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针法”针刺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应用

2011-08-15 00:49肖玺琪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华佗夹脊督脉

肖玺琪

(四川大学望江医院,四川成都610064)

华佗夹脊穴始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位于脊椎棘突间两侧,背部正中线外侧0.5寸处。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左右共34穴。而现在临床上所用的夹脊穴,与教科书上的华佗夹脊略有不同。该组腧穴上起颈部环椎,下至第5骶椎,左右共30对,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体表定位,沿背部正中督脉两侧各去1寸,横平棘突下陷处就是本穴[1]。“盘龙针法”是选取1.5~2寸的针灸针,沿着脊柱两侧,从上至下,左右交错针刺,针刺过程中不留针,针尖偏向于脊中线椎体方向,针之纵轴与体表呈75°的内斜夹角。达到预定的深度时,患者有沉困、走窜、触电样等感觉,术者也会感到手下沉紧,此时勿再深入。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之间。针刺此组腧穴可以调理两经之气。五藏六腑之背俞穴都聚会于足太阳膀胱经脉,所以,针刺夹脊穴又可以调整脏腑气血之平衡,疏通经脉之通路,故能较广泛的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除了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落枕、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针刺夹脊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渐渐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如头痛、失眠、胃肠肝胆系统的疼痛、顽固性呃逆、中风偏瘫、痛经等,甚至在其它很多疾病的调理过程中,有免疫调节的作用。而“盘龙针法”针刺夹脊穴操作简单,不留针,患者自觉全身感觉明显,是值得推荐的一种针法。

1 华佗夹脊穴的脊神经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

1.1 华佗夹脊穴的脊神经调节作用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躯干部和四肢部的循经感传路线及循经感传形成过程是沿脊髓节段扩散,针刺夹脊穴,能使感受器兴奋,产生冲动沿躯体传人神经传到脊髓的相应节段,经过换元,再沿脊髓丘脑束传到丘脑,最后到达皮层感觉区[2]。

张氏等[3]通过解剖夹脊穴发现附近均有相应脊神经后支伴行,在与夹脊穴水平的对应关系上,相平行者占54.4%,神经后支穿皮下处有高于或低于夹脊穴水平者,但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盖了穴区部位。

郑氏等[4]通过夹脊穴位解剖表明,针刺夹脊穴时,针体必经脊神经的后支或其附近,针尖很接近或触及肋间神经,胸部穴位针尖离交感神经干很近。针刺华佗夹脊穴对肋间神经干有直接刺激作用,针刺同侧的镇痛效果优于非针刺侧。

1.2 华佗夹脊穴的脊神经调节作用的临床应用

邓聪[5]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取得明显疗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针刺夹脊穴既可以刺激促进腰部脊髓血液循环,增强腰骶部神经功能,促进腰部脊髓建立膀胱反射机制,同时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利于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重塑,为建立大脑的排尿中枢与脊髓的排尿中枢的联系创造条件。

吴红新[6]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不留针的方法,结合体针治疗中风,比单纯用体针疗效好很多。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内依督脉,外邻足太阳膀胱经,与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相邻,功能可扶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使督脉经气从两侧循环上下通达,故有活血之功。在局部解剖上每穴都有相应的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脉、静脉丛。针刺华佗夹脊穴能使机体兴奋,可以激动其生活机能,达到机能恢复之目的。

费新明[7]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夹脊穴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兼调膀胱经背俞穴和督脉的枢纽穴作用。生理解剖学也证实,华佗夹脊穴周围是脊神经所在,深层分布着脊神经节,它们借节间支连成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干与脊神经的连结点在体表的投影与华佗夹脊穴密切相关。因此,针刺华佗夹脊穴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使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协调统一,从而治疗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疾病。

王平等[8]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衰弱,疗效甚佳。华佗夹脊具有调和五脏、通降腑气之功能。针剌夹脊穴,可以调和气血、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而使气血畅通、脏腑机能恢复正常,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另据现代医学研究报告,针刺夹脊穴,可使刺激通过脊神经根,由中枢神经传递到交感神经,进而刺激垂体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利于植物神经调整趋于正常。

张淑杰等[9]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明显减轻疼痛。由于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可调节督脉、足太阳经脉以及全身之阳气,达到扶正祛邪、调节脏腑经络的目的,产生通络活血、祛毒止痛的作用。针刺疱疹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之夹脊穴,可一方面使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阻滞,同时针刺还能提高机体痛阈,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另一方面刺激夹脊穴引起的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影响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化学介质[10],从而取得良好疗效。

周延军等[11]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结果显示有明显好转。通过针刺夹脊穴可以使督脉、膀胱经的经气畅通、阴阳调和。此外,针刺夹脊穴后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调整作用,使血流通畅,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使症状趋于好转,并可增加骨髓造血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功能。

徐红等[12]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偏头痛,使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疼痛程度减轻。偏头痛的病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其最终的根本病机不外乎脉络瘀阻、不通则痛。针刺颈夹脊穴具有疏通督脉经气的作用,而且较单纯取督脉穴更易得气,作用更强。督脉为诸阳之会,直通髓海,督脉之气得通,则瘀阻之脉络得畅,疼痛立缓。现代医学认为一切能导致脑动脉痉挛、脑血流异常的原因,均可能是偏头痛的病因。解剖学表明,在椎间孔处一直有交感神经分支与椎动脉相伴行,交感神经张力,使之平衡。针刺颈夹脊,直接作用于病所,正有调节交感神经张力,使之趋于平衡,进而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

王海荣[13]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耳鸣,疗效明显。从经络循行看,手少阳三焦经“上项,挟耳后直,出耳上角……是动耳呜”,足少阳胆经“下耳后,循颈……”,足太阳膀胱经“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督脉之别由督脉“别走太阳”,夹脊行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多条经脉相交,循行均与颈项有关,故而针刺可激发多条经脉经气,气血流通,精血得以上注于头部,髓海得以濡养,故而听觉正常。

2 华佗夹脊穴的镇痛作用及临床应用

2.1 华佗夹脊穴的镇痛作用的现代研究

脊髓是痛信号传入途径中的第一级中枢,针刺华佗夹脊穴在脊髓水平直接抑制痛信号的传递。

李氏等[14]用蟾蜍观察到电针夹脊穴对单脉冲电刺激和串脉冲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反射放电均有显著影响,显示以抑制效应为主,说明脊椎旁电针能够抑制脊髓的活动。

孙氏等[15]研究表明,电针 L1~5华佗夹脊穴可抑制创伤痛诱发的大鼠脊髓后角c-fos基因的表达,针刺对脊髓触及痛感受中枢的调节功能是其镇痛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龚氏等[16]电针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L3~5华佗夹脊穴,发现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痛阈升高,对伤害性热刺激的疼痛敏感性下降。

夹脊穴在针刺镇痛的应用有神经解剖学和生理生化基础,如黄聪阳等[17]通过针刺颈夹脊穴调节颈椎病所致血液动力学紊乱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的研究认为,针刺颈夹脊穴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状态,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调整作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纠正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紊乱,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脑血流量,而且治疗效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2.2 华佗夹脊穴的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

现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甚佳。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两经之间,又处在腰段“背俞功能带”上,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此,故该穴有振督脉之阳、疏膀胱经之经气的作用,进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夹脊穴处布有脊神经根的前后支、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以及交感神经的灰白交通支和其他丰富的神经血管组织,是针刺镇痛的感受器,其中脊神经节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神经肽,被认为是腰腿痛的调节器。由此可见,夹脊穴具有结构和潜在功能的特异性,针刺该穴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皆有调节和镇痛作用[18]。

李家容等[19]针刺腰夹脊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并配合温针灸,疗效显著。气血运行不畅和气血虚弱是痛经的主要发病机理。督脉与冲任同起于胞中,冲脉一支从小腹分出向内贯脊,行于背部。带脉出自督脉,环绕腰腹1周。所以冲任督带四脉相关,其经气与夹脊穴相通。针刺腰夹脊穴,既能通调冲任督带之经气,又具理气血之功。

3 华佗夹脊穴的针灸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

3.1 华佗夹脊穴的针灸免疫调节研究

钱氏[20]针刺兔五脏夹脊穴(五脏背俞相应的夹脊穴),检测针刺前和针刺后2、4、8、24 h的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针刺后均显著增高,持续效应达24 h,表明针刺五脏夹脊穴能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董氏等[21]针刺华佗夹脊穴、足三里、悬钟,探讨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的机理,结果模型组细胞数降低比值明显升高,针刺组能显著提高细胞数,使比值接近正常,而对细胞数无明显影响,选择性地作用于免疫环节,这种免疫抑制与免疫保护的双重调控效应正是针刺的优势所在。

3.2 华佗夹脊穴的针灸免疫调节临床应用

何爽等研究人员[22]进行了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采用了针刺夹脊穴不留针并配合背俞穴拔罐等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华佗夹脊穴位于脊柱旁节段神经节的部位,有相应的植物神经通过,刺激该部位穴位能激发脾胃、小肠的经气,调节植物神经,使低下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目前认为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的综合调节作用来实现的[23~25]。

杨蕾[26]采用华佗夹脊穴治疗轻型重症肌无力,采用针刺夹脊穴并配合灸法,结果显示疗效甚佳。华佗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内依督脉,督脉起源胞中,属肾,络脑,为阳脉之海,总督阳脉,起着运行元气、激发肌肉运动的作用。另外华佗夹脊穴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关联:足太阳“挟脊”;足少阴“贯脊”,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脊”;足太阴之筋“内者著于脊”;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手阳明之筋,支者“挟脊”;督脉“贯脊”、“挟脊”。诸阳经皆于此交会,针刺之可调整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调理全身,使全身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孙伊平[27]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比单纯针刺面部腧穴疗效更佳。中医学认为,面瘫属风邪直中面部,闭阻经脉、经筋瘫痪而致。针刺面部穴位可直接刺激面神经,提高面神经的兴奋度,改善神经抑制状态,促进病损神经的修复。面瘫属经筋发病、劳汗当风,或因贪凉喜冷、嗜卧风口,或因腠理开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趁虚自中面部经筋,致使外邪瘀阻、经筋失利、纵缓不收。所以,三阳经经筋受阻,是该病的关键。针刺夹脊穴能激发全身阳气,疏通闭阻的经络,能更好的改善面瘫症状。

付怀成等[28]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结果肌张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脊柱与经脉、经筋有广泛的联系[29]。督脉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而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经,主一身之藩篱,督脉通过督脉之别与膀胱经相联系,而督脉之别挟脊而行处正是夹脊穴的分布区域,可见夹脊穴的针刺效应与督脉和膀胱经关系密切[30],故针刺夹脊穴具有调督脉、理脏腑、振奋全身阳气及疏通经络气血作用。

典迎彬等[31]采用针刺夹脊穴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华佗夹脊穴通过神经、经络的联系,与身体各脏腑及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均有密切的联系,针刺夹脊穴可调整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调理全身,使全身阴阳平衡。同时夹脊穴能扶正祛邪,调整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低下虚弱的机能得以增强与补充,使体内留滞瘀结的痰湿、瘀血等邪实得以驱除与排出,从不同角度深层次的全面的调整人体“亚健康”状态。

4 小结

从夹脊穴与经络、脏腑之间的特殊联系可以看出,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和经络脏腑直接相互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包括背俞穴在内的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节枢纽作用。夹脊穴的这种独特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难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夹脊穴的这种作用和优势在针灸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对夹脊穴更多采用的是电针或者普通针刺手法,“盘龙针法”还没有被广泛开展。而在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可以配合采用“盘龙针法”强刺激夹脊穴,以达到振奋阳气、疏通全身经络的作用,无论从神经调节、免疫调节还是镇痛方面,都能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这种不留针的快速针刺方式,也能让更多患者接受,如果能进一步推广,将会引起更大的影响,甚至发现更多的临床疗效。

[1] 朱超英,毕莲巧.毕福高研究员针刺华佗夹脊穴的临床经验[J].实用现代中医,2004,4(17):1084

[2] 田明萍,肖宝香,田泳.按揉夹脊穴为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8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2(2):30

[3] 张慰民,关强,陈昌富.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4):23

[4] 郑观成,包新民,李有.夹脊电针的作用途径分析[J].陕西新医药,1979(2):55

[5] 邓聪.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2009,7(10):169 -170

[6] 吴红新.体针加刺华佗夹脊穴治疗中风疗效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18(5):393

[7] 费新明.以华佗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呃逆36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2):39 -41

[8] 王平,郑常军.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神经衰弱83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29 -30

[9] 张淑杰,邹艳红.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4 -6

[10] 魏玲,苑贵毕.穴位注射夹脊穴加针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6):333 -334

[11] 周延军,王越.针刺夹脊穴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70例疗效分析[J].冶金中医杂志,2008,25(6):736

[12] 徐红,马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偏头痛20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1):24

[13] 王海荣.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耳鸣35例[J].四川中医,2008,26(3):123

[14] 李楚芬,詹闲学.脊椎旁电针刺激对脊髓反射放电的影响[J].针刺研究,1984(2):117

[15] 孙文颖,李晓文,娄之聪,等.电针“夹脊穴”抑制创伤痛诱发的脊髓 FOS 蛋白表达[J].针刺研究,1996,21(1):60

[16] 龚伟,王升旭.电针夹脊穴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过程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激酶的变化及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14

[17] 黄聪阳,苏稼夫,周文强.针刺颈夹脊穴调节颈椎病所致血液动力学紊乱的即刻与近期效应[J].中国针灸,2002,22(5):326

[18] 李萍,王黎明,王延玉,等.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7例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3):64 -65

[19] 李家容,潘俊.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3):49

[20] 钱伟华.针剌五脏夹脊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5):30

[21] 董勤,陆平成,许冬青,等.针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J].中国针灸,2004,24(10):720

[22] 何爽,骆钧梵,陈竞芬.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胃炎102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15 -16

[23] 陈德成,吴旭,吴文忠,等.穴位注射对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免疫调节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8,18(2):69

[24] 王月芳.L-Arg-NO通路在针灸对胃黏膜损伤保护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6(5):281

[25] 常小荣.针刺四白及内庭穴对胃蠕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1):12

[26] 杨蕾.华佗夹脊穴治疗轻型重症肌无力15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93

[27] 孙伊平.颈夹脊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63

[28] 付怀成,李和平.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6):314 -315

[29] 书林,杨平珍,方咸宏.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性心动过速的初步经验[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14(1):16-17

[30] 谢晓君,吴毕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部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789

[31] 典迎彬,何天有,李丹丹.针刺华佗夹脊穴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11(6):11 -12

猜你喜欢
华佗夹脊督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小华佗拜师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