谋划城市长远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更加突出城市形态构建、品位提升、人文关怀,以城市建设引领、推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要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推动城市空间向多元化、组团式转变,构筑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的南宁都市圈城镇体系,促进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按照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建设超大城市的要求,以五象新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力争到2015年建成区用地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万人。要全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强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总部基地、“三馆三街”(即广西城市规划建设展示馆、美术馆、铜鼓博物馆和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体育产业城、文化产业城、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旅游休闲娱乐园等重点板块,把五象新区建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环境优美、带动力强的现代化新区。进一步完善凤岭、相思湖等新区及功能区建设,启动建设吴圩空港新城,推动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继续推进旧城改造,抓好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等区域的改造,确保改造一片、成功一片、提升一片。重视城郊结合部改造建设,推进与主城区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有机衔接。按照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建设中等城市的要求,重点发展武鸣、横县、宾阳三县县城,强化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形成具有更大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次增长极。支持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县城及若干重点镇的建设,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小城镇。推进南北钦防一体化,引导建设广西北部湾城市群。
要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以南宁为节点的铁路通道建设改造和火车东站等项目建设,加快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干线路网建设改造,积极推进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南宁港等项目建设,完善市县“一小时交通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统筹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通信、供电、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扩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供给能力。
要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维护,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人本化、法制化、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推进城乡风貌改造,营造清洁、整齐、美丽的城乡环境。深入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提高交通组织管理科学化水平,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
要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注重保持生物多样性,推进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建设好青秀山、五象岭等森林公园和环大明山生态风景区,夯实生态安全屏障,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力争在全区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广应用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开采管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制糖、造纸、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重污染行业污染治理,关停搬迁中心城区污染企业。
要深入推进“中国绿城”“中国水城”建设。“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是凸显南宁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要不断丰富内涵、提升水平,进一步打造更高水平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要深化“中国绿城”建设,继续实施城市、农村、通道、水系、生物多样性“五大森林工程”,推进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社区花园化、村屯林围化,构建覆盖全市的绿色景观带,努力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绿满四季、花果飘香”的绿城风貌。加快“中国水城”建设,加强江、河、湖等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抓好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项目建设,提升水环境质量,提高水面率,形成环城活水系,建设“百湖之城”,打造“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核心水系景观,将城市水系及沿线区域建设成为畅通无阻的行洪运输道、水清岸绿的滨水风景区、兴旺繁荣的经济文化带、人水和谐的生态休憩园,构建现代亲水城市。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一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要推进城乡规划、土地、金融、户籍、社会保障、基层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加快兴宁区、良庆区及有关乡镇的试点工作,积累改革经验并逐步向全市铺开。
二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全市经济实力的重要着力点。要根据各县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坚持项目和产业支撑,推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着力打造一批县域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和加工基地,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创新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提升,提升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与中心城市需求配套的产业项目,吸引城市产业链向县域延伸。
三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要抓好“百村示范”工程,统筹村镇规划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批特色名镇名村。突出抓好水利建设,重点做好提高防洪抗旱能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引导农民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价格收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养业的规模效益。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把南宁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和文化交流枢纽。
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服务能力和培育文化需求,抓好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南宁博物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全市“县县有馆、乡镇有站、村村有室”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要加快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创意、文化信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实施文化骨干企业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文化产业品牌打造、文化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影响力和知名度,把节会办精、办活,体现民族特色、大众特色,打造民歌艺术节产业链,推动内容系列化、传播多样化和运营产业化。办好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等节庆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抓紧建设南宁民族艺术基地等重要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影响力。传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骆越文化、龙母文化、贝丘文化等文化遗产,注重保护和开发红色革命等邕城历史文化资源,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和开发民族文化,凸显“壮乡”“民歌”等特色,打响“三月三”“炮龙节”等文化品牌,展示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展示包容多元的国际文化,拓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不断丰富区域性国际城市文化内涵。发展充满活力的时代文化,适应群众文化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创新,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新闻媒体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对提升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进城市文明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提升。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和动力
改革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胆识推进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激发动力、拓展空间,加快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跨越提升。
一是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带动改革的有序、协调、整体推进,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及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等方面改革,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南北钦防合作重要事项先行先试,争当全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二是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筑合作格局特色鲜明、对内对外开放联动、集聚辐射功能突出、支撑带动发展有力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扩大利用内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南宁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加工出口基地及服务外包基地,打造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前沿高地。提高外经外贸水平,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支持东盟特色产品通过南宁口岸进口。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更多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加快完善口岸功能和通关机制,推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升级。
三是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合作平台,加强与东盟、日韩、欧美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要深化与北部湾沿海三市的合作,加强产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充分发挥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的中坚和核心作用。积极参与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与桂西资源富集区合作。要深化合作内涵,加强区域经济、教育、信息、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性会议、文体赛事、展览等活动,将南宁打造成为国际活动的优选城市。要夯实区域合作载体,加快南宁?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领事馆区等涉外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涉外商务、医疗、教育等服务功能,营造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是注重改善民生。要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每年安排一批时间短、见效快、受益广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努力建设充分就业城市。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不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保险、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严格公开、公平、公正分配,进一步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突出扶贫重点、创新扶贫机制,推进整村脱贫与连片开发,完善县区对口帮扶贫困县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扶贫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贫困人口比2010年下降四分之一以上。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物价管理,建立完善救助和保障补贴与物价涨幅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在全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邕江大学,支持在邕高校发展,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基本药物保障供应和安全体系,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要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残疾人、老龄事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竞技体育,进一步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全力办好201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等重大赛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群众体质。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特殊群体帮教管控机制,努力实现各类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创新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服务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服务,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坚持依法治市,积极开展普法工作,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平安南宁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社会心态引导机制,积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处置突发事件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做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避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坚持加强理论武装,全面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提升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增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理论知识、管理技术和实践经验,提高推动首府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本领。要创新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健全学习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基层党员轮训、学习考核等制度,努力形成崇尚学习、坚持学习、勤于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发展党内民主,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和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决策表决制度,推行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制度。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深化和扩大党务公开,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三)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要确保我们的事业顺利推进,必须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求实创新、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南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防治用人不正之风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序推动干部跨区域、跨部门交流。扎实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重视老干部工作,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智力和经验优势,让老同志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和考评机制,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评对推动科学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深入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家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等“十一大工程”,加强人才引进培养载体建设,强化人才管理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在南宁挥洒汗水、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发挥作用全面覆盖。要深入开展“党组织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推进“绿城党旗红,先锋促发展”等活动深入实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重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推行在农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产业链、流通领域、自然屯等建立党组织。强化社区党组织统筹管理职责,探索构建“网格化”管理、“社区联合党委”等运行机制。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国有企业、机关、科研院所和其他领域党组织设置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基层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强化基层党建制度保障,完善基层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五)坚持改进党的作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事关党的事业成败。全市党员干部务必牢记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要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坚决反对漠视群众、个人主义;始终坚持敢抓敢管、勇于担当,坚决反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始终坚持谦虚谨慎、积极进取,坚决反对故步自封、无所作为;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畏难而退;始终坚持顾全大局、团结共事,坚决反对狭隘主义、拉帮结派;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享乐。强化作风建设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轻车简从、高效节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大力改进文风、会风,倡导讲实话、讲短话、讲新话,防止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根基,必须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在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加强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技含量,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六)坚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谋发展、共促繁荣的强大合力
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尊重和维护宪法与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各项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加强宗教、台湾事务、侨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作者:陈武,广西区党委常委,中共南宁市委书记,邮编:530028
(摘自《南宁日报》2011年10月18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